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晶
[摘要]資本邏輯不僅作為資本擴張增殖的經濟規則,為現代性的建構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而且逐漸演化為現代社會具有高度同一性的社會機制,在社會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資本邏輯對人內心世界的影響表現為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理性化,它成為現代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的塑造者。資本邏輯是理解現代性的重要概念,對資本邏輯概念的分析構成現代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資本邏輯;資本增殖;同一性;理性優
[中圖分類號]F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1—0025—03
資本邏輯概念是理解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切入點,理論界對資本邏輯概念的論述非常豐富。本文則試圖將其歸結為三層內涵。分別從經濟規則、社會機制以及社會心理層面對資本邏輯的深層內涵做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
馬克思曾指出:“資本也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這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然而資本這一特殊的生產關系何以能和“邏輯”一詞相聯,資本的運作何以能構成一種邏輯?“邏輯”概念是西方哲學的根基,被看作最高的本體性存在,整個西方哲學的大廈都建立在這一基石之上。在社會歷史進程中,資本運作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資——利潤——投資”循環的經濟規則,而是在社會各個領域進行總體性擴張。資本因此而成為塑造著現代性的基本力量之一,“是現代世界的本質規定之一。在此意義上,現代世界乃是以資本為原則的。所謂現代文明,初始地說來并且本質重要地說來,是由資本為其奠定基礎并為其指定方向的。”從資本構造了現代社會的圖景這一角度來看,它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特有的邏輯規則。因此,資本和邏輯的聯姻不是主觀臆造的結果,也不是自人類產生以來就存在的自然規律,它作為現代社會特有的邏輯規則有著自身的特殊規定性。
一、資本邏輯是資本擴張增殖的經濟規則
資本邏輯首先是一種經濟規則,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其獨特性在于它是資本擴張增殖的經濟規則。資本增殖是資本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現代性的建構不僅需要傳統文化的精神引導,更需要強大的現實物質力量驅動。”資本邏輯正是提供現代性建構的物質動力的經濟規則。
資本的生產和流通構成資本邏輯運行的內在動力。從資本的生產過程看。資本增殖是通過對象化勞動對活勞動的占有和支配來達到的,“在生產過程本身中——在這里資本一直被看作價值——資本的價值增殖表現為完全取決于資本作為對象化勞動同活勞動的關系,即資本同雇傭勞動的關系。”馬克思所說的生產過程特指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而對象化勞動和活勞動之間的關系即資本同雇傭勞動的關系,也就是資本家和雇傭勞動者之間的占有與被占有關系。活勞動設吸納進資本當中,通過創造剩余價值完成資本增殖的任務。資本邏輯正是如此使資本降服了勞動者,“資本發展成為一種強制關系,追使工人階級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狹隘范圍而從事更多的勞動。”資本邏輯所造成的這種強制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需要。從資本的流通過程看,資本只有進入流通過程才能最終實現增殖。資本不會空等著商品流通的自動來臨,它從來都是主動去為自己創造機會,完成增殖目的。首先“資本創造絕對剩余價值——更多的對象化勞動——要有一個條件,即流通范圍要擴大,而且不斷擴大。”它在為自身增殖創造更廣闊的交換空間的同時還需要有人購買自己的商品,因此“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即以提高和發展生產力為基礎來生產剩余價值,要求生產出新的消費;要求在流通內部擴大消費范圍。”消費市場的擴大為資本增殖提供了現實可能性。資本邏輯正是通過資本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相互結合完成資本的擴張增殖。
資本邏輯并不是普遍永恒的經濟規則。古典國民經濟學曾力證資本邏輯是自然存在、最為適用的經濟規則。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亞當·斯密把資本邏輯當作無需證明的先驗存在,作為一種自然秩序始終優于其它傳統秩序,它帶來的是全民的富庶,資本就是國民財富,“收入和資本的增加,就是國民財富的增加。”資本邏輯支配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同時也是適宜生產財富的最合理的社會形式。斯密的整部著作都洋溢著對新生經濟規則——資本邏輯的贊美。馬克思對以斯密為代表的古典國民經濟學派進行了批判,指出斯密的錯誤就在于把資本邏輯所體現的社會生產關系當作一種自然屬性,當作普遍永恒的存在,首次真正破除了資本邏輯的“永恒符咒”。資本邏輯雖然在現代社會的經濟領域仍然是主導性邏輯,但它的內部悖論決定了它并不具有普遍永恒性。其中,最為突出的悖論就是資本生產環節與交換環節間的脫節。資本生產過程的完成并不意味著價值增殖最終實現,只有在商品進入流通過程并進行市場交換后方能真正完成增殖。從生產到流通這“驚險的一跳”如果不成功,便可能出現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過剩的商品作為資本的物質形態無法全部進入流通領域,資本就可能無法達到增殖目的。然而,隨著資本擴張的加劇,現代社會龐大的商品堆積已經昭示出從生產到流通這一跳的驚險系數越來越大。可見,資本邏輯作為現代社會的經濟規則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也不具有普遍永恒性,它只是在有限的歷史范圍之內發揮作用。
