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球的另一端

2009-04-10 03:50:06劉上洋
百花洲 2009年2期

馬塞馬拉協奏曲

這里雖處赤道,但是十分清涼。

這里雖是高原,但卻非常平坦。

這就是肯尼亞的馬塞馬拉。

從首都內羅畢出發,沿著坑坑洼洼的公路顛簸了兩百多公里,終于到達了這個世界聞名的野生動物園。

八月的馬塞馬拉,野草茫茫,又正值旱季,因而到處一片金黃。遠遠望去,這金黃時而平展,時而起伏,一直鋪向遙遠的天際。一叢叢的灌木稀疏地散布其間,偶爾可見一棵孤樹,長著細小葉子的枝杈分層向四周平伸開去,儼然一把綠色的巨傘撐立在天地之間,使整個草原顯得更加的遼闊、深遠和壯美。

站在升起了頂蓋的觀摩車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野生動物的樂園。

在兩旁茂密的草叢中,一群群的羚羊在自由自在地活動。有的在埋頭吃草,有的在緩緩走動,有的在相互戲嬉,有的歪昂著頭站在那兒。還有一些小羚羊,一會兒用頭在大羚羊的肚皮上磨蹭幾下,一會兒又撒歡似的奔跑幾步,樣子是那么的可愛和調皮。當我們的車子慢慢開過來的時候,原以為這些草原上的小精靈,會突然放開四蹄逃得無影無蹤,沒想到它們卻一動不動,只管盡情地享受著快樂愜意的生活。

這里的野生動物不怕人。我們不免感到有些奇怪。

前方遠處的一個草坡上,有一片巨大的灰黑色在蠕動。近前一看,是幾千匹角馬和斑馬混聚在一起。這是我平生所見過的最大的野生動物群。盡管車聲隆隆,人影晃動,這龐大的隊伍好像什么也沒有看見和聽見,都在悠閑地吃著草,而且吃得那么認真,那么斯文,既不相互侵擾,也不相互打鬧。真沒想到這么多的角馬和斑馬在一起相處得如此和諧。原來,角馬善于尋找水源,斑馬善于辨別方向,兩者為了生存的需要而自動地結為一個群體。這大概也是野生動物界的一種優勢互補吧?

我不禁想起了電視片《動物世界》里的角馬過河。那是一種多么壯觀慘烈的場面啊!每年的動物大遷徙季節,數十萬頭角馬來到這里的拉馬河邊,它們擁擠著蹚進深急的水流。這時,埋伏在水里的世界上最大最兇殘的尼羅鱷和被稱為“非洲河王”的河馬突然躥了出來,它們兇狠地向毫無準備的角馬撲去,一陣激烈的搏殺,一陣瘋狂的撕咬,一頭頭角馬倒在了水中,一注注鮮血染紅了河面。然而,角馬們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它們前仆后繼,依然奮勇前行,終于到達了希望的彼岸。

草原上蜿蜒著一條條的曲線,在不盡的金黃中時隱時現,這是觀摩車碾壓出來的“路”。沿途不時可以看到一幅幅野生動物活動的圖景。一群群狒狒大搖大擺地在路上散步,看見我們來了,只是往路邊靠了靠,有的還調皮地向我們抓耳撓腮。在一片灌木叢中,兩頭大象一邊扇動碩大的耳朵,一邊來回彎卷長長的鼻子在慢悠悠地吃草。兩頭小象跟在后面模仿著,那小小的長鼻甩來甩去,顯得既笨拙又好笑。不用說,這是一個十分和睦的小家庭。駛過一條小水溝,在一個小坡的一棵樹下,一只長頸鹿昂首挺立,長長的脖子如大炮般直刺蒼穹,黃綢般的身段綴著美麗的黑色斑點,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看上去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風景油彩。更為有趣的是,在一片寬闊草甸中的一塊巖石上,赫然躺著一只豹子。聽到我們的說話聲,它只是懶洋洋地把頭抬了抬,然后索性閉上眼睛睡覺了。

