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村
溫總理:想著“三天”,緊盯“三頭”
溫家寶總理年前考察浙江民營企業后,語重心長地鼓勵民企在共克時艱中要“創新克難”。“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堅定信心是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動蕩和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企業要靠信心穩定市場預期,靠信心渡過難關。”“你們有信心,我就有信心!”溫總理對浙江民企給予高度的評價——“開拓、創新、堅韌、吃苦、靈活,是浙江民營企業經過改革開放30年鍛煉而具備的最大的優勢,也為克服當前的困難創造了條件。堅持這十個字,我們一定能渡過眼前的難關。”溫總理在總結浙江民營企業的經驗時提出:我們要想“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顧昨天,要看到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增強信心,總結經驗為今后借鑒。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地面對當前的困難,千方百計去克服。面向明天,就是不僅要渡過眼前的危機,還要謀劃企業未來的發展。當前特別要盯住原料、技術、市場和金融四個關鍵因素。溫總理還指出:企業經營不但要想著“三天”,還要緊盯“三頭”,一頭是原材料,要有遠期的評估,避免價格風險;一頭是市場,要不斷開辟新領地;第三頭是貨幣,也就是匯率。企業要認真研究,想方設法規避市場、匯率等各種風險。溫總理在與企業家交流意見后無限深情地說,“我一直對浙江民營企業寄予厚望。你們是克難攻堅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繼續為全國創造新的經驗。”
元旦寄語: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美國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已經波及到各國的實體經濟。作為“擁抱世界”的中關村也絕然逃脫不掉“過冬”的命運。“既來之,則安之”,鼓起精神,紓困解難,沒有過不去的寒冷冬天。我們對“冬天”的溫度要有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有人認為,“冷風吹過”,“中關村這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處于價值鏈的上游,是屬于熱帶地區,雖然感受到了涼風,但還不太冷。”“這一輪金融危機的新特點就是對IT業影響較弱”,“中關村很多IT公司的業績依然逆勢上漲”,于是得出了“熱度依舊”的結論。事實如何呢?我們認為這未免過于樂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還是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些更好。“一場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來到了。由于我們自己閱歷有限,確實看不清楚這個冬天到底是哈爾濱的冬天,還是北京的冬天,甚至有沒有可能是北極的冬天。在去年提到要預防冬天時,我們也積極開始動手預防了。但那個時候,我們對冬天的概念頂多是深圳的冬天,現在最起碼應該講是哈爾濱的冬天。”柳傳志的如是說,比“中關村在熱帶”的說法更符合實際些。“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關鍵是我們不僅心里上要有“過冬”的準備,更要有“過冬”的辦法。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已經十分明確:“發展才是硬道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添活力。業界專家對中國IT業的“過冬”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引導產業投資方向,培養新的產業增長點;刺激國內需求,開拓新興國家市場;加強管理,練好內功;抓住機遇搞好整合,儲備資源和能力;放眼世界,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
“攬才”:當心“千里馬”變成“癩蛤蟆”
報載:《上海金融攬才團轟動倫敦》。“上海市政府籌組赴英美招聘高層次金融人才的‘攬才團,在倫敦舉行的首站招聘會上,一個上午就吸引500多名金融專才,探尋前往上海‘打工的機會。”“此行,預計招募包括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控制、金融管理、產品研發、宏觀經濟和政策研究、產業研究、衍生產品、保險精算、基金經理、個人理財業務、養老金受托業務、信息技術等15個類別,逾1000名金融專才,其中包括170多個高階職位。”業界專家很是得意,認為“歐美國家眼下正處于經濟不景氣、失業嚴重的狀態,上海現在啟動人才招募行動,肯定要比經濟正常期付出的工本更低,對于那些當前職位沒著落的歐美金融失業者來說,今天上海的吸引力更大,海外攬才‘恰逢其時”。另一篇題為《上海市倫敦攬才記》的報道更吸引“眼球”,“24位上海來客在倫敦新金融城反客為主,掀起一股火熱的‘上海旋風。僅在前臺注冊的900余名應聘者中,不乏已在當地金融業做到中高層職位者,這次招聘會也吸引到數十位外國專才,其中一些人完全不懂中文,也勇敢來尋找中國機遇”。不過,在一片贊揚聲中,也不乏頭腦冷靜者。《光明觀察》的一篇言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要延攬的所謂高級金融人才,正是此次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這些年來,他們忽悠的“石油枯竭論和石油峰值論”,正是為“石油戰爭”挖掘陷阱。至今,國人的“石油大亨”不還在陷阱中不能自拔嗎!豈能傷疤未痊愈就忘了痛。在國際人才市場上選優,需要有伯樂的真本事。切記——按圖索驥,往往選中的“千里馬”竟然是“癩蛤蟆”。
“祥云小屋”:抹不掉的美好記憶
