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北地區,地域廣闊、氣候干旱少雨。具備發展優質葡萄產業的獨特優勢。2004年8月,2005年9月和2007年10月,歐美葡萄整形研究會(CESCO)會長、法國蒙彼利埃高等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所長、葡萄學教授Alain CARBONNEAU博士曾三次來寧夏考察。他認為:“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基地部分環境因素優于法國波爾多地區,是中國葡萄酒生產最具潛力的地區,也是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2009年8月在新疆吐魯番召開的《首屆干旱、半干旱區葡萄產業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名國際知名葡萄學教授充分肯定了新疆地區葡萄產業的發展優勢。正因如此,張裕、王朝、長城、威龍等國內知名葡萄酒品牌企業,均以不同方式來西北地區合作,特別是張裕公司已與寧夏農墾集團合作。葡萄產業向西北轉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2004年初,從法國蒙彼利埃國際高等農業大學攻讀葡萄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的王振平博士,看到西北落后的葡萄栽培技術,提出在寧夏大學建立葡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快科技創新,解決葡萄產業中存在技術問題。2004年12月,在寧夏大學大力支持下,聯合法國蒙彼利埃國際高等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高等研究所、廣夏(銀川)賀蘭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和寧夏御馬葡萄酒有限公司,組建成立了寧夏大學葡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振平博士擔任中心主任。經過一年半的不懈努力,于2006年6月被教育部批準立項組建葡萄與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為我國唯一專業從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技術研究的部屬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寧夏唯一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現有專兼職人員41名,其中教授、研究員14人,副教授18人;博士16人,碩士13人,已形成一支專業齊全、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學術團隊。
近年來,“工程中心”按照“立足寧夏、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的服務宗旨,主要完成了以下科研推廣任務:
一、寧夏日光溫室葡萄優質高效綜合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工程中心”科技人員多年研究獲得的一項高效實用型技術。該技術不僅提高了日光溫室的利用率,而且采用新的葡萄打破休眠技術,使葡萄提前上市20-30天,使葡萄售價由原來的10元,kg提高到16元/kg,極大地提高了日光溫室葡萄的經濟效益,成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快速致富的理想項目。
二、寧夏半冷式溫棚及鮮食葡萄延后栽培技術研究
本研究結合寧夏銀川平原秋冬季寒而不冷、日照充足、連陰天少等特點,提出一種立柱少、跨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采用機械卷簾機省工省力的寧夏半冷式溫棚。該技術使葡萄每畝產值達3.2-4萬元,獲經濟收入2.5-3.3萬元,畝,極大地提高了鮮食葡萄的經濟效益。該技術已在寧夏地區全面推廣應用。
三、釀酒葡萄品種“蛇龍珠”優選及親緣關系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學者一直認為分布在我國各釀酒葡萄產區的優良釀酒品種“蛇龍珠”為我國獨特的葡萄品種,其來源一直困擾著國內外學者,也給國際學術交流帶來諸多不便。為此,“工程中心”優選出7株表現優良的20年生蛇龍株脫毒復壯,并對其進行親緣關系分析,結果發現“蛇龍珠”與法國古老優良釀酒葡萄品種“Car-menere”的生物學特性完全一致,他們之間的遺傳距離也十分接近,“Carmenere”和“蛇龍珠”可能就是同一品種(系),其遺傳距離上的差異是100多年來在不同生長環境條件下發生變異的結果,解決了困擾我國一百年“蛇龍株”親緣關系之謎。
四、釀酒葡萄不同埋土防寒效果比較研究
該研究結果表明:造成西北釀酒葡萄低產的主要原因是葡萄根系凍害。在葡萄根系不受凍的情況下,可提高葡萄產量53%,提高葡萄糖度2度左右。采取先覆土后覆膜的埋土防寒技術措施效果十分理想。
五、釀酒葡萄埋土防寒區不下架埋土栽培方法技術研究
該技術可使釀酒葡萄生產從春季出土、夏季修剪、葡萄成熟采收、冬季修剪到埋土實施機械化栽培成為可能,為西北大面積發展釀酒葡萄、實現機械化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六、釀酒葡萄根域限制黃河水非澄清自壓管灌節水栽培技術研究
該技術可有效地提高土層30-50cm處的土壤含水量,使釀酒葡萄生產從盛花期到成熟期實現節水55.6%,促使葡萄根系萌孽和向深層生長,還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實中的糖分積累(2度)和果皮中花青素含量(03),提高葡萄果實品質。
在王振平博士的帶領下,“工程中心”結合生產實際,不斷創新,解決了西北葡萄產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推動西北葡萄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者系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栽培與質量控制研究室、寧夏大學葡萄與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