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鋒
10月15日,一向以“任大炮”著稱的華遠地產總裁任志強在“第五屆中國地產金融年會”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土地購置面積下降22.1%,與新開工面積、投資額、銷售額等指標全面復蘇相反,土地購置面積指標繼續大幅度下降意味著,明年上半年全國房屋供應面積將出現大幅度下降。
同一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房地產市場運行數據引人關注。
任志強判斷,即使現在房地產企業受價格上升刺激加快開工,明年3月份之前多數項目都拿不到預售證,明年上半年將出現供求失衡的問題。而任志強等開發商代表認為,這與今年下半年國企、央企頻頻出手高價拿地有很大關系。目前地價高到民營企業承受不起的地步,國有企業拿下地王以后卻延緩開工,不但將造成明年上半年房屋供應減少,還將進一步推高房價。
值得注意的是,呼吁警惕土地拍賣領域“國退民進”的代表人物,恰恰都是國有企業老總。
拿地“國進民退”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1~9月份房地產開工、銷售等多項數據均顯示樂觀: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 505萬億元,同比增長17.7%,銷售面積5.837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4.8%。尤其是房屋新開工面積,1~9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7.3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0.4%,降幅比1—8月縮小5.5個百分點。
而記者獲得的一份民生銀行研究成果《中國房地產金融藍皮書》中則指出,根據對購房者等調查,自住型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仍舊是購買主力,房屋供不應求將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持續。
因此,雖1—9月新開工面積有一定上升。但相比1~9月的銷售增長速度來說,仍舊不足以跟上快速增長的需求。
任志強表示,新開工面積所以在9月份迅速扭轉,與房價上漲有密切關系。但是,房價上漲的速度顯然跟不上地價上漲的速度。對于開發商來說,在“面粉貴過面包”的情況下,不可能加大開工,增加供應面積。
北京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表示,國企大舉拿地由幾個原因造成:一是2007年國資委嚴控,國企沒有大舉進入房地產;二是今年信貸大規模集中投向國企,而相對于投資擴大實業生產,企業更傾向于投資房地產;三是目前流動性較高,社會有通脹預期,房地產是一個投資性產品,趨利使然,讓國企大舉投資房地產。
警惕新的行業壟斷
《中國房地產金融藍皮書》中內容指出,2009年1~9月份土地購置面積每月同比下降20%以上,總量已經減少了很多,而已經出讓的土地又集中流向國有企業手中,不利于2010年以及之后的房屋供應發展。
劉曉光指出,以前房地產上市公司市值前10名當中,約60%的企業是民營企業,如今完全反過來了,60%是國有企業,2~3家是混合股權企業,單純的民營企業已經只剩下2~3家。
“我們不是說國有企業進入房地產市場不好,而是認為應該有個度。”劉曉光認為,如果處理不好房地產領域“國進民退”的問題,可能會產生行業性壟斷。更會導致國家產業重心向房地產為主的投資領域轉移,下一步經濟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更為倚重。對國家經濟轉型不利,更不利于資源有效配置,還容易產生衍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