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為準確把握后期糧油價格走勢,9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組織各地價格監測機構,對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71家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糧油價格情況開展了走訪和問卷調查,同時派出3個調查組分赴遼寧、吉林、山東、安徽、江蘇、廣西等地進行了實地調查。
一、當前糧油價格基本情況
年初以來,我國糧油價格總體上保持了基本穩定,米面價格穩中略漲,玉米、食用油價格漲跌相對明顯。
據監測,9月底,全國主產區國有、非國有糧食企業粳稻、小麥、玉米平均收購價每50公斤分別為105.82元、92.59元、83.61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8.16%、10.82%、6.89%。但玉米收購價格與年初比上漲了30.44%。36個大中城市粳米、富強粉零售價格每斤分別為1.93元、1.90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3.83%、4.40%。主要糧食品種收購價格漲幅明顯高于零售價格。36個大中城市桶裝花生油、散裝大豆油、散裝菜籽油零售價格分別為90.42元,5升、4.38元/斤、4.88元/斤,則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2.59%、23.02%、21.79%。
從批發市場監測調查情況看,9月底,全國粳米、富強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每斤分別為1.81元、1.35元、0.94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0.37%、10.66%、3.30%,但玉米批發價格與年初比上漲了25.33%;散裝大豆油平均批發價格每斤為3.8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92%。多數經銷商認為今年米強油弱,但市場交易都比較平穩。問卷調查顯示,今年1-8月,糧食銷量增加、減少、基本不變的比例分別是26%、30%、44%,食用油銷量增加、減少、基本不變的比例分別是22%、33%、45%,基本都處于正常狀態。大多數經銷商反映,今年以來米面庫存一般都保持在一周左右,8月份與7月份相比,糧食庫存增加、減少、基本不變的比例分別是23%、19%、58%;食用油庫存增加、減少、基本不變的比例分別是20%、19%、61%,庫存變化也比較平穩。
玉米和食用油價格漲跌明顯,是今年糧油批發市場價格變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從實地調查的批發價格情況看,如9月中旬,江蘇常州玉米價格比年初上漲12%,漲幅分別比晚秈米、富強粉價格高6個、4個百分點,而廣西柳州玉米價格漲幅比大米、富強粉價格分別高13個、24個百分點。玉米價格漲幅較大的原因,調查反映除去年底價格較低因素外,主要是今年東北旱情較重,河北、山東等地玉米出現倒伏現象,以及國儲玉米出庫較慢,銷區貨源偏緊,且養殖業普遍回暖,飼料消費有所增加等。
食用油價格持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跌勢。批發市場調查顯示,9月中旬,遼寧的散裝大豆油、河北的桶裝花生油、上海的桶裝大豆油價格比年初分別下降14%、16%、22%。經銷商們認為。價格下跌明顯主要是由于今年國際大豆價格低、出油率高,使大豆進口量大幅增加,國內食用油市場供應較為寬松所致。
二、后期糧油價格走勢
多數經銷商認為我國經濟正逐步回升,市場需求在穩步增長,特別是國家對糧食市場調控力度很大,后期的價格仍將會保持穩中略漲的走勢。問卷調查顯示,經銷商預計今年四季度糧價上漲、下降、基本穩定的比例分別是38%、10%、52%,預計食用油價格上漲、下降、基本穩定的比例分別是36%、4%、60%。同時,多數經銷商認為,后期糧油銷量也會增加,調查顯示,預計四季度糧食、食用油銷量增加的比例分別是49%、63%,均較大幅度高于看平看減的比例,另有六成經銷商表示將保持正常進貨,有三成經銷商表示可能會增加進貨。但在調查中,也有不少經銷商認為秋糧上市前后市場糧價可能短暫走低,目前江蘇、安徽等地的一些經銷商和糧食企業為減小風險,多采取快進快銷策略,并盡量銷掉陳糧,以待秋糧上市后視行情進貨和安排庫存。
從與當地價格、糧食部門座談的情況看,大家普遍認為今年后期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的把握較大。一方面,糧食連年豐產,國儲糧明顯增加,市場又普遍看好秋糧,特別是新糧上市后,國儲糧的庫存壓力會更大,后期糧價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基礎;另一方面,今年糧食最低收購價的提幅較大,對市場價格的支撐作用較強,近期國家又出臺了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最低收購價比去年上漲16%左右,加上目前已進入消費旺季,后期糧價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今年旱情對玉米產量雖有影響但影響有限,隨著新玉米收割和國儲玉米投放,預計后期玉米價格也將逐步趨穩。
食用油價格,各地認為隨著全球經濟轉好,國際市場交易會趨于活躍,初級產品價格可能逐步走強,加上價格持續較長時間下跌已使經銷商和油廠的利潤空間縮小,預計后期食用油價格將止跌趨穩。
三、幾點建議
(一)做好秋糧上市后的糧食調控工作,把握好出庫的時機、力度和節奏
目前,糧食生產增加和供應較為寬松,為糧食市場的穩定奠定了重要基礎。后期,要著力健全糧食儲備輪換、吞吐等調節機制,特別是要根據不同糧食品種,分類做好產銷區間的動態余缺調節,保持糧食的結構平衡和區域平衡。秋糧上市后,更要把握好糧食出入庫的時機、力度和節奏,建議近期加快國家臨儲糧食的銷售和出庫,避免在糧食集中上市、農民集中賣糧時出現大量拍賣國儲糧打壓市場價格的情況。
(二)加快地方籟庫建設步伐,努力保障糧食流通快捷、順暢
建議地方政府要合理規劃糧庫發展和布局,加大地方資金投入,盡快完成已有的新建及擴容項目。在流通環節,南方一些省份的經銷商擔心年底鐵路運力緊張,糧食進貨可能變難。對此,建議有關部門加強鐵路運力調度,特別要做好東北地區鐵路運輸規劃,春運前適當加快糧食調運,并要繼續加強公路“三亂”治理,保障糧食運輸車輛的暢通,避免局部地區因交通問題出現糧價大起大落。同時,鼓勵主產區糧食企業適度擴大規模,減少外銷,并可適當通過運費補貼吸引銷區企業采購東北等地糧食,減少產區儲存壓力。
(三)大力扶持內資糧油企業,增強對糧油市場的控制力
一些糧食加工企業反映,目前有些外資糧油企業正通過掌握糧源、大力建廠、加快戰略裝車點建設等方式,利用已有的食用油模式加大對我國糧食市場的控制。建議國家要積極扶持國有大中型糧油企業和重點民營企業,在用地、貸款、物流、戰略裝車點建設等方面提供一定支持,并可加大重點民營糧油企業代收代儲糧食的范圍和規模。
(四)加強國內外糧油價格監測預警,穩定市場價格預期
隨著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市場的通脹預期將會逐步增強,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可能由弱轉強。后期,要繼續加強國內外糧油價格監測預警,密切跟蹤糧油市場的生產、供求及價格等變化情況,重點要關注國際糧油價格的變動情況,加強其對國內價格的影響分析。同時,要健全糧油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加強輿論引導,打擊編造散布虛假價格信息等違法行為,穩定市場價格預期。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
(本欄目策劃、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