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凱
希拉里2月15日啟程對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和中國進行訪問,此次亞洲之行是希拉里出任奧巴馬政府國務卿以來的首次外交出訪,也是1960年以來,美國務卿首次將首個出訪目的地選在亞洲。而希拉里在上任后的首次亞洲之行中壓軸訪問北京,意在向北京傳遞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的新氣象。
中美關系新氣象的第一個跡象
美國新政府對華態度不再像以往一樣。過去,無論是布什政府,還是克林頓政府,以及更前屆的政府,總是先異常后正常,首先擺出一副教訓人的面孔,然后趾高氣揚地“冷遇”、“遏制”中國,之后再慢慢回暖兩國關系。
而歷屆美國政府,都會把任期內的外交重點區域作為國務卿的首次出訪國。奧巴馬政府把國務卿的首訪地選擇為亞洲,意味著他的第一任期的外交重點在亞洲,以便盡可能早地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為連任積累外交資本。
中美關系新氣象的第二個跡象
中國政府通過積極的外交手段,設法讓美國的態度和政策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移動。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中國預見到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的初始意象,接著通過北京亞洲首腦峰會、華盛頓20國金融峰會、溫家寶年初的歐洲之旅、胡錦濤剛結束的出訪亞非五國等外交行動,終究讓美國認定要盡快開始中美積極合作的新時代,申明美國要與中國“同舟共濟”,“愿進一步加強同中方在各領域合作”。也因為中國近來3個月有針對美國的外交“牽引”,美國高官的訪華之旅不再像過去一樣自大地“勾畫”或“圈定”外交線路圖,而帶有了謙遜、溫和色彩的“傾聽之旅”。
中美關系新氣象的第三個跡象
中美都沒像過去一樣先過幾手虛招測試對方態度,而是直奔主題,即便有分歧也不諱言。也許只有雙方彼此視為平等的合作者,才會這樣直言不諱。希拉里聲言美國會繼續出售武器給臺灣,中國外交部則立刻表態堅決反對。在可以達成共識的方面,如提升中美戰略對話層級,將戰略對話圈定在政治、安全和全球問題,將經濟對話拓展到廣泛的金融和經濟議題,雙方均立刻宣布。
雙方從宏觀和微觀均使用“巧力量”的結果是,中美都把對方視為平等、合作、不卑不亢的合作者,并且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外交優先。
編 后 語
平等合作,中美都在使用“巧力量”
希拉里訪問中國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分別與她會晤。訪問中,中美雙方同意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在廣泛雙邊領域以及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加強合作。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北京之行,顯示出中美關系的新氣象,無論是交往方式還是議題設置,都與以往有很多不同。而最為明顯的特征是,中美都在使用“巧力量”,兩國在外交上因此形成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