資本邏輯仍然是現代經濟社會的主導規則。雖然資本邏輯在現代社會越發表現出它的局限性,且文化邏輯和消費邏輯的發展似乎構成了對資本邏輯主導作用強有力的挑戰,但它們只不過是資本邏輯的不同表現方式,資本邏輯的運作體系則以現代獨特的文化結構和消費結構為基礎。盡管社會歷史背景發生了變化,但只要資本主義時代沒有過去,資本邏輯的經濟規則意義就始終不變。
二、資本邏輯是現代社會秩序的生成機制
現代史一定程度上就是資本的擴張史,是資本邏輯運行的結果。資本邏輯超出了經濟活動規則的范圍,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機制,促進了現代社會秩序的生成。現代人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以及文化活動某種程度上都要遵循這種特殊的社會機制,資本邏輯正在全社會延伸著自己的觸角,以實現其總體化的目標。
資本邏輯消解了傳統社會的等級制。傳統社會的建構依賴等級制,家庭的血緣關系是傳統社會秩序的基礎。資本主義的誕生打破了熟人社會關系,傳統的神圣性被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抹去了。西方形而上學認為傳統社會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蛻變的根本力量是理性。理性受到重視起源于西方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一句有名的口號: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人們在啟蒙前一直處于不成熟狀態,懶惰和怯懦使人甘于深處其中,而理性的運用才使人真正告別這種不成熟。黑格爾作為西方傳統哲學的集大成者更是崇尚理性,馬克思曾經這樣評價黑格爾的精神哲學,“因為黑格爾的《哲學全書》以邏輯學、以純粹的思辨的思想開始,而以絕對知識,以自我意識的、理解自身的哲學的或絕對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結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學全書》不過是哲學精神的展開的本質,是哲學精神的自我對象化。”絕對精
神的外化生成了現代社會。韋伯對資本主義精神的贊美是西方理性主義浪潮的繼續,“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完全可以理解為理性主義整體發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從理性主義對于生活基本問題的根本立場中演繹出來。”韋伯把資本主義精神看作是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并把資本主義精神歸結為理性主義,他相信理性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力量。理性內在的這種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對現代資本主義新秩序的建立具有不可抹殺的重要意義。但需要澄清的是雖然理性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它的背后是有現實基礎作支撐的,這一基礎即資本邏輯。資本邏輯要想設立一整套有利于資本增殖的社會機制,就必須逐步消滅傳統的社會秩序,建立全新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新秩序。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打碎了傳統羈絆,而這一利害關系是在資本邏輯的支配下借助理性主義完成的。相對于理性來說,資本邏輯是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更為根本的動力。
資本邏輯作為一種社會機制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它的最終目的在于消除差異,把社會各領域通通納入到自身體系中,只有消除差異,形成同一性,才能為資本增殖創造有利條件。“資本運動要能順利進行,不光要求經濟上平等、自由的確立,而且要求各種相關法律的調整、新的政治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建立,因而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自由便相伴而生。”現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正在資本邏輯的作用下呈現出不斷同一化的趨勢,不得不承認資本邏輯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自己的愿望。資本邏輯作為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內在機制,塑造了整個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而資本主義的政治民主、政治自由的發展也是為資本擴張服務的,“高度官僚化的現代國家,連同它的復雜的法律、政治機器,都源自于資本的社會新陳代謝秩序的絕對的物質需要,從而——以辯證互惠的形式——成為隨后連接整個復合體的重要前提。”社會文化呈現出不斷商品化的趨勢,現代主義文化正是社會文化整齊劃一的結果,“現代(主義)運動以預言啟示的形式刻意宣揚精英主義及權威主義。”大眾文化、商業文化的盛行成為現代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征。
