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最近不少機構發布了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請問不同機構發布的指數為什么會有不同?
廣東讀者 陳 誠
采購經理人指數,又稱PMI(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制造業PMI、服務業PMI、建筑業PMI。
PMI通常由新訂單、產出、庫存、就業、供應商供貨時間等指數綜合加權而成,以百分比來表示。指數高于50%表明經濟正在擴張。指數低于50%則表示經濟處于蕭條狀況。
全球主要PMI有美國制造業PMI和歐元區制造業PMI。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從2005年開始共同發布中國制造業PMI數據。
近日,國家統計局和里昂證券分別公布了中國3月份制造業PMI數據,前者為52.4%,后者為44.8%。之所以出現較大的差異,首先在于二者的樣本數不一樣。國家統計局的樣本為730個,里昂證券的樣本為450個左右,實際回收300個左右。有效樣本數相差一倍,數據難免存在差異。其次,二者的樣本構成也不同。里昂的中小企業樣本比例高于國統局樣本,國有大中型企業比例則相對較低。這一差異一定程度也反映出國企先于中小企業復蘇的現象。▲(劉中盛)
環球時報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