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同芳 何 畏
[摘要]岫巖影壁山硼鐵礦床大地構造位置位于中朝準地臺——膠遼臺隆——營口-寬甸臺拱——鳳城凸起西端。首先介紹該區域的地質背景和礦床地質特征,然后詳細探討成礦地質條件與找礦方向。
[關鍵詞]岫巖影壁山 硼鐵礦 找礦
中圖分類號:TD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10005-01
一、區域地質背景
岫巖影壁山硼鐵礦床區域上出露地層主要為下元古界遼河群里爾峪一蓋縣巖組。其中里爾巖組主要由磁鐵、電氣、黑云、鈉長淺粒巖、含硅質結核黑云變粒巖、含榴透閃、綠簾、角閃、透輝變粒巖夾淺粒巖、大理巖等組成,為本區的含硼巖系。里爾峪巖組總體圍繞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分布,局部呈殘留體狀賦存于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體內。具有復式皺褶特點。
區內斷裂多屬晚期構造,主要以北西和北東向為主,且規模較大,多將地層錯斷,局部對礦體破壞較大。
二、礦床地質特征
(一)礦區地質概況。礦區內出露地層為下元古界遼河群里爾峪巖組,為區內含硼巖系。該巖組底部主要為黑云變粒巖、含磁鐵淺粒巖、電氣變粒巖、黑云淺粒巖:中部為含結核黑云變粒巖:頂部為綠簾石化含榴角閃變粒巖夾透灰變粒巖、透閃淺粒巖。
區內含硼鐵礦化帶賦存于下元古界遼河群里爾峪巖組一段鎂質大理巖內。礦化帶地表出露長度80m,寬26-35m。呈北西向展布,產狀220°-230°∠62°-68°。該礦化帶東西兩端分別為北東及近南北向斷裂切斷。其中礦化帶西側沿走向與含磁鐵角閃二長花崗巖(γ2)呈斷層接觸。磁測顯示,該帶西側(F2斷裂以西)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體(γ2)內磁異常,高于早元古代含磁鐵角閃二長花崗巖正常背景值3000γ-4000γ,鉆孔資料顯示,在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下100米深度見含硼鐵礦化帶垂厚54.84-103.97m。
區內含硼鐵礦化帶經取樣成果分析,硼礦與磁鐵礦基本同為千體,且礦石晶位互為正比。磁測圈出>1200γ異常7處,諸異常均位于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體(γ2)內,集中分布在寬度約500m,長度900m,呈北西走向的區域內。其中I號異常范圍與區內含硼鐵礦化帶勘查部位完全相吻合。
(二)礦體特征。影壁山礦區目前共控制了6條硼礦體,4條鐵礦體,均產于上述含硼鐵礦化帶內,區內含硼鐵礦化帶總體分為兩層大的鎂橄欖石巖層位。其中上部鎂橄欖石巖層位賦存①、②、③硼礦體及Ⅰ、Ⅱ磁鐵礦體,下部鎂橄欖石巖層位賦存④、⑤、⑥硼礦體及Ⅲ、Ⅳ磁鐵礦體。礦體呈似層狀賦存于礦化帶內。總體產狀,呈北西走向,南西傾,傾角80°-78°。其中地表產狀較陡,深部趨于平緩。(見表1、2)。賦礦巖石主要為硼鎂磁鐵鎂橄欖石巖、硼鎂磁鐵白云石鎂橄欖石巖、蛇紋石化硼鎂磁鐵鎂橄欖石巖等。
(三)礦石特征。區內礦石礦物成分主要為:鎂橄欖石、蛇紋石、磁鐵礦、硼鎂石、白云石、金云母及水鎂石等。其中硼鎂石、磁鐵礦為有用組分。有用礦物含量:硼鎂石一般7-27%,磁鐵礦一般為20-60%。脈石礦物主要以鎂橄欖石和蛇紋石為主,兩者含量一般占礦石的35-40%。
區內礦石主要為纖狀花崗變晶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塊狀構造。
礦石內硼鎂石為纖狀,多呈束狀集合體;磁鐵礦多為脈狀、斷脈狀或朵狀;鎂橄欖石一般為粒狀,粒度一般為0.18-2.5mm;蛇紋石多呈鎂橄欖石假象:硼鎂石與磁鐵礦多一起呈脈狀穿切鎂橄欖石或蛇紋石。
(四)礦石圍巖和夾石。區內礦體頂底板近礦圍巖主要為鎂橄欖石巖,蛇紋石化鎂橄欖石巖、金云透閃石巖等。
