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男性前列腺癌患者易漏診
一項由北京地區8家醫院參與的相關研究表明,體重會影響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結果,肥胖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檢測結果正常,從而導致漏診。
檢測血清中PSA水平,是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的主要手段。研究人員對北京市1 573位平均年齡64歲的男性志愿者展開調查,其中低體重者占3.4%,正常體重者占28%,超重者占27%,肥胖者占38%,重度肥胖者占3.7%。研究發現,正常體重的男性,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測出的PSA高于正常值;而肥胖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PSA卻未出現增高。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結果應引起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警惕。在通過檢測血清PSA對前列腺癌進行早期診斷和篩查時,要考慮到體重的因素,防止肥胖和超重者漏診。
都市白領女性停職保胎趨熱
北京和浙江、武漢等地進行的調查發現,當前都市白領女性懷孕后停職保胎者逐漸增多。北京婦產醫院產科副教授王琪介紹,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都市白領女性中高危孕婦較多。統計表明,在北京和浙江,高危孕婦的比例高達30%以上;武漢市婦幼保健院近兩年接診的高危孕婦,由原來占接診孕婦總數的30%增加到50%,許多求子心切的孕婦甚至要求住院保胎。
王琪副教授認為,這一現象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是都市白領女性大多是經過了職場的多年努力打拼,以致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高齡懷孕;而高齡是導致孕婦高危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白領女性多半是在半密閉或全密閉的辦公室內工作,空氣流通不好,大量接受電磁輻射,長時間靜坐,精神壓力大;特別是在實驗室工作或從事護理、美容職業的女性,長期接觸化學制劑,容易導致胚胎發育不良或流產。這些曾經流產的孕婦再次懷孕后,一般都要求積極保胎。
王琪副教授建議,高危孕婦不要盲目保胎,更不可私自服用保胎藥物。只有在正規醫院和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才可服用保胎藥物或進行相應治療。靜臥是最好的保胎方法。胚胎發育不良的孕婦更不可盲目保胎。
“種”試管嬰兒胚胎兩枚正好
由上海瑞金醫院牽頭,在上海市各生殖醫學中心進行的大樣本回顧性研究,統計分析了10年來8 500余例試管嬰兒的隨訪數據,并與上海市同期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數據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不同受孕方式出生的嬰兒在先天性缺陷方面無差異,新鮮胚胎移植和冷凍胚胎移植相比先天性缺陷無差異;但試管嬰兒多胎率明顯增加,導致平均出生孕周減少,平均出生體重下降。因此,為了確保寶寶健康,試管嬰兒應控制移植胚胎的數目。
上海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馮云教授介紹,目前西方國家對試管嬰兒提出了“選擇性單胚胎移植”的理念。結合我國國情,控制性移植兩枚胚胎是相對合理和安全的。瑞金醫院的臨床實踐表明,第一次移植兩枚胚胎的妊娠成功率可達40%以上,使用冷凍胚胎的成功率可達50%以上。
(以上衛文供稿)
上海胰腺癌發病率升高
由上海復旦大學胰腺病研究所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生活壓力、慢性疲勞、高蛋白和高脂肪飲食共同作用下,上海市2008年胰腺癌發病率上升為10/10萬,而同時期全國胰腺癌的平均發病率為5.1/10萬。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傅德良教授說,由于早期胰腺癌的癥狀與其他消化道疾病相似,加上胰腺位置較深,胃鏡、超聲檢查難以發現蛛絲馬跡,因此,胰腺癌患者確診時,多數已累計臨近血管或侵潤神經。傅德良教授建議,對于慢性胰腺炎、頑固性糖尿病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現胃腸道不適癥狀,應及時到胰腺病專科門診就醫,以期盡量早期發現小于2厘米的胰腺癌病灶。
食用燒焦的肉類增加胰腺癌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對6.3萬名研究對象進行了為期9年的調查發現,喜歡食用帶點焦味的燒烤肉類者,患胰腺癌的幾率可能會增加60%。攝入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研究人員說,無論是煎炸或燒烤,在肉類由生變熟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是導致胰腺癌的重要原因。用微波爐加熱肉類也會產生這種致癌物質,但在燉、烘時不會產生。因此,喜歡吃煎炸和燒烤的人們應當改變烹飪方式。用微波爐加熱幾分鐘后倒掉肉類的汁水,再繼續進行烹飪,能減少這種致癌物質。如果食用煎炸或燒烤的肉類,應盡量避免用大火,而且在食用時要切除燒焦的部分。
孕婦吃蘋果嬰兒少哮喘
荷蘭研究人員發現,孕婦常吃蘋果,可大大減少她們所生孩子患哮喘的風險。研究人員對1 253名孕婦進行了飲食情況的問卷調查,隨后對她們的孩子從出生后到5歲的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還考慮了可能影響孩子呼吸狀況的其他因素,如母親孕期和孩子出生后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等。結果顯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外,孕期每周進食4個或更多蘋果的婦女所生的孩子,與孕期很少進食蘋果的婦女所生的孩子相比,在成長期間出現呼吸困難的概率降低37%;患哮喘病的比率降低50%。
(以上李福章供稿)
吸煙損害腦細胞
印度科研人員在最近出版的《神經化學雜志》上撰文稱,香煙中一種稱為NNK的有害物質,能誘發大腦中央神經系統中的白血球細胞,導致它們攻擊健康的腦細胞,最終造成大腦神經損害。
人們通常把NNK稱為“前致癌劑”。一般情況下,NNK并不會直接導致腦細胞損害,但NNK能導致神經性炎癥,并造成白血球細胞功能失調。研究人員發現,NNK能激活大腦中一種稱為“小神經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通常小神經膠質細胞只攻擊已經損害和非健康細胞,但在NNK的誘發下,它同時也會攻擊健康的腦細胞。研究人員同時稱,吸煙或被動吸煙不但會損害腦細胞,或許也是導致老年癡呆癥的重要因素。
維生素D有益腦健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近出版的《神經學、神經外科學及精神病學雜志》上撰文稱,中老年人保持足量的維生素D水平,將有益于大腦健康。
研究人員對3 000名40~79歲的中老年受試者進行了試驗,目的是了解維生素D與人體記憶力、處理信息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通過檢測受試者血樣,測量其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同時通過智力測驗了解其智商。實驗發現,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與其智商測驗得分呈正比。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D與智商的這種聯系極具意義,為人們研究老年癡呆癥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
目前對于維生素D有益大腦健康的機理尚不清楚。研究人員推測,人體血液中的維生素D很可能會增加某些激素的活性,保護神經元和生化通道免受損害。研究人員稱,早期研究已經表明,維生素D與認知能力之間有著較密切的聯系。新的研究明確表明,維生素D含量越高,其處理信息的能力越強。人們應當從日照和食物中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
常吃大豆可防乳腺癌
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最近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常吃大豆及豆制品,可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研究人員通過對乳腺癌的流行病學、環境學、基因學等研究,發現飲食習慣與乳腺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他們對597名亞裔乳腺癌患者和966名健康婦女進行了研究,詳細調查了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并了解了這些人在兒童期的飲食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兒童期常吃大豆的受試者,其乳腺癌的發生率可降低58%;青春期和成人期常吃大豆者,乳腺癌發生率可降低20%~25%。
研究人員稱,大豆所含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兒童時期攝入大豆,可加速乳腺組織成熟,增強抵抗致癌物的能力。
(以上楊光平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