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 詠
當金融危機把藝術的虛火澆滅,一切都回到質樸的狀態。當代藝術的價值回歸其實也是市場成熟的一種表現。
歲末年初,縮水最明顯的中國當代藝術仍有亮點。盡管在08年11月30日晚進行的佳士得香港亞洲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32件作品中僅有18件成交。岳敏君、方力鈞和王廣義的作品無人接手,而來自好萊塢電影導演奧利佛?斯通收藏的一副張曉剛的作品《血緣:大家族作品二號》賣出了340萬美元(合2324.96萬元港幣),低于此前最保守的390萬美元的估價。雖未超過張個人作品歷史最高成交價,但成為迄今為止2008年秋季拍賣中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最高價。
2008年4月,張曉剛的《血緣:大家族3號》香港蘇富比的拍場上以4736.45萬港幣成交,遠遠超過1950萬到2700萬港幣的估價,同時也打破了張曉剛個人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但到200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的、同系列的另外一副作品《血緣:大家族1號》卻僅僅拍出了2306萬港幣,而該作品的預估價為2000萬2500萬港幣。張曉剛的另一幅作品——《血緣:姐弟》因為最高叫價未達到賣家定出的1000萬底價而流拍。
一向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風向標”的蘇富比,2008年給出的信號似乎不太妙。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當代藝術的“瘋狂時代”開始“終結”,甚至有悲觀的估計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可能要縮水2/3,甚至更多”。
英國《獨立報》2008年11月16日以《世界震驚中國藝術復興》為題發布了一份最“好賣”的當代藝術家名單。這份名單是根據全球最大的拍賣數據網Art price和法國安盛保險集團對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2900場拍賣會結果的統計分析之后作出的。排名在前20位的藝術家中,有13人來自亞洲,其中有11位中國藝術家。十強中的前四位分別被西方藝術家杰夫·昆斯、吉恩·米切爾·巴斯奎特、達米爾·赫斯特和理查德·普林斯占去,亞洲藝術家占剩下的六席,其中五人來自中國,分別是張曉剛(第五)、曾梵志(第六)、岳敏君(第七)、王廣義(第九)、劉小東(第十)。
《獨立報》認為,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中國藝術在世界范圍內令人震驚的偉大復興,“亞洲藝術”已經狠狠搖撼了“西方藝術”在藝術市場上長達五百年的統治地位。十年之內,“亞洲藝術”將與“西方藝術”比肩站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此時此刻,這種說法不知是何居心。
伴隨張曉剛幾件作品在紐約蘇富比的流拍,08年年,國內興起一股當代藝術“崩盤論”。藝術批評界預言中國當代藝術最火紅的“F4”———張曉剛、岳敏君、方力鈞和王廣義時代行將告終,他們即將被風頭更猛的80后當代藝術家們取代。
“世故臉譜”張曉剛
張曉剛通過“世故臉譜”真正找到了藝術觀念和文化意識的切入點,即感覺對象的實在性和具體性。其創作“全家?!毕盗凶髌?,最終形成了區別于其他藝術家的風格。他不是把社會現實和文化狀態的感受簡單地加以反射,而是通過中國人的具體生活經驗向內心追求,以肉身化的深度體驗和特征化的綜合語言去維護精神的獨立性和發出疑問的權利。
2008年3月1日,以制造榜單聞名的胡潤推出了2008中國當代藝術家身價排行榜,張曉剛名列榜單第二,而榜首,是吳冠中。張曉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榜單與藝術家沒有直接關系,更與學術沒關系?!睆垥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以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活躍于中國藝術界,90年代以后,他以家族和舊照片為母題的作品先后參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展覽。2007年張曉剛的油畫拍出211萬美元高價,2007年作品成交額達2.88億元。
20年前即1989年的“現代藝術展”上,張曉剛的一幅畫賣了1萬元人民幣,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太富有了。
張曉剛曾在接受楊瀾采訪時有如下對話:你為什么說你的畫賣100美金時心里感到很踏實,等賣到100萬美金的時候,卻覺得慌了?你慌什么呢?應該高興啊!張回答說,一般人不太了解,因為從決定開始做一個當代藝術家,實際上就做好了一種心理準備,就是這一輩子可能都要跟貧窮一起,可能就會不成功啊,或者是被人不理解啊,或者是怎么樣……所以我記得,我的第一張畫賣了100美金的時候,那是實實在在的高興。
張曉剛是一位內心獨白式的藝術家,冥想、沉思、孤獨自語,即使有某種通俗性,他也擺脫不了深度的糾纏。當他在生活中不時以膚淺作為包裝時,其作品的歷史因素和時間因素卻有增無減。
“自我形象”岳敏君
永遠咧開的大嘴,夸張的表情和姿態,是岳敏君作品的標志性特征。這也是這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自我形象的夸大復制。岳敏君謎一樣的自畫像以大笑的面孔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最容易辨識的形象之一。大笑的作品也讓他的藝術之路充滿了歡聲笑語,大笑讓其將把把鈔票收入囊中。
2007年10月16日,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岳敏君的作品《希阿島的屠殺》拍出了3168萬港元,而同年10月12日在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上,他的《處決》則更是拍出了59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350萬元)的高價,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新紀錄,打破了此前由他自己創造的《教宗》3400萬港元的當代藝術拍賣紀錄。
