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冰
楊耀武的生活已經被集資徹底打亂。
楊在麗水經營著一家10多平方米的小店,三年前,他分兩次將15萬元打入皇都房地產公司,至今沒有收回。
此后,楊不斷奔走在小店和地產公司,迄今已經不下30次。楊說,他就像被“綁架”了一樣,集資款恐血本無歸。
被“綁架”的不只楊一個人。在麗水地產的“黃金歲月”,諸多像楊耀武這樣的小市民將錢投入地產公司。
集資愈演愈烈,直至瘋狂,麗水也變成“全民集資的城市”。伴隨著集資浪潮,各種圍繞著集資的騙局也一并出現(xiàn)。
在集資成為風氣的麗水,市民、商人、城市周邊的農民,甚至諸多官員均卷入其中。
在華麗的集資泡沫一個個破裂的時刻,有人血本無歸,有人騙人入局,有人攜款而逃……

集資由來已久
麗水的集資發(fā)軔于小水電的開發(fā)。
位于浙閩交界處的麗水市,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52萬,是浙江省面積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區(qū)?!熬派桨胨敕痔铩?,甌江、錢塘江、閩江縱橫其中。
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電力需求旺盛催生了小水電建設的熱潮,麗水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優(yōu)勢,更使民間資本向小水電開發(fā)聚集。
水電站建設需要大筆資金,民間自發(fā)形成用集資的方式建設,然后利益分享。
據(jù)公開報道,僅在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境內,就有小水電站137座,全縣18萬人,就有5萬人參與到小水電建設的集資中。縉云縣建設的水電站也不下百座。
嘗到甜頭的商人們把目光放到了全國,他們攜帶大量的民間資本轉戰(zhàn)全國,獲利頗豐,直到小水電的沒落。
“當時確實有很多人嘗到了集資的甜頭,賺了一些錢?!币晃皇熘O當?shù)亟洕娜耸空f。
2000年,麗水撤地建市,房地產經濟撲面而來。麗水樓市熱從這一年開始。
開發(fā)房地產需要巨額的資金,一開始房產商們的融資方式和浙江其他地方的民間融資一樣,只是親朋好友及老板間的資金拆借?!澳菚r候,地產商小的集資還不要,一般都要10萬元以上的”,在當?shù)爻袛埞こ躺獾闹芪妮x說。
很多消息靈通的市民開始抱團出擊,親朋好友間“集少成多”,然后以一個人的名義存入地產商的戶頭參與集資。
“那幾年房地產市場很好,房價不停地漲”,新增的房產公司多如牛毛。眾多的房產公司成了“吸金”的潘多拉魔盒。
一開始,“集資大戶們都很守信用,利息都是按時支付”。
被高息誘惑的集民
楊耀武看著身邊很多參與集資的朋友,“每個季度像領工資一樣從集資大戶手中拿回錢”。心生羨慕之余也開始蠢蠢欲動。
此時,麗水房地產市場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一片繁榮,樓價也水漲船高。
與此同時,麗水的土地拍賣價也一次次被刷新。“從2006年開始,每一次土地拍賣的樓板價幾乎都超過了周邊房價”。
地產公司多了,再加上其他集資戶對資金的爭奪,集資利息也被一次次抬高。
2007年,麗水迎來了房地產的“黃金歲月”。樓價也從2000年的1000多元,2004年的3000多元,直到2007年動輒過萬的價格。
2007年7月31日,麗水5宗共400余畝土地拍賣,拍出了22億元的總價,高于上一年的全年地價。
拍到地的都是麗水當?shù)氐姆慨a企業(yè),他們需要巨額資金給付地款,再加上國家宏觀調控,銀根開始縮緊,麗水諸多地產公司迫于資金壓力從原來1分2的月利率漲到了1分8,一些小地產公司則超過了2分。
“房產公司不得不抬高利息,以吸收更多的資金”,“7?31”拍地后,各房產公司競相提高月利率,集資款經歷了一次大搬家。
“2分的月利率則意味著,集資10萬元,一年的利息收益就有2.4萬元,這等于一個普通人一年的工資收入。”楊耀武說。
一直觀望的楊耀武,再也經受不住誘惑,終于在2007年樓市高峰時下手了。“錯過了第一次的集資熱潮,不想再錯過第二次賺錢的機會”。
2007年9月和11月,楊耀武拿出了自己辛苦幾十年積攢的15萬元,分兩次存到了皇都房產公司的賬戶上,他拿著銀行的存款單到皇都房產公司換到了一張借款收據(jù),上面有公司老總的簽字和該公司的公章。
楊回憶說,當時萬松的月利率是2.2分,房產公司高的時候5分都有,但他還是選擇了放在皇都,他覺得2分的利息比較靠譜。
一季度后,楊耀武按時拿到了房產公司給付的利息。