鎂橄欖石巖、蛇紋石化鎂橄欖石巖與區內礦體同為含硼鐵礦帶巖石,其礦物成分和蝕變特征除硼、鐵有用組分外大體相近。當其作為礦體近礦圍巖時,礦體與圍巖界線肉眼難以區分,但圍巖可含有部分小于工業指標的有用組分。當其他巖石為近礦圍巖時界線清楚。
礦體夾石巖性主要為低于工業指標的鎂橄欖石巖、蛇紋石化鎂橄欖石巖等。夾石剔除較為困難。但區內礦體總體較為厚大,夾石較少,夾石層對礦體的完整性影響不大。
三、成礦地質條件
(一)地層、巖性條件。區內硼、鐵礦床為沉積變質再造型礦床。礦體均位于下元古界遼河群含硼巖系里爾峪巖組下部蛇紋石化鎂橄欖石化鎂質大理巖內,嚴格受含硼巖系下部層位控制,且礦體與鎂質大理巖規模呈正比關系。這同區域上其它硼鐵礦床與含硼巖系之間的空間關系是一致的。
(二)構造條件。區內礦帶位于牛鐵嶺復背斜近核向形構造仰起部位,地層均為倒轉層序,主要礦體均賦存于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之下,厚度較大的超覆巖體為本區硼組分活化、遷移、成礦再造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構造條件。其核部為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含硼巖系變質火山巖在其周圍環繞分布,構成了五磊山穹窿構造,充分說明了硼鐵礦床與火山活動空間關系的緊密性。
(三)巖漿巖條件。硼鐵礦帶與早元古代含磁鐵角閃二長花崗巖關系密切。夾有鎂質大理巖的含硼巖系下部巖石直接與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相接觸,鎂質大理巖與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亦十分接近,局部甚至與之直接接觸,與區域上其它硼鐵礦床與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的關系是相同的。
四、找礦潛力分析
(一)找礦標志。綜合上述控礦因素,找礦標志如下:1.與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 毗鄰的含硼巖系里爾峪巖組下部層位。2.與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 毗鄰的含硼巖系里爾峪巖組下部層位內鎂質大理巖帶或含硼鐵礦化帶。特別是一些以早元古代二長花崗巖為核,含硼巖系鑲邊的一系列穹狀構造或短軸狀背斜應作為找礦的重點區域。
(二)找礦方向。
1.影壁山地區。礦區西北側,由7個異常共同組成了一個直徑約550m的圓形區域,該區域應為I號異常西延部分,成礦地質環境大體相似。區域內11號異常磁測顯示,磁場強度并高于I號異常。該區域應作為本區進一步找礦的重點。
2.粉城墻南一生鐵嶺南部地區。該地區具有同影壁山極為相似的成礦地質環境,而且在地表發現了二條硼鐵礦帶,經過對水系沉積物加密取樣分析,圈出了二個較有意義的有效硼異常,推斷其深部可能存在有規模較大的硼鐵礦體。
3.溫家堡子-灣水嶺地區。位于溫家堡子西山一灣嶺溝里,見一條硼鐵礦化帶,長度約1700m,呈近東西向展布,寬20-50m。
磁測顯示該帶呈斷續分布,帶內出現了3個特高峰值區。其中①高值區位于東側,>10007磁異常等值區范圍長度>100m,幅寬10-60m,最大磁場強度>25000γ,地表可見硼鐵礦體,分析品位B2O36.82%:②高值區位于中部,>1000γ磁異常等值區長度約140m,幅寬10-45m,最大磁場強度>25000γ,地表為耕地:高值區位于西側,為一孤立高值點,磁場強度為5940γ,該帶深部有望找到有意義的工業礦體。
參考文獻:
[1]許德如、王力、肖勇等,“石碌式”鐵氧化物-銅(金)-鈷礦床成礦模式初探[J].礦床地質,2008,(06):68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