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如果說在一年前,投資界人士聚在一起,談得最多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將如何演繹的話,那么現在大家的話題無疑是聚焦到經濟復蘇上來。的確,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當然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世界經濟的復蘇比任何人預期都要快。其中充當領頭羊的,無疑就是中國。當中國經濟展現出保八成功的前景時,沒有人會不承認,中國已經率先沐浴在復蘇的陽光之下。
說到經濟復蘇,其表現應該是多方面的。作為股市的投資者,首先看到了由于經濟復蘇的明朗,資金開始涌入股市,并且推動了大盤的上行。在這同時,也必然會關注到當實體經濟開始復蘇時,必然有部分企業會受益,從而凸顯了其內在價值,成為投資的重要標的。時下,上市公司三季報開始公布,對有關企業預披露的三季度經營狀況做些分析,對于人們進一步把握復蘇的節奏,認清市場的投資重點,自然是有意義的。
此輪復蘇的基本線索
回頭來看,這輪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主要并不是在金融領域,而是在實體經濟層面。由于危機的影響,海外發達國家金融資產貶值,蔓延到實體經濟,表現為生產萎縮、購買力下降。由于國外需求明顯減少,首先受打擊的就是那些外向型企業。在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支主要力量中,以前外貿一直占據了重要地位,現在情況變了,這支力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變成了負值。顯然,中國經濟要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必須另辟蹊徑,尋找到合適的復蘇之路。
這條路就是啟動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改變對外貿的過度依賴。當然,在世界金融危機還很嚴重的情況下,國內的內需市場并不會自然地大規模啟動。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出面,通過政府投資來直接拉動經濟。人們注意到,去年11月份出臺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其重點就是以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來擴大廣義的社會消費,增加實際需求,讓陷入停頓的經濟車輪重新轉動起來。事實上,在實體經濟領域中,較早露出復蘇綠芽的,就是一些與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行業。最近人們看到中國建筑發布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狀況,發現各項指標都有明顯的增長。應該說,這就是明顯受益于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中國經濟的復蘇之路,也就是從這里開始起步的。
不過,應該承認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投資的領域是相對有限的,而且一般也不可能取得特別高的收益。因此,在政府率先投資作出榜樣以后,還需要采取各種措施來推動社會消費。進而刺激民間投資的活躍。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特點,現在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階段,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這個時候發展最快的通常是房地產、汽車與鋼鐵。前兩者可以視為是最終消費,而后者則是為前兩者提供生產基礎。在中國,鋼鐵行業屬于長線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因此要真正復蘇比較難。但是房地產和汽車業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本身就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現在再加上政府落實推動其發展、鼓勵民間消費的政策,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快速復蘇的道路。一些人很難理解為什么今年中國的房地產與汽車行業會這樣火,似乎在危機的陰影下不應該出現這種局面。實際上,換個角度來看,這正是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特征所決定的。于是,不經意之間,房地產與汽車行業成為了復蘇的中堅力量。順著它們的產業鏈,還可以看到其它相關行業的復蘇步伐。
另外,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也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在這方面有比較大進展的無疑是醫藥行業,因為此時正在進行的全民醫療體制改革不但沒有減速,相反還在加速。政府保障概念的引入,實際上是創造天量的需求。由于受益于此,醫藥行業也就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回眸這輪經濟復蘇的軌跡,可以看出其基本線索是以政府的公共投資為抓手,進而刺激民間消費,并將其引導到配合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路徑上。各大行業的漸次復蘇,基本上就是沿著這樣的線索來運行的。其實,去年年底以來股市操作熱點的演繹,大體上也參照了這樣的線索。
把握預增行業的機會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股市上來,當經濟復蘇已經基本定局以后,各行業的表現會是什么樣的,又會呈現出什么樣的投資機會呢?
應該說,隨著經濟復蘇局面的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也會有所加快。加上這些行業本身改革的逐步推進,情況是會有進一步的好轉。只是,至少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這些行業還不具備成為良好投資標的的基本條件。所以它們就不太可能是目前投資者普遍關注的重點。事實上,其在股市上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
那么,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什么呢?毫無疑問,應該是那些景氣度升高,在復蘇過程中表現優異的行業。而上市公司預披露的前三季度經營狀況,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這方面的決策依據。把握好預增行業的投資機會,顯然是投資者所要認真做好的事情。相關數據就顯示,今年以來業績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的是金融與石化兩大行業,而建筑建材、交運設備、食品飲料、電器設備、信息服務與房地產行業則出現了業績逐漸回升的格局。
具體到第三季度,預告業績增長的公司大量分布于家用電器、信息設備、建筑建材、紡織服裝、醫藥生物等行業。顯然,在這里人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狀況,就是在國家采取刺激經濟刺激計劃以后,金融、石化等主要大行業是穩住了,進而是圍繞消費,相關行業得到了業績提升的空間。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又有更多的行業開始在低位啟動,呈現出業績好轉的趨勢。顯然,對于那些剛表露出復蘇態勢的行業,應該是加以重點關注的?;蛘咚鼈冊镜墓乐悼赡芷?,在業績達到提升以后應該得到重估;或者它們未來具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因此現在要加大投資的力度。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經濟復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次世界金融危機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抑制,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反過來很可能會增加復蘇的難度,很多在危機中尚沒有解決好的問題,需要在復蘇過程中解決。因此,復蘇的過程就不會像這次危機那樣短,而是會持續較長的時間。而復蘇過程中的一大特點,就是各行業發展可能是不均衡的,有的會比較快一點,也有的則比較慢。時下,研究界在流行“投資時鐘”理論,這當然是很有意思的課題。其實,如果結合這次經濟復蘇的特點,可以看出各行業的復蘇軌跡盡管與過去傳統的“投資時鐘”規則不盡一致,但還是遵循了最基本的運行線索??疾焐鲜泄疽呀浌嫉臉I績及預披露狀況,電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而隨著復蘇過程的不斷延伸,這一線索的發展趨勢,還會進一步突出。
現在,三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披露已近尾聲,這也給人們留下思考與研究的余地。無疑,中國的經濟已經沐浴在復蘇的陽光之下,投資者要關注那些最先受到陽光照耀的行業,同時也需要留意那些不久會更多受惠陽光的行業,因為這里有著太多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