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產品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主要載體時,其深層的精神設計日益得到重視。在產品造型設計的諸多因素中,色彩因素展現出的魅力不容小覷。恰當的色彩會與形態成為一體,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的眼神,并且創造出強烈的品牌印象。
關鍵詞:工業設計;產品外觀;色彩;配色
1 引言
產品作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主要載體,其深層的精神設計日益得到重視。在造型設計的諸多因素中,色彩因素展現出的魅力不容小覷,它既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又滿足了消費者審美與個性化的心理需求,同時,色彩研發對挖掘消費潛力也有重要的意義。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做過關于人類獲取信息途徑的著名實驗:在人類的多個感官通道中,視覺是最主要的信息接收通道,其接收的信息量占總信息量的83%。而在視覺接收的信息中,首先能夠引起視覺反應的就是色彩。著名的“7秒定律”也告訴我們,人們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只需7秒鐘就可以確定對這些商品是否感興趣。在這短暫而關鍵的7秒鐘內,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為決定人們對商品好惡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色彩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設計語言。
2 色彩的價值分析
色彩作為視覺審美的核心,首先具備的是審美價值,不同的顏色帶來不同的觀感:紅色引人矚目,是強而有力的顏色;黃色在高明度下,可以保持強烈的純度感,給人以光明、輝煌的印象;中庸、平靜的綠色象征著和平和生命;藍色冷靜、神秘,充滿幻想。然而,人們在應用色彩的時候,往往會賦予色彩更多情感上的特色,雖然色彩本身并沒有愛恨、善惡、吉兇等的情感區別,但是人們會因為民族、習俗等等因素對色彩產生不同的認知。例如,黃色有著金色的光芒,在中國象征著財富和權利,是驕傲的顏色,因此在歷史上,黃色是帝王的顏色,其他人嚴禁使用,而西方基督教卻認為黃色代表著恥辱。
色彩作為一種非語言的信息傳遞方式,所蘊涵的象征性,也越來越廣泛地在現代產品設計領域里體現出其實用價值。
產品色彩與產品的屬性密切相關,不同功能的產品在選擇用色時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例如火在人們的意識中是紅色的,所以救火車是紅色的,滅火器也是紅色的,同時紅色還會帶來視覺緊張;食品強調清潔衛生,所以與食品有關的電冰箱、電飯鍋等廚房用具大多要用象征清潔的白色;地毯、機械設備的設計需要強調安定和穩重感,所以一般采用較深的暗色。
色彩的實用價值還體現在,它不僅與人的視覺有關,而且還可以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甚至還會影響人的工作效率。人如果長時間呆在充滿紅色的房間里,情緒會變的躁動不安,而綠色的房間卻可以讓人心緒平靜,所以教學環境中黑板和窗簾多采用綠色。色彩甚至可以影響人的味覺。美國色彩研究所曾經做過實驗:將同樣的咖啡倒進形狀相同、顏色各異的杯子,然后請人分別品嘗,結果多數人認為杯子里的咖啡口味有很大區別。他們認為黃色杯子的咖啡太淡,綠色杯子的咖啡有酸味,紅色咖啡的味道最香濃。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雀巢咖啡的杯子要設計成紅色。
3 色彩對產品推廣的影響
企業更新產品設計的目的在于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在營銷方式趨于同質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產品更新中的色彩環節作為產品營銷的重要手段。“7秒定律”也提示我們,企業如果對視覺設計敷衍了事,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一份關注,更可能是一次商機。日本立邦涂料有限公司設計中心研究表明,色彩能為產品及品牌的信息傳播擴展40%的受眾,可以將人們的認知理解力提升至75%,也就是說,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成功的色彩設計可以為品牌在傳播時增加15%~30%的附加值。
1999年聯想首次推出外型別致的具有海洋風情的“天禧”系列電腦,這款有著三種顏色的電腦,贏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據統計到2000年,“天禧”電腦為聯想創下37.5億元產值,也使聯想電腦在1999年第三季度以8.5%的市場占有率榮登亞太市場個人電腦銷量榜首、躋身全球十強。
2006年12月在中國地區上市的索尼VAIO C系列筆記本電腦以鮮明的流行色以及和諧的配色,榮獲“2006年度中國電子產品色彩大獎”。除了經典的白與黑,淺綠、粉紅、淡藍以及灰色都成為了該系列的翹楚,再輔以與機身顏色搭配的鍵盤,其和諧之美使C系列具有出類拔萃的悅目和自信。雖然C系列筆記本電腦的成功不能全部歸功于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但是色彩作為“沉默的推銷員”,其地位和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優良的色彩設計不僅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而且還是產品增值的重要途徑,增強消費者對產品乃至產品品牌的印象。紅色的“法拉利”、藍色的“百事可樂”、紅黃相配的“麥當勞”以及白色的“ibook”等,通過色彩上的視覺強化,將色彩變成品牌的烙印,在傳播的過程中,與品牌形象一起深入人心。
4 產品設計中色彩應用
工業產品的設計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品,不能僅僅要求有豐富的色彩和光鮮的效果,在選擇用色時還應同時考慮多個方面的要求。如果說,八年前聯想可以憑借 “天禧”創下單品銷售37.5億的業績,那么今天這種奇跡可以說已經不太可能發生了。工業設計已從過去簡單的外觀造型發展成為以技術整合創新為基礎的設計創造。一般來說,在產品設計中的色彩方面應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產品與使用者的色彩協調
要想用色彩吸引消費者,就必須準確把握色彩的流行趨勢,產品色彩的設計要與產品定位相一致。不同的文化傳統、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地域,對顏色的喜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色彩營銷時,必須把顏色設計同當地主流消費者的顏色偏好結合起來,才能夠獲得相應的心理認同。例如,老年人一般喜愛比較素雅的顏色,而家用醫療器械的使用者大多為老年人,所以這類產品大都使用白色和淺彩灰;而兒童使用的產品則需要以鮮艷的色彩為主,來適應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
(2)產品與使用環境的色彩協調
工業產品的色彩設計還必須將使用環境考慮在內。例如,一般在寒冷的條件下,宜使用暖色,而在炎熱的環境下則適宜使用冷色系,就沙漠地帶來說,因為對綠有一種渴求,所以產品色彩偏好綠色;在充滿噪音的環境中應盡量使用可以讓人心境平和的色彩;產品在室內或較暗處安置使用,應采用明度較高的色;對于體積較大的產品,如大型機床,適宜整體用較深的顏色,或者下部使用深色以增加其穩定、堅實感;而小巧的產品,如儀表、表盤,宜用淺色以增加其明快、輕巧感。在室內工作的機械,工作環境比較潔凈,經常采用淺色,在室外工作的機械,經常與泥土、加工物料、灰塵接觸,產品容易受到污染,為了耐臟,往往采用暖色或深、暗的色彩如紫紅、墨綠、深藍等。
5 結論
產品首先傳遞給人的信息是形態與色彩,其中,大部分產品的形態由于功能的需要而不能改變,因此,色彩的改變就成為了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恰當的色彩會與形態成為一體,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的眼神,并且創造出強烈的品牌印象,帶來使用的樂趣。色彩能夠超越不同的語言、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程度所造成的障礙而表達各種信息。因此,抓住不同人群的色彩偏好去設計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成為設計師們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楊治良.實驗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韓滿林,謝飛飛,張裕榮.工業設計基礎[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3] 王平.色彩心理學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輕工機械.2008年第2期
[4] 劉榮.解析經典品牌的色彩主張[J].管理與財富.2008年第11期
作者簡介:謝飛飛,女,助教,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教師,中北大學高教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工業產品外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