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磊
滿載“中國故事”的奧運小屋盛裝謝幕,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乘風而去,盡管我們心中難以割舍
據報道,北京奧組委代表團于2008年12月抵達位于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向其移交了北京奧運會獎牌、海報、開幕式光盤等北京奧運會文化遺產。
雖然奧運會已經勝利閉幕百日有余,但奧運遺產并沒有與之同時退席。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奧運遺產將越來越寶貴,越來越富有價值。奧運因往事而如夢,遺產因時間而增輝。
據了解,此次移交的文化遺產將在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檔案館長期留存并用于展覽。北京奧組委還將收集、編寫、整理北京奧運會《總結報告》、《知識報告》及其它重要實物資料,并陸續移交給國際奧委會和國內博物館、檔案館。整個整理、移交活動將持續到2009年。
事實上,這只是北京奧運遺產的一小部分。移交不走的是國人熏陶的堅強、寬容、理解的奧林匹克精神;移交不走的國人培養的進取、文明、開放等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態。
所以,我們仍然可以滿懷喜悅地吟唱“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懷容納天地……”——這首風靡全國、傳遍大江南北的《北京歡迎你》。
歷經7年奧林匹克文化浸淫的光榮與夢想移交不走;國人所受的公正、自由、平等等文化軟實力移交不走;北京提前達標的綠色藍天,良好環境移交不走。
“為奧林匹克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是早在2001年北京對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
滿載“中國故事”的奧運小屋盛裝謝幕,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乘風而去,盡管我們心中難以割舍;雖然奧運會各大贊助商和合作伙伴搭建的自我展示形象的華美擂臺因合約到期而不得不拆除,但在奧林匹克公園內,聚集了全國設施最現代、功能最齊全的奧運比賽場館及活動場所,如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還在,我們擁有奧運遺產還很多很多。
令人欣慰的是,諾大的奧運遺產并沒有沉睡和被遺忘。據2008年12月召開的“鞏固北京奧運成果、共謀體育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08年北京體育高峰論壇獲悉,北京將二次開發奧運場館,利用各大比賽場館以建設體育產業功能聚集區。
“除了奧林匹克公園外,龍潭湖體育公園將打造成國際體育產業基地;昌平十三陵地區將利用地理優勢,重點開發戶外體育休閑旅游業;順義的潮白河水上休閑運動聚集區,將依托奧運會水上項目的設施,重點發展水上休閑運動產業;五棵松則將展開球類健身綜合運動服務。”北京市體育局官員表示。
根據《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功能區域發展規劃》,奧林匹克公園已被納入北京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在未來,北京市將充分利用奧林匹克公園,重點發展體育賽事、體育休閑、體育旅游、體育會展和體育文化業。
不僅如此,奧運遺產還和文化創意產業一同亮相。2008年12月18日,奧運遺產“傾情加盟”“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北京體育產業展”。
曾經,是文化和創意給奧運遺產增添了氣勢恢弘、激情豪邁的色彩。無論是奧運福娃、祥云火炬還是“舞動的北京”奧運會徽,綻放在夜空的奧運焰火,都使奧運遺產更加精彩紛呈,更加熠熠生輝。
如今,文化創意產業與奧運遺產再度攜手,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文化創意產業勢必走向燦爛的明天。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借助文化創意產業,奧運遺產必將得到合理善用和充分利用,遺產不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