辭舊迎新,翻開嶄新的日歷,無法忘懷“北京奧運”的“中國長卷”。國人做出“前所未有的努力”,終于獲得“北京奧運”是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的贊許。人文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盛會期間,由北京奧組委、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故事”,是體現奧運人文精神的文化展示活動。“關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人文故事,呈現中國之美”。百位藝術大師,情動奧運,全景勾勒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之脈,傳承與融化世界文明。尤其是那風采迥異的30個“祥云小屋”,“神州大地的旖旎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俗盡收眼底”。一位記者的筆下描繪說,“每一間小屋都在講述中國的某一個角落,也許你還到過那里,但置身于小屋之中,就仿如身處當地,每一個有限的空間都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誠如斯言。諸如:走進山東小屋,就走進了風箏世界。風箏為你講述“老鼠嫁女”、“八仙過海”、“百子成龍”的傳說,“齊魯美女”、“山東名勝”,讓你流連忘返。邁入山西小屋,“喬家大院”盡顯晉商元素。關公夜讀《春秋》,大紅燈籠高掛,明清家具古樸,晉商故事更讓人感念。北京、香港、四川、新疆……祖國的東南西北中,都有自家的特色和動人的樂章。不無遺憾的是,這30個“祥云小屋”如今已經成為歷史的過眼煙云。偌大的奧林匹克公園竟然沒有“小屋”的立身之地!“商人重利輕別離”。曉之以理莫如“于之以利”。無論如何,“祥云小屋”曾給我們帶來過驚喜,是抹不掉的美好記憶。百年之后,將成為首善之區的歷史迷局。
讓“期頤”之年的季老生活得更和諧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每逢佳節倍思親,當2009年元旦鐘聲敲響之時,我們更加關心本刊顧問季羨林先生。“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季老盡可以堅辭“大師”、“泰斗”、“國寶”這些身外之物的浮名,但畢竟是年奔期頤的“人瑞”,這是無法更改的不爭事實。不無遺憾的是去年歲末,“季羨林先生書畫被盜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接著又傳出“季老惟一的70多歲的兒子季承”,“居然長達13年沒有能與父親見面”。互聯網上出現了幾幅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畫面——“從心所欲”之年的兒子和奔“期頤”之年的父親在病榻前手拉著手,問寒噓暖,享受天倫之樂。父子想見何其難也!不能想見“誰之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清官難斷家務事”,至今有關方面也沒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姑且存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崇尚國學的北大學子們,連這一天天誦讀的語錄,都忘諸腦后了嗎!季承先生該不會忘記“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詩句罷。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有五”,“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望季承先生能從自己的行為上悟出“13年不能想見”的根本原因。新年伊始,我們想借用季老誨人的話祝愿他老人家——“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吃得進,拉得出,睡得著,想得開”。“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煩。最好辦法是不理,只等秋風過耳邊。”——我們希望社會為季老的“內心和諧”創造良好的環境。
“百度”:何以解憂?“放下即實地”
IT的天空,群星閃爍。“有問題,百度一下!”李彥宏是中關村創業者的偶像,“百度”是國人的驕傲。遙想當年,“百度”在納斯達克指數的顯示屏上,箭指每股122美元時,“那人卻在燈火輝煌處”擁抱戰友落下幸福的淚水。然而,“花無百日紅,人無百年好”。去歲的李彥宏恰值“不惑”之年,卻遭遇了空前的“困惑”。《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時評中指出:“從三鹿巨資攻關百度,到競價排名丑聞,再到‘涉黃,李彥宏從一個泥塘還沒拔出泥腿,又陷入另一個泥塘。”“央視”曝光百度搜索競價排名傳播虛假的信息后,致使百度一夜間成為“全民公敵”,元氣大傷,股價受挫,4天大跌40%,市值縮水120億美元。須知,“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為百度創財富占到總利潤的90%。業界權威人士對百度多有嚴厲的批評乃至于聲討:“競價排名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多短期的利潤,但是它有失公正”。“搜索服務將自然結果和商業結果混淆是一種不公正的行為”。“百度危機具有模式的‘原罪”。百度“掌門人”向來具有自省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李彥宏經常講,“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然而至今也未見百度對“誠信門”事件的明確意見:要不要“斷臂求新生”,放棄這一公眾和同行視為“百毒”的業務?作為“百度”的支持者,我們希望“掌門人”李彥宏當機立斷,正如鄧拓先生在《燕山夜話·放下即實地》中說的,“我們在工作中,只要了解實際情況,即便偶然失墜,也不必心慌,因為自己完全知道‘放下即實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