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高校財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財務管理體制不能適應高校的發展
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過渡,各高校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通過擴招、合并、調整等形式迅速擴大學校的規模。在新的形勢下,學校教育管理日趨細化,經濟管理層面增多,財務關系復雜,高校財務管理的內涵日益豐富和充實,“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高校的飛速發展。
(二)二級院系領導對財務管理的認識存在偏差
各二級院系的領導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里提拔起來的,沒有系統學過財務知識,對財務管理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有些領導認為財務是后勤保障,是財務部門的事情,我作為領導,沒有必要懂財務,只要懂得如何抓好生源、抓好教學、妥善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知道部門預算經費和支出就行了,不懂得最起碼的財務知識,不懂財務制度、財務法規,看不懂財務報表,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深感費解等等,但又要求財務人員按照他的思維模式去開展工作,這給財務工作帶來被動,成為二級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根源。
(三)高校財務預算管理不健全
目前,國內高校財務部門在制定預算時,多是根據學校總體經費規模的大小結合各院(系)師生人數、工作量等情況直接確定各院系各項經費預算,很少征求各二級院系的意見。在預算的執行上,多數高校只對其二級學院進行總量控制,未要求二級學院編報經費使用計劃,也無法落實對具體支出項目的控制。
(四)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國內各高校全校性的財務規章制度都比較健全和完善。但在逐步下放財權給各二級院系時,與其承擔權責相應的二級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卻未完全形成,導致對各二級學院支出控制無力。
(五)高校財務監督機制不完善
學校對二級院(系)的財務監督機制不完善,對二級院(系)的財務收支活動缺乏相應的控制措施,如大額開支項目的審批、貴重設備的購置、固定資產的報廢等等。個別二級院(系),由于只有極少數人控制和管理財務,導致二級財務工作脫離了教職工的有效監督,財務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實,進而會導致暗箱操作等問題的出現。
(六)高校財務管理力量薄弱
學校領導對財務管理力量配備的認識不足和對財務管理力量的專業化建設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不少院(系)的財務會計工作明顯不到位。財務人員學歷及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偏低。特別是二級院(系),其財務人員往往兼職,缺乏專業知識。因此,財務人員對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理解不夠,造成執行不力。還有一些財務人員政治素質偏低,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以職務之便非法謀取私利,這也是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隱患。
二、完善高校二級財務管理制度的幾點思考
(一)健全學校財務管理的組織架構
學校的財經工作實行校長負責制,重大經濟事項由黨委會集體研究決定。學校成立“財經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處理學校內部各種經濟關系。同時,成立預算委員會,作為學校預算管理的決策機構。高校要以學校財務二級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
(二)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經濟責任制
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是高校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下,加強財務管理、明確責權利的一條重要途徑。這就要求高校(院)長必須建立以各二級部門為責任中心的多層次的經濟責任體系,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權限、工作規程和紀律要求,建立起校長、財務處長、二級部門負責人的三級經濟責任制,實行一級管理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核算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分級管理制度,從而使學校的經濟責任制的內容貫穿于財經工作的全過程。
(三)建立高校二毅預算管理體系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經費來源逐年增加,學校資源配置問題牽動全局,在這種情況下,建立高校二級預算管理體系顯得至關重要。首先,成立權威的預算管理機構。為杜絕內部人控制,保證高校整個經濟活動協調運轉,必須設立一個權威性和獨立性較強的預算管理委員會作為預算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預算管理委員會主任一般由分管財務的院長擔任,委員由二級學院、財務、審計等部門的負責人組成。預算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制定預算編制大綱,審定年度預算目標,制定動態調整預算,組織預算完成情況的分析與考核。其次,實施目標管理。這里所言目標管理有二層含義:一是學校對院(系)實施目標管理;二是院(系)的管理也應以目標管理為主。學校對院(系)從過程管理轉為目標管理,即院(系)提出每學年教學、科研等方面所要實現的目標,并提出相應所需的經費,經學校預算管理委員會論證后按以各院(系)學生人數為主,學科、科研等情況為輔的指標體系,劃撥各院(系)承擔人員經費及教學、科研、學生事務等日常公用經費。
(四)實施財務目標管理
這里所言目標管理有兩層含義:一是學校對二級院系實施目標管理;二是二級院系的管理也應以目標管理為主。學校對二級院系從過程管理轉為目標管理,即二級院系提出每學年教學、實訓、科研等方面所要實現的目標,并提出相應所需的經費,經學校二級預算管理委員會論證后按以各院系學生人數為主,學科、實訓、科研等情況為輔的指標體系,劃撥到各二級院系,承擔人員經費及教學、實訓、科研、學生事務等日常公用經費。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使院系在財務上具有獨立的權力和大的空間,為院系在制定、實施各項政策,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一個保障的平臺。也有助于院系開源節流,提高效益,改善教師待遇,促使資金使用更有效、更合理。這種經費管理模式,再輔之學校資產院系小額度有償使用機制,可以促進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使用。
(五)加強對,二級單位的財務監督
在對院系的各項收入、開支進行了詳細、準確的財務核算的基礎上,每學期或每一學年各院系應該對外提供一份反映本院系財務收支和分配情況的報表。只有通過編制財務報表,使得院系的財務收支情況能夠接受各方面的審計監督,也只有具備了一定審計監督才能避免腐敗和其他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
(六)切實加強財會隊伍建設
一方面要加強對二級學院負責人的財務知識培訓,特別是對《會計法》的學習,使他們認識到單位負責人是會計責任主體,有了思想認識的提高,財會人員就會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二級財務機構和財會人員的管理,嚴格實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制度,從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會計規范、職業道德等方面制定出具體的規范和要求。
(蔡卉翎,1972年生,河南偃師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財務處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