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歡 蘆 靜
一、縣域經濟中企業發展現狀
(一)縣城企業根植縣城經濟的局限性,管理水平落后,企業發展受限
城鄉二元結構以及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等多重約束給縣域經濟留下的頑癥,使得縣域經濟不僅欠發達,而且不完整。由于規模較小,比較封閉、內部市場較為狹窄,且受資源、市場、信息、資金、科技、管理水平以及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縣域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發展較為困難。其發展目標所必須的各種資源量與縣域內可提供的資源量之間存在較大的缺口,突出表現為:資金缺口、技術缺口、人才缺口、信息缺口和市場缺口。在此環境下成長的縣域企業,主要以農業、加工業以及低配套性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產品大部分為基礎性消費產品,準入門檻較低。由于具有縣域經濟的上述局限性和劣勢,以至其管理水平較為落后,戰略調整較為困難,企業發展滯后。
(二)縣城企業對地方政府依賴性較強,自主經營受限
縣域經濟是政府“拍板型”經濟,與政府聯系較為緊密。縣域經濟中的企業布局結構及其發展途徑,多是通過政府行為把有關資源開發、資源利用、產品創新、企業生產、產品銷售等有關部門協調統一在一起,以貿工農、農工商一體化的形式進行生產。由于企業發展對地方政策的依賴性,促成政企并未真正分開,企業管理決策多受制于政府。
二、縣域企業的管理與發展問題探討
下文以某腐乳釀造有限公司為例,探討縣域企業在政府與企業自身雙重管理主體治理之下的經營發展狀況,分析縣域企業的管理怪圈。
(一)企業概況
某腐乳釀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主體已經消亡的企業。其興,成于政府治理與企業管理;其亡,亦敗于政府干預。公司原是一家農副產品加工型企業,主要生產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傳統土特產品,同時生產醬油、食醋、復合調味料等產品,在當地及長江流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其主導產品豆腐乳系中華著名特產,享譽國內外,產銷規模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是地方政府農業產業化扶持發展的重點企業之一。
(二)政府干預中的企業管理及成效
1、管理怪圈之一——決策怪圈
企業中的行政人決策。政府對企業的干預使得企業決策變成了企業中的行政人決策,其目標導向和決策標準均以“行政人”利益為基準,往往忽視多個備選方案的開發,而以行政思維直接“拍板”,以行政人理性追求滿意的決策效果。
行政人決策有違科學管理原理,于企業而言是拔苗助長。該公司的規模和產品及生產經營特點決定了其營銷戰略應以當地及長江沿線市場為主,兼顧開拓國內其它市場。但是,其行政轄管部門商業委員會,掛牌對外貿易經濟局,主管全縣商貿流通、餐飲服務業、食品工業、外經外貿。因此,部門的行政考核目標成為了企業發展導向。在商業委員會的組織下,該公司腐乳成功進入香港市場。然而,“進人”并非意味著完全“打人”,為數甚微的產品未經市場調研而僅憑政府力量的市場融入,只能是曇花一現。該公司放棄國內市場的供不應求而迎合政府利益調整戰略方向,必然損失不小。
2、管理怪圈之二——政府計劃
首先是企業與產品文化的發掘。該公司本應重視其原有文化的保留和產品的歷史傳承與創新,但企業對政府的一貫依賴以及政府計劃體制下的包攬慣性,使得企業計劃逆向發展,成為“先政府計劃后企業響應”,違背了企業自主管理原則。其次是產品發展戰略。主導產品豆腐乳的產品特性決定其存放愈久味道愈美,存放六至十年的產品將是膾炙人口。鑒于此,該企業可類比國內酒類廠家的產品定價和定位策略,按存放年限定價,以區分產品檔次,優化產品結構,從而改變傳統腐乳生產繁瑣、利潤微薄的狀況。然而,由于該公司生產規模與資金周轉和廠房利用受限,加之政府的短期政績導向與“面子工程”的影響,該公司并未大規模儲藏年限長久的優質品。少量的存品在政府指導下,多內部自用,不對外銷售,即:送相關部門檢測、政府禮品與市場展銷時取用。
(三)企業管理尋蹤
盡管縣域企業發展帶有相當濃厚的政府干預烙印,但就其自身發展而言,仍然有許多值得追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創新意識。它們在依賴與掙脫的夾縫中生存。
1、組織及其發展變遷
組織構建及變遷。該公司的部門調整與擴展,伴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同時也與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科技進步以及市場環境的要求息息相關。如1997年在國企改革大潮中,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進行的第一次企業改制,其后產生董事會和監事會,于企業發展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而生技科與供銷科的分別調整,拆分為:生產科、技術科、供應科、銷售科四部門,表明規模日益擴大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職能部門必然走向專業化、精細化,以利于工作開展。
盡管組織結構的七種基本類型各有千秋,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可能是單一的模式而固定不變。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在未成形之前,可能兼具幾種組織類型特征。該企業在職能部門制的基礎上向產品事業部制方向發展。
產業拓展。公司在產品整合與產業橫向及縱向拓展方面,初見端倪。盡管或多或少存在政府因素的推動,但在同時期同行業的縣域企業中,已算是比較先進的。例如,公司經過市場調研,把握商機,創建了縣第一家純凈水廠,使得現有產業橫向拓展。
2、科技研發與創新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眾多的豆腐乳廠沿襲傳統的老法工藝,靠自然發酵,尚未擺脫作坊式痕跡,即使一些較先進的生產廠家,有時也給人一種“香美腐乳,破爛工廠”之感。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日新月異,腐乳的生產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腐乳白坯的生產,從浸泡、洗選、濾漿、壓制切塊,基本上機械化或半機械化,而且正在朝著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由于腐乳生產工序繁多,占地面積大,動用容器設備也多,不僅生產周期較長,勞動強度大,而且難以保證其質量均衡。為克服諸多技術難題,提高產品質量,該公司從20世紀7、80年代起,就開始與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在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上,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縣域企業是企業管理與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企業特性決定了縣域企業發展對地方政府的獨有依賴,依靠政府獲政策優惠,依靠政府招商引資,依靠政府資源實現企業的拓展。從這個層面來看,縣域企業的決策雖歸根結底為政府決策,但仍然不可否認地方政府管理下為企業創造的契機以及帶來的發展。同時,我們也清晰的看到,縣域企業自身管理上的進步表現。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本欄目策劃、編輯: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