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燁 曾天一 王 葵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職業目標;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C96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209-02
一、職業生涯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
簡單說,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終生的工作經歷。一般可以認為,我們的職業生涯開始于任職前的職業學習和培訓,終止于退休。我們選擇什么職業作為我們的工作,這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應該慎重的對待。
二、成功的職業生涯,從制定適合的目標開始
(一)目標就是力量,奮斗才會成功
善于從小事、從最具體的職業崗位做起,只要這種小事、具體事與自己的最終職業目標一致,有利于個人職業目標的實現,都可以選擇確定為自己的最初職業崗位。一件大事是由一千件小事組成的。具體而言,任何人做事都沒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其所以最后的結果完全不同,是因為做大事的人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和所定的目標都密切相關,一千件小事的完成便意味著目標的達成;而成就不了大事的人所做的一千件小事之間是沒有關聯的、無序的,最后即使做完了幾千件小事,也一事(大事)無成。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這樣一件可以由若干件小事(行為)所組成的大事,立足于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軌跡,就會發現他們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著自己的明確目標。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在《一年致富》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點是渴望。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愈高,他的才能發展就愈快。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希爾認為,所有成功,都必須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當對目標的追求變成一種執著時,你就會發現所有的行動都會帶領你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目標就是力量,奮斗才會成功。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發展、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有著明確而堅定的目標。英國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數部作品卻無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后來,迪斯累里涉足政壇,決心成為英國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當選議員、下議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實現既定目標成為英國首相。對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簡短的演說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訣在于堅持目標?!泵鞔_而堅定的目標是贏得成功、有所作為的基本前提,因為,堅定目標的意義不僅在于面對種種挫折與困難時能百折不撓,抓住成功的契機,讓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更重要的還在于身處逆境能產生巨大的奮進激情,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掘與釋放。
(二)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1953年,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結果是這樣的:
97%的人,沒有目標或目標模糊或即使有目標也是短期的;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以后的25年,他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當年有明確目標的那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和成功是當年那97%的人的財富和成功的總和。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成功,需要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三)如果沒有目標,人生將會怎樣
我們的人生如果沒有目標的話,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有一個真實的例子,說明一個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標,就會有怎樣的結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巖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34歲的女人涉水進入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游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游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
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注視著她。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她仍然在游。在以往這類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
15個小時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凍得渾身發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也看不到。幾十分鐘之后——從她出發算起15個小時零55分鐘之后——人們把她拉上了船。又過了幾個鐘頭,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卻開始感到失敗的打擊。她不加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南,也許我能堅持下來。”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來她說,真正令他半途而費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好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2個月之后,她成功地游過了同一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位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紀錄還快了大約兩個小時。
查德威克雖然是個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見目標,才能鼓足干勁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務。因此,當我們規劃自己的成功時,千萬別低估了制定可測目標的重要性。
當然,除了我們自身的條件外,影響成功還有許多內部外界的因素,所以我們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也非常重要的。當長期從事一件事情,卻看不到一點進步、一點成功的希望,那也許就該是我們反思的時刻。結合我們的興趣、愛好、天賦、特長、能力、條件,看看我們是否走錯了路。如果走錯了路,不要緊,那就慎重地尋找另外一條。
三、職業生涯規劃應貫穿在大學階段教育的全過程
既然適合的目標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大學階段如何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就是貫穿于整個大學職業生涯教育的全過程的主要內容。高校就業指導部門除了要建立了相應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和職能部門外,還應該從大學生一年級開始,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當然,由于四個年級的學生的特點不一樣,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徑也不相同。對此,本文做以下思考:
