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有學者曾經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開通了兩條路,一是思路,二是實實在在的道路。一條路,可以盤活一大片地區和數萬人口的發展,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興起,可以帶動土地的升值,它被譽為政府最合算的投資。路在這30多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無可替代。
在《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中一共有九個大點的內容,其中專門開辟了第三大點,來闡述福建要“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可見路的重要。性。《意見》中指出,福建要成為“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海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
其實早在《意見》出臺之前,福建已經在部署交通建設的宏偉藍圖,從2004年1 2月起,鐵道部多次與福建簽署紀要,支持海西鐵路網的建設。2004年12月24日,溫福鐵路(福建段)開工,到2009年9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福建省第一條高速鐵路橫空出世,福建人民跨入高鐵時代。與此同時,福廈鐵路、龍廈鐵路、向莆鐵路、廈深鐵路都正在加緊修建中,這些干線都保留了高鐵的設計標準。
滄桑巨變,60年前福建還沒有一條鐵路,而經過幾年的大發展,預計到2012年。福建省鐵路營業里程突破2800公里,到2020年福建省將形成一個長達5000公里、投資3500億元的現代化鐵路網。屆時,高速鐵路將縱貫八閩大地,并實現與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的快速對接,將對福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促動。福建及所屬重要城市都將成為連接東岸的臺灣,承接廣大內陸和沿海地區的大通道。
一通百通,“同城效應”讓過去的天涯之濱成為咫尺之遙,高鐵帶給福建的不僅僅是更便捷的客流、物流,而是經濟血脈的大貫通和高速運轉,海西經濟區必將成中國經濟版圖中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