在賺錢效應的影響下,與楊耀武同時將錢放到各地產公司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地王之死
在按時收到利息的同時,楊耀武并沒有意識到風險正在襲來。
2006年才成立的萬松房地產公司,刷新了麗水土地“天價”,當年4月,萬松房產以2.03億元的價格拍到了原金筆廠地塊,當時每平米4200元的樓面地價已經超過了當?shù)胤績r。
2007年“7?31”土地拍賣中,萬松房產以1.72億元的“標王”單價競得原麗水市釀造廠地塊的開發(fā)權。這塊出讓面積僅為10821平方米的地塊,折合樓面價每平方米16371.9元,直追杭州、上海當時拍賣的最高地價。次月,萬松房產又以3.6億元拍下水閣新城商貿中心地塊。
“7?31”拍地成為麗水樓市的轉折點,拍得土地的房產公司因資金壓力而元氣大傷。
潘萬松拍得兩塊價值5億多元的地塊后,資金更是捉襟見肘。此外在“集資戰(zhàn)”中,萬松又流失了近億元。
此時,萬松房產的另一樓盤并沒有如預期大賣,驟然資金繃緊,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此后,潘萬松以3分、5分的月利率向民間集資,企望能渡過危機。
其他同行盡管不愿看著萬松房產就此倒閉,但面對萬松4.5億的借款余額和每月4000多萬元的利息支出,無人再敢接盤。
在支撐了5個月之后,萬松房產資金鏈真正斷裂。2008年1月的一天,本是萬松房產向集資戶約定的利息發(fā)放日,但集資戶們跑到銀行發(fā)現(xiàn)利息并沒有到賬,一時傳言四起,恐慌心理引發(fā)了擠兌潮。萬松房產危機正式爆發(fā),集民們幡然悔悟已遲。
當年3月,麗水市審計局報告顯示,萬松房產老板潘萬松共從將近3000名當?shù)厝耸掷锝枳呓咏?億元資金。
地王的倒閉引發(fā)了“多米諾骨牌效應”。2008年1月,當?shù)卣馁u3幅土地,僅一幅130多畝被金龍以4.5億元拿走,樓板價不到3000元;4月政府再次推出4幅土地,只一幅成交,金額只有8120萬元。
土地成交價格的下跌,再次預示了麗水樓市的危機已然來臨。
破裂的房產泡沫
此時的楊耀武已經隱隱有些擔憂,怕自己的集資款雞飛蛋打,但他在一些老集資戶的建議下,仍持觀望態(tài)度。
2008年3月初,皇都房產準時將利息打到了他的賬戶上,讓他懸著的心稍稍有些回落。
“麗水樓市就像一個賭場,政府是幕后操盤,各房產公司輪流做莊,集資戶們只有聽天由命。”當?shù)匾晃粯I(yè)內人士評價說,過去幾年,政府在房地產方面的收益豐厚,占到麗水財政收入的近50%。
此時,房產商們發(fā)現(xiàn)房子賣不動了。樓市由此開始轉入低迷。同時靠房地產經濟支撐的當?shù)卣蚕萑肓藢擂巍愿邇r拆遷為代價拆遷的地塊,補償給拆遷戶的錢并沒有回流到房地產市場上來。
關于麗水房產市場即將崩盤的小道消息開始在坊間流傳。楊也曾萌生退意,但集資所帶來的收益還是讓他猶豫不決。
也是在6月初,在麗水房產公司中排行第三的銀泰房地產公司“資不抵債,老總卷款潛逃,賬戶被銀行凍結”的相關傳言在麗水坊間流傳。
參與銀泰集資的民眾開始坐立不安,紛紛打聽更詳實的情況。傳言在三天后得到證實,集資戶發(fā)現(xiàn)他們的賬戶上并沒有收到銀泰支付的利息。
由于有萬松房產的前車之鑒,驚恐的集資戶聞訊后,像潮水一樣涌向銀泰總部,要求提取本金和利息。
2005年成立的銀泰房地產集團公司,法人代表季文華。旗下有8家房產公司及3家掛靠企業(yè)。房產項目遍布麗水下轄的蓮都、遂昌、慶元,衢州龍游及湖南、江西、山東等地。
擠兌潮從銀泰總部開始,很快波及銀泰的各個地方分公司。無錢可兌的銀泰公司很快陷入崩盤危機?!霸诮潜P基本停工,各分公司也是大門緊閉”。
銀泰集團的崩盤,導致比萬松更大規(guī)模的抗議。麗水市政府很快介入,麗水市審計局出具的審計結果顯示,在沒有發(fā)現(xiàn)季家父子其他賬外借款的情況下,銀泰集團預計資不抵債達8.4098億元,資產負債率156%;在銀泰集團的15.85億元集資負債中,涉及29933人次,15947戶。
遂昌是這次集資案的重災區(qū)。銀泰房產在遂昌的資產只有15572萬元,在遂昌的集資額卻高達85037萬元,涉及遂昌縣集資戶11517戶。
銀泰的集資戶中部分是農民、下崗職工、拆遷戶,這些錢是他們多年的積蓄。諸多集民過去多年積累的財富,像肥皂泡一樣瞬間破裂。
據(jù)媒體公開報道,遂昌有一位農民傾其所有集資13.6萬元,拿不回本金而喝農藥自殺;另一位81歲的朱發(fā)源老人拿出自己的養(yǎng)老錢及兒女的錢共18萬元參與集資,在銀泰崩盤后,多次討要未果,最后引發(fā)腦血栓不治而亡。
“銀泰事件”后,麗水市政府成立了“穩(wěn)定麗水房地產市場領導小組”,由市政府領導掛帥,負責處理銀泰房產的善后事宜。
房產大戶銀泰的倒臺,更使麗水地產業(yè)風聲鶴唳。