是因為長期見慣了汽車和游人,抑或是別的什么原因,使馬塞馬拉的野生動物不怕人?大家正想問個究竟,陪同的肯尼亞友人告訴我們,根本的原因在于這里的居民都養成了與野生動物和睦相處的好習慣。他們不僅從不獵殺野獸,而且為了防止野獸的襲擊,在村莊的周圍栽種仙人掌和帶刺的樹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這樣既保護了人類自己,又不會使野生動物受到傷害。

多么富有智慧的肯尼亞人??!

這時,一個異常的情景闖入了我們的視線。在一片草木混生的低洼地帶,圍停著十幾輛觀摩車。原來,這里正在上演著獅子吃野牛的兇險一幕。就在此前不久,一場你死我活的搏斗令人驚心動魄。一只掉隊離群的野牛在前面狂奔著,一群兇猛的獅子緊追其后。突然,野牛打了個趔趄,群獅猛撲上去,有的咬腿,有的咬頭,有的咬喉,有的咬腰,不一會兒野牛就倒在了地上?,F在,這群勝利者正在盡情地享受所抓獲的戰利品。它們兇狠而又貪婪地撕開片片瘦肉,生咬猛嚼地吞進肚里。有一只獅子還嫻熟地用尖利的牙齒和前爪掏空野牛的尾部,然后鉆進去美美地飽餐一頓。沒過多久,這只重達幾百公斤的龐然大物就只剩下一副骨架和一張黑皮了。大概是因為吃飽了,有的獅子便懶洋洋地躺下打起盹來,有的在草地上漫無目的地轉悠著,有的親昵地依偎在一起。雖然人們站在觀摩車上不停地對著它們攝像和拍照,但獅子們卻旁若無人,毫不在乎,讓我們真正領略了這些草原霸主的王者之氣。

回到賓館已是傍晚,整個草原漸漸地籠罩在濃重的黑暗中。不知什么時候,在我們住房周邊的草坪上,來了一群又一群的野獸。透過窗戶,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這些不速之客活動的黑影。有些野獸還在墻邊不停地來回走動,并不時地對著燈光發出可怕的吼叫,使這本已無比寂靜的草原之夜又增添了幾分恐怖。

夜,無邊而又漫長。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這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為肯尼亞人感到驕傲。過去,我們總認為這些剛從原始社會邁向現代文明的民族是缺乏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然而,正是他們,沒有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欲而對野生動物舉起刀槍,相反卻對人類的這些朋友處處加以精心的保護。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馬塞馬拉才真正成為了野生動物的天堂。聯想到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在不少地方的餐桌上常以擺著珍稀野味為榮,我的臉上不由地發燙。我真擔心如果哪一天野生動物被吃光了,那人類社會滅絕的日子也就來臨了。要知道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依存的,一個沒有野生動物的世界,人類無論怎樣強大和聰明都是無法存在下去的。

馬塞馬拉,使我經歷了一次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特殊體驗。

馬塞馬拉,使我懂得了保護野生動物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蒼蠅的奇觀

在我們的印象中,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據說其綿羊的數量要比人口多出十倍以上。羊多,羊毛的產量也就多,其出口量一向居世界第一,特別是一些羊毛制品,更是受到各國人民的青睞。我想,在遼闊翠綠的牧場上奔跑著白云般的羊群,一定是澳大利亞最壯觀的景象了。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在澳洲的日子里,我們幾乎只見牧場不見羊群,倒是成群嗡嗡亂飛的蒼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到墨爾本,我們就被蒼蠅重重地包圍了,不知哪來的那么多蒼蠅。有的在你眼前飛來飛去,有的爬在你的手上和臉上,有的鉆進你的耳朵,有的撲向你的嘴巴,不一會兒,每個人的頭發上、衣服上、鞋子上都爬滿了蒼蠅。我們實在難以理解,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而城市是不應該有如此之多的蒼蠅的。不要說在澳大利亞這樣發達的國家,就是在我們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成群的蒼蠅只有在衛生條件不好的農村才有,而城市里是很少見到的。