大一:主要是要使學生加深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的認識,增強大學生學習專業的自學性,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目標并讓學生初步了解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為將來制定的職業目標打下基礎。由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選擇的是大學生某專業方面的特長,大學生邁入社會后的貢獻,主要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實現。如果職業生涯設計離開了所學專業,無形當中增加了許多“補課”負擔,個人的價值就難以實現。因此,大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要精深、廣博,除了要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拓寬專業知識面,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同時要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人才庫”檔案,記錄學生的特點、興趣、職業能力傾向等內容。
大二:要讓大學生了解應具備的各種素質,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各項活動,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如鼓勵學生參加兼職工作、社會實踐活動,并要求具有堅持性,最好能在課余時間后長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如參與學生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同時,增強英語口語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并要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修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大三:由于臨近畢業,在指導學生加強專業學習,準備考研的同時,要指導學生開始把目標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上,培養學生獨立創業能力。如高校可以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來鍛煉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實踐工作;加強和已畢業的校友聯系,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
大四:是一個分化期,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出路應該都有了規劃,這時可指導學生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首先檢驗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已充分;然后,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專項指導,除了常規的就業指導課,比如,可以聘請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人士為學生介紹各行業人才要求,讓學生接受擇業技巧培訓、組織參加招聘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等。最后,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了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做出較為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施展演練。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大學階段的規劃只是一個起步,高校應把此項工作作為高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共同探索,幫助大學生制定適合的職業目標,規劃好他們的職業生涯以提升學生就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責任編輯 柯黎]
3.2諧則作用機理的應用
對諧則作用機理在和諧成本管理系統中的應用主要依賴于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計劃成本管理、標準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環境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在實際應用時到底采用哪些方法具體要根據研究客體所處的行業、企業類型以及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決定,根據“成本——收益”原則決定取舍,只要是適合的就是可取的。
3.3和諧機制耦合
除了和則、諧則分別對成本管理發生作用以外,其實和諧成本管理的思想精華在于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即將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結合,通過兩者的互動、耦合以促進企業成本的持續改進,這是一個不斷優化,逐步改進的過程,具體表述見圖3。
3.4ERP中和諧成本管理系統的構建
在企業實施ERP的基礎上進行和諧成本管理,是先進管理思想與現代化管理工具的結合運用。通過該系統的構建不僅可以優化企業整體業務流程,滿足成本持續改進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企業員工有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根據作者長期進行企業信息化及成本信息系統研制開發ERP的實踐,總結得出具體的ERP中和諧成本控制系統,見圖4。
時間協調與成本控制是ERP關注的重點。ERP中和諧成本控制系統不僅具有目前先進ERP系統的特點:(1)將成本反饋控制限制在產品生產周期內;(2)實現了交貨期與成本的互動;(3)成本的計劃、核算、分析一體化進行,更重要的是該系統在和諧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導下,考慮了員工主動性、能動性的發揮,具有人本性,是一個循環而持續發展的過程,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借助計算機輔助成本管理系統,收集各種成本信息。根據企業長期戰略發展的需要,建立信息完備的成本管理系統,包含企業已經采用的、可能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及方法的變更等。為了滿足與激勵決策支持系統互動、耦合的需要,成本的分配不僅要按產品進行,還要按部門進行,以便提供合理激勵的依據。
第二,建立激勵決策支持系統,根據成本管理系統傳遞的信息做出激勵決策。根據成本管理系統傳遞來的信息,推理機先向規則庫請求一組匹配規則,該規則經推理機過濾后得到預期的目標與方案交付執行系統執行,并將執行情況報告給成本管理系統。
第三,在兩個系統模塊間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實現兩者的互動、耦合。激勵系統在對自身信息資源進行消化過濾后,將信息反饋給成本管理系統,作為下一輪成本比較和激勵的基礎,由此循環往復,才能實現兩者的互動、耦合促進企業成本的持續改進。
4結束語
筆者在對成本及其管理問題再思考的基礎上,借助和諧管理理論的方法論技巧即和則、諧則、和諧耦合,提出了和諧成本管理模型,并基于和諧成本管理構建了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統,經實踐檢驗具有相當的可行性,當以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席酉民.和諧理論與戰略[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席酉民,葛京.和諧管理理論案例及應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3]王英.和諧管理理論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5.
[4]王洪濤,席酉民,周云杰.組織中秩序的起源與和諧管理[J].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1:276-279.
[5]曠開源.試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安排的和諧[J].經濟與管理,2004,(7):20-22.
[6]曲曉輝.論成本觀念的廣文化[J].廈門大學學報,1988,(2).
[7]李炳炎.公有制分享經濟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8]趙人偉,衛興華,賴德勝.專家解讀十六大提出的收入分配問題[EB/OL].http://www.china.cn/chinese/zhuanti/278500.htm,2003-
02-18.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