被透支的未來
楊耀武最不愿看到的一幕,也像魔咒一樣降臨到他頭上。
2008年6月,忐忑不安的楊和很多集資戶擔心被“套牢”了?!盎识及l(fā)來短信說,到期款要延期6個月支付”。
“不只皇都一家,幾乎所有地產公司此時都放出風聲,稱資金鏈緊張,利息支付延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產中介說,“銀泰事件后,麗水各大房地產公司幾乎都凍結了集資戶的錢款,他們擔心重蹈萬松和銀泰的覆轍”。
集資戶們拿房產公司沒有辦法,只有隔三差五來到房產公司,討要集資款,但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
很多地產公司的工地開始停工,諸多集資戶“感到了絕望”。但集資戶們也吸取了萬松和銀泰房產被擠兌以致崩盤的經驗,越來越多的風聲也表明,“只要房產公司還活著,集資戶的錢才有希望”。
楊耀武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一再強調,不希望皇都倒閉,“一旦倒閉,將會血本無歸”。
此時,參與集資的民眾才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被各房地產公司“要挾”,甚至“綁架”了。
到了2008年12月份,本來延期6月應該發(fā)放的集資利息,顯然也沒有如期兌現(xiàn)。12月中旬開始,各房產公司紛紛出示公告或規(guī)定,稱“根據(jù)麗水市房地產業(yè)協(xié)會麗房協(xié)[2008]第5號文件精神”調整本息利率。自2009年1月1日起,未支付的利息與本金一并自動續(xù)存轉為一年期借款,續(xù)存期間按房產公司不同,按月利率10‰~12.5‰不等計付利息。
“房地產協(xié)會只是個房產公司組成的行業(yè)協(xié)會,憑什么給我們下文件”,但被綁架的集資戶們,絲毫沒有辦法對抗,“我們只盼望能早點拿回本金,利息要不要都無所謂”。
“如果不走這一步,春節(jié)前麗水的房產公司將可能全軍覆沒”,麗水一位業(yè)內人士稱,“此舉是在市政府授意下,由房地產協(xié)會出面,穩(wěn)定麗水房地產市場”。
果不出所料,春節(jié)前各房產公司門前擠滿了前來討要本金的集資戶。同心房產辦公室遭到了憤怒的集資戶打砸,“辦公桌被掀翻,玻璃被敲碎,現(xiàn)場一片狼藉”,工作人員報警后,警察趕到現(xiàn)場,集資戶們丟下一句,“砸壞的東西我們賠,從我們的集資款里扣好了”。說完揚長而去。
急于解套的集資戶,開始打折出售手中的借條。在麗水當?shù)卣搲希鱾€房產公司的借條都在以6~8折轉讓,低的甚至5.5折轉讓。
被套牢了的楊耀武也曾想過,低價轉讓掉手中的“白條”,但他發(fā)現(xiàn)借條并不是那么容易出售,價格過低他又不甘心。
“現(xiàn)在麗水的房子都是集資戶在買,集資抵房,等于是強賣給集資戶”,一位皇都房產的集資戶說,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集資戶只能接受。
2009年2月10日,閉門已久的麗水市花園路皇都售樓處重新開門營業(yè)。麗水市政府組成的幫扶小組接受集資戶認購咨詢。由于皇都房產資金鏈跟不上,春風佳苑項目早已停工,這次采用帶現(xiàn)金的認購模式,幫扶小組設樓盤專項資金賬戶,目標認購后以第一期總價款的15%現(xiàn)金收取總額超過3500萬元,則支付建筑工程款和銀行貸款。
“如果認購失敗,春風佳苑將成為一個爛尾樓盤”,楊耀武說,“我們集資戶則會套得更深,回款遙遙無期”。
現(xiàn)在楊耀武還將面對一個問題,如果參與認購,這些普遍120多平方米的房子,總價動輒上百萬元,他需支付現(xiàn)金近30萬元,這對開雜貨店的楊耀武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難題。
如果認購成功,也意味著未來幾十年楊將為還貸而付出沉重代價。楊說,像他這樣還算好,還有許多抵押了房子參與集資的人,日子更加難過。
無論是參與集資的民眾,還是借款的企業(yè),甚至是麗水政府,“所有與集資有關的人都被綁架了,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大家都已進退維谷。有集資戶戲稱,一不小心,“集資集成了房東”。
楊耀武離開的時候感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麗水集資確實是個荒唐事”。
(應被采訪者要求,文中集資戶為化名)
(摘自《法律與生活》半月刊2009年3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