經濟景氣的時候,那些買賣岳敏君畫作的人也一路大笑著走進銀行?!掇Z轟》被認為是其最好的早期作品之一,在08年5月以創紀錄的685萬美元成交。然而,現在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但現在收藏家們已經不再急于搶購岳的作品。在四年的空前繁榮之后,市場開始逐漸回歸理性。
岳敏君曾經說過,藝術市場的價格,就像水上的浮萍,水位漲到哪兒浮萍就升到哪兒。水位是金融體系本身。如果金融體系本身這個水位下降了,下降得很厲害,那么浮萍的位置顯然也會下降。
“玩世寫實”方力鈞
方力鈞作為中國后89新藝術潮流最重要的代表,與這個潮流的其它藝術家共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話語方式——玩世寫實主義,其中尤以方力鈞自1988年以來一系列作品所創造“光頭潑皮”的形象,成為一種經典的語符,標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國普遍存在的無聊情緒和潑皮幽默的生存感覺,或者更廣義地說它標志了當代人的一種人文和心理的感覺。方力鈞1963年12月4日生于河北省邯鄲市. 1980 – 1983 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1985 – 1989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04年被聘為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方力鈞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中一向很受歡迎,在2007年結束的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和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其作品的成交價總體上高于2005年,并刷新了其作品成交價的新紀錄。紐約蘇富比共推出5件方力鈞的作品,其中《無題》(1997年作)成交價為226.27萬元人民幣,《無題》(2001年作)成交價為109.16萬元人民幣,其他幾件小幅作品也以幾十萬元的價格成交。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推出2件方力鈞的作品,也以較高價位成交,如《2001.1.5》(2001年作)成交價為236萬元人民幣,《1999.3.1(六張一組)》(1999年作)也以89.04萬元的價格成交,其中的《2001.1.5》創出了方力鈞個人作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
整個08年香港蘇富比“現代及當代亞洲藝術”的夜場拍賣結果顯示:47件中國當代藝術拍品,估價超過2.45億港幣,但最終成交率只有59.6%,成交額1.17億港幣,不足估價的一半。包括方力鈞、岳敏君、曾梵志等在內的一線藝術家的5件作品流拍,許多作品只賣出估價的一半。顯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即使天王也擺脫不了流派的命運。
“政治波普”王廣義
王廣義是中國當代前衛藝術箭頭式人物,他的作品像一個個路標,標志著中國當代前衛藝術的走向。 王廣義是一個極為敏感的當代藝術家,也許他最早領會了波普藝術的核心,他將文化革命時期的工農兵大批判圖像與當今流行的可口可樂、化妝品圖像并置,盡可能剔除所謂繪畫性,向人們直陳一種當代生活的存在。
2008年10月4日晚,蘇富比香港秋拍的《現代及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拍賣大廳座無虛席,但2件王廣義作品也沒有逃脫流拍的遭遇。而此前,2007年,倫敦菲利普斯拍賣公司推出收藏家法伯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專場中,王廣義的《毛AO》以203.6萬英鎊(約合414.7萬美元)成交。1989年,王廣義為自己的作品賣價首次突破5位數,激動的雙手直顫。王廣義藝術作品市場價格的形成和發展一向仰仗的是海外藝術機構的推動。以王廣義的作品為代表的政治波普類作品,受到海外收藏界的重視和競買。
有人說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要“崩盤”了,面對這樣的說話,王廣義說,我是不會回答這些問題的。藝術家應該只關心藝術和思想問題,市場與藝術家沒有關系。就像10年前,我的一幅《毛澤東》只賣了1萬塊,現在拍賣到3000多萬,這都與我無關。
這個別人眼中功成名就的中國“政治波普”第一人,自己考了四年才考進大學,對死亡有著深深的恐懼,并且經常因為羞澀而躲避公眾場合;作為一個“中年男人”,他喜歡《色戒》,“我認識的幾乎所有男人都覺得湯唯很棒”。
聲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藝術品市場的各個板塊所受到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敝袊蔚露赂笨偛每芮谙壬J為:目前,受到金融危機沖擊最為嚴重的板塊就是當代藝術部分,“我們注意到前一段時間海外拍賣公司進行了拍賣,據他們自己介紹,中國傳統藝術類的拍品表現比較平穩,甚至還出現了很高的成交價格的情況,相對來說,當代藝術板塊成交情況不理想。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碩士生導師、資深策展人、藝術評論家胡懿勛說,中國當代藝術家F4(王廣義、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的作品價位普遍偏高,在這波市場趨于和緩的情勢之下,當代藝術品升值的空間將會減少。F4的市場依然在海外,是否會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目前尚不明朗,但是,可以預期的是,他們的價格將不再如前兩年那樣迅速升值。
“當代藝術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要看具體作品及其估價,并不是張曉剛的每一件作品都很好賣,包括大師級的畫家也是一樣。比如齊白石,他的代表作的價格就會很高,但一般的作品就不高。”中國嘉德業務和客戶總監汪潔表示,“一個藝術家的藝術巔峰只出現在一個特定的時期,一個藝術家不可能每一個時期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好的作品只來自于作者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段時間,也就那么幾件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