資本邏輯是現代社會秩序的一種特殊的生成機制,在經濟、政治以及社會文化方面都發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它僅僅是適用于現代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機制,隨著人的實踐能力的增強以及實踐水平的提高,資本邏輯必將被更合理的社會機制所代替。
三、資本邏輯是現代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的塑造者
現代人的心理結構、行為方式和傳統社會有很大的區別,發生了質的變化。在現代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的形成過程中,資本邏輯的作用不可抹殺,它塑造了現代人的基本精神生活樣式。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關系漸漸的去掉神圣外衣,赤裸裸的展現為資本化和貨幣化,這反映到人們的內心世界,就表現為人的價值理念的理性化。韋伯認為正是理性帶來了資本主義的新生,禁欲思想的廣泛盛行是資本家成功的秘訣,“禁欲主義的節儉必然導致資本的積累。強加在財富消費上的種種限制使得資本用于生產性投資成為可能,從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財富。”與韋伯相反,桑巴特卻把資本主義的發展歸結為資本家的貪欲,“奢侈促進了當時將要形成的經濟形式,即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正因如此,所有經濟進步的支持者,同時也是奢侈的大力倡導者。”他通過對中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生活,城市、愛情世俗化等內容的生動描寫總結得出資本主義是奢侈的產物。貝爾既不滿足韋伯的對禁欲倫理的論述,也不滿足桑巴特對貧欲的論述,他認為“不管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到底在哪里,很顯然,從一開始,禁欲和貪欲就互相纏繞在一起。一個是資產階級精于算計道德精神;而另一個是現代經濟和技術表達出來的永不安寧的浮士德式動機,其格言是‘無邊無際的邊界,其目的是徹底改造自然。兩種沖動的互相糾結構成了合理性這個現代觀念。”貝爾所強調的現代資本主義的核心觀念正是合理性的觀念,不論是禁欲倫理還是賞欲的思想都是資本主義理性因素的不同表現形式。
然而,現代社會這種特有的文化價值觀的形成正是由資本邏輯來塑造的。對于資本家來說,他全部的價值理念就是如何使資本增殖。資本增殖帶來的不僅是可支配財富的增長,而且是社會權力的增長。而理性就是資本增殖的附庸工具。因為理性具有統一的功能,它不僅使得工人的生活成為資本增殖的附屬物,而且使資本家自己成為資本的人格化的代表。馬克思把資本家的“積累欲”和“致富欲”表現的淋漓盡致,“貨幣貯藏者為了金偶像而犧牲自己的肉體享受。它虔誠地信奉禁欲的福音書。……多賣少買就是他的全部政治經濟學。”但是,資本家是作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識的資本執行職能”,資本增殖的本性決定資本家的本性也是資本所賦予的,所以他不可能因為獲得一次利潤就停止了對財富和權力的追求。資本家是在禁欲和致富欲的矛盾當中生存的。馬克思為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理性價值追求找到了現實的根源——資本邏輯。他分析資本家的精神狀態的獨到之處就在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范式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過程,而對資本邏輯的分析則是一個基礎性的切入點。
現代人行為方式的理性化趨向促成了工具理性的誕生。理性之于人類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他給人們帶來思想解放和自由的同時,理性的工具性一面慢慢超脫了人的控制能力。它不僅帶來了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狀態,而且它的高度同化作用也使個人的異質性蕩然無存,量的同一性取代了質的差異性。個人主體地位讓位給社會總體,同時社會總體構成對私人的統治。后現代主義代表人物利奧塔對啟蒙以來的理性進行了批判,他堅持對宏大敘事話語霸權的顛覆,相信在普適性的宏大敘事失去作用時,“小敘事”,即不同話語間的對話將成為人們生命中的具體意義和價值。但無論對理性持何種批判態度,如果漠視資本邏輯對工具理性的促動作用,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對理性做徹底的批判。資本邏輯是工具理性的現實基礎,工具理性是資本邏輯的理論形式,它正是為實現資本增殖目的應運而生的。資本邏輯在讓理性發光的同時,也帶來了非理性化。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導致人把自身的全部價值都欲拿來和資本價值相交換,價值和意義的平面化不斷呈現。人把生命的全部熱情都獻給了對資本和貨幣的追求,這就形成了理性化背后的非理性化趨向。這種非理性化表現為對財富的無限追求,拜金主義的產生;對自然控制欲望的上升;人格不斷的平面化、資本化等。理性本來打破了傳統的神話統治,但是理性主義的盛行卻又重新建立了新的神話,非理性內在于理性化過程,它們之間的矛盾是理性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其現實根源就是資本邏輯的運作。
資本邏輯是資本擴張的經濟規則,是現代社會的運行機制,還是現代人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的塑造者。因此,資本邏輯是現代社會生成和發展的動力機制,構成了現代性的最本質的邏輯規則。資本邏輯概念的澄清是進一步理解資本邏輯的基礎,對分析資本邏輯在現代社會的運作和泛化及其限度和意義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