任榕娜
許女士最近生下一個膚色紅潤的漂亮女嬰,但寶寶出生第三天,她發現寶寶的臉上和身上有點黃,不過吃奶好、睡眠好、大小便正常。兩天后,寶寶的皮膚更黃了。許女士擔心寶寶生病了,就請婆婆抱寶寶看醫生,可婆婆卻說:“十個寶寶五個黃,過幾天就退,不用怕。”
專家提醒:新生兒黃疸要分清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能自然消退;若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就醫。
生理性黃疸約1周即可自愈
人體內的血清膽紅素增高引起皮膚、眼睛鞏膜的黃染,稱作“黃疸”。血清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衰老死亡后的降解產物,如果血清膽紅素過多,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就會引起黃疸。
新生兒黃疸非常普遍,臨床資料顯示,約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出現黃疸。其中多數屬于生理性黃疸,黃疸程度較輕并能自然消退,多于出生后第2~3天出現,第4~5天達到高峰,第7~10天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至2~4周。
生理性黃疸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供給充足的水分即可。寶寶出生30分鐘后就開奶,有助于黃疸消退。
病理性黃疸應及早對癥治療
如果黃疸持續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跡象,新生兒精神不好、哭鬧增多、體重下降時,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多在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程度深,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就加深很多;持續時間長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現并進行性加重;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見的是新生兒溶血病,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在病理性黃疸中,最兇險的是“核黃疸”。由于新生兒的血腦屏障發育還不完善,有害物質較易穿過,引起膽紅素腦病。患兒出現全身發黃、嗜睡、不肯吃奶、煩躁不安、抽搐,嚴重的會留下呆傻、智力低下、語言結構障礙等一系列后遺癥,甚至死亡。預防新生兒核黃疸,母嬰都要避免服用氧化性的藥物,不使用和接觸樟腦丸等化學用品,忌吃蠶豆及其制品。對異常分娩的新生兒,如剖宮產、早產體重過輕的新生兒等,更應加強保健護理。
特別強調,預防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孕期需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新生兒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及時接種乙肝疫苗;等。父母要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