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 寧 程
[摘要]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大國,貿易總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優化,商品貿易在整個貿易額中占很大的比重,以我國紡織品行業為研究對象,研究商品貿易對中國技術進步的影響,對其實證分析,觀測是否像我們期待的那樣,通過貿易引進先進技術,獲得技術外溢,從而提高我國技術水平。最后根據所得結論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希望通過研究分析,對我國更好的發展商品貿易,吸收先進技術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國際商品貿易 紡織業 技術溢出
中圖分類號:TH-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10104-02
一、研究思路、方法及數據選取
通過對我國紡織機械中高技術機械的引進情況,分析其給我國紡織行業技術帶來的影響,即引進的高技術紡織機械所對應的紡織品出口的質量和數量的變化。紡織品的質量變化主要通過附加值的變化來體現(這里以出口產品單價來體現);紡織品的數量變化主要通過出口數量的變化來體現。本文通過ADF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來進行實證分析。單位根檢驗:本文采用ADF(AugmenDickey-Fuller)檢驗;協整分析:揭示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的方法。使用Engle-Granger兩步法來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對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進一步驗證。
本文選取了棉、毛、印染、化纖四大紡織機械行業,因為這四大類中,紡織品對機器的依賴性較強,人工成分少,此外,在選取紡織品時,選取的是每一類中初級產品,這樣避免了人工工藝成分,可以更好的解釋機械對織物產生的影響。最終確定了四大類紡織機械的八種機械以及與其對應的六類紡織品。在這14個變量中,查找了自1998年至2007年10年的數據,并對各變量單價予以計算,最終得出十四類變量的進出口數值以及進出口單價。
二、我國紡織機械進口技術溢出效應實證分析
(一)紡織行業高技術機械進口量與紡織品出口單價關系
通過ADF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紡織機械進口量與紡織品出口單價關系如表1所示:

根據對四類紡織行業紡織機械和紡織品出口單價之間關系的分析及上表,可以看出,印染行業的印染織物和棉紡織業中的棉紗線出口單價與紡織機械進口不存在因果關系,但其它三大類紡織行業均存在因果關系。由于印染行業的機械和產出品在整個紡織行業中所占比例較小,而且高技術機械近幾年才引進,所以數據的收集年份只能進行滯后一期的因果檢驗,所以我們可以大致認為:紡織行業機械進口量的增加可以導致紡織品出口單價的增長。
(二)紡織行業高技術機械進口量對我國紡織品出口數量的影響分析
通過ADF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紡織機械進口量與紡織品出口量關系如表2所示:
根據對四類紡織行業紡織機械和紡織品出口單價之間關系的分析及上表,可以看出,印染行業的印染織物和棉紡織業中的棉紗線出口單價與紡織機械進口不存在因果關系,但其它三大類紡織行業均存在因果關系。由于印染行業的機械和產出品在整個紡織行業中所占比例較小,而且高技術機械近幾年才引進,所以數據的收集年份只能進行滯后一期的因果檢驗,所以我們可以大致認為:紡織行業機械進口量的增加可以導致紡織品出口單價的增長。
三、結論
本文基于紡織行業中高技術紡織機械的引進數量,以及與之相應的紡織品的出口數量和價格變化的情況,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的“三步分析法”,得出兩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根據所做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1.我國高技術紡織機械的引進與紡織品的質量存在正相關關系,且所引進高技術紡機械數量的增加是紡織品質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2.我國高技術紡織機械的引進與紡織品出口的數量存在正相關關系,且所引進高技術紡織機械數量的增加是我國紡織品出口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3.前兩點可以說明我國高技術紡織機械的引進,的確為我國帶來了技術溢出效應,商品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是存在的。
4.從數據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協整檢驗還是因果檢驗分析,二者的相關性不是十分強,也就是說,雖然存在技術溢出效應,但由于我國研發投入較少,創新能力有限,對外溢的技術吸收能力不夠強等各種原因,我國的商品貿易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不是十分明顯。
四、存在問題與相關政策建議
高技術紡機械的引進成為我國紡織行業轉變產業結構的關鍵,國內紡機的技術水平在總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除了技術指標方面的差距以外,我國紡機產品在設計能力以及可靠性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基礎配套不相適應;2.重復引進現象較多;3.專業化程度比較低。
為彌補這一差距,應從政策上予以支持,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通過更換落后設備、國債專項技改手段,為紡機業創造市場需求。
2.通過對紡織行業地區布局的調整,將部分東南沿海地區的紡織企業搬遷至中西部地區,為紡機業提供了市場機會。
3.鼓勵非國有經濟成份經營紡機行業,引入較為靈活的經營機制。
4.調整紡機行業的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促進技術革新。
參考文獻:
[1]俞美辭、喻春嬌,中國進出口貿易技術溢出效應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3):35-76.
[2]方希樺、包群、賴明勇,國際技術溢出:基于進口傳導機制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7):58-64.
[3]李平.技術擴散中的溢出效應分析[J].南開學報,1999,(2):51-69.
[4]李小平、朱鐘棣,國際貿易的技術溢出門檻效應基于中國各地區面板數據的分析[J].統計研究,2004,(10):23-31.
[5]Griliches Z.The search for R &D spillover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nomics,1992,(94):29-471.
[6]Klaus Kultti,Tuomas Takalo1R &D spillover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d[J].Economics letters,1998,(61):121-1231.
作者簡介:
王福重,男,經濟學博士,博士后,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基礎理論、金融學與資本市場、國際經濟學、公共財政;寧程,男,現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