最討厭的是吃飯的時候蒼蠅亂飛。因為不習慣吃西餐,我們一般都在華人開的中餐館里用餐。當我們走進里面,看著熟悉的文字,聽著熟悉的鄉音,仿佛不是置身在異國,不僅感到分外的親切,而且感到十分的自豪。世界上有哪一個角落沒有我們中國人,世界上又有哪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沒有唐人街?但撲面而來的蒼蠅又使我們感到非常掃興。剛一落座,停在桌子和碗筷上的蒼蠅“嗡”地一下全飛起來了,密密匝匝,紛紛亂亂,使人的胃口一下子掉了一大半。盡管這樣,餓得咕咕叫的肚子還是使我們不得不拿起筷子??梢院敛豢鋸埖卣f,整個吃飯的過程就是和蒼蠅作斗爭的過程。每上一道菜,蒼蠅就飛過來爭相落在盤子上,我們只好不停地揮著手驅趕。特別是魚蝦之類的腥菜上桌的時候,蒼蠅就更多,我們就得付出更大的氣力了。本來吃飯是一種享受,沒想到在澳大利亞卻變成了一種苦頭。一頓飯下來,手臂揮酸了不說,往往還吃不飽。我們原以為只在中餐館里有這么多的蒼蠅,誰知在墨爾本的其他地方也是一樣。我們所到之處,無論是富麗堂皇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還是高達二百五十三米的麗愛圖塔觀景臺;無論是繁華熱鬧的圣凱達路,還是綠蔭蔽地的皇家植物園,蒼蠅就像黑壓壓的轟炸機一樣飛個不停。

城里的蒼蠅很多,生態良好的城郊可能要少一些吧?第二天,我們來到距墨爾本一百多公里的索費侖山考察。這是澳大利亞發現第一塊天然金礦的地方。這座因資源枯竭而停采數年的金礦,如今已建起了一座仿古城。在城中,那載著英國紳士和貴婦的四人大馬車穿梭往來,那穿著當年服裝的員工在手工作坊里用舊時的設備打造著淘金的器具,那古老的蒸汽機依然在緩緩轉動,那深深的礦井依然保留著原來的樣子,還有那當年的酒吧、賓館、郵局、銀行、商店和面包房等,所有這些不禁使人重新回到19世紀60年代那段淘金高潮的歷史歲月?,F在每天來這里游覽觀光的人絡繹不絕,一年總共有幾十萬之多。澳洲人真有見地和辦法,一個廢棄的金礦,竟然被他們挖掘和改造成了一個文化旅游的新亮點。這么好的一個地方,我們想肯定不會有什么蒼蠅。誰知一到這里,滿身很快就被蒼蠅叮了。趕走一批,又來一批,此飛彼落,此落彼飛,就像在進行一場拉鋸戰。不僅嚴重地影響我們向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就連照相也無法進行。大家對蒼蠅簡直是厭惡透了。

但令我們奇怪的是,墨爾本乃至澳大利亞人對蒼蠅卻沒有絲毫的反感和厭煩,他們任憑蒼蠅在身上爬,也不去驅趕和拍打。用餐的時候任憑蒼蠅往飯菜里落,也全然不管,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大概由于蒼蠅太多,澳洲人吃飯說話不喜歡張嘴,否則蒼蠅就會飛到嘴里去。我們常常形容見到一件惡心的事比吃了一只蒼蠅還難受,而在澳大利亞,吃蒼蠅卻是稍不小心就隨時可能發生的事。不過,就是吃下去也不要緊,據說澳洲的蒼蠅不帶病菌,不會傳播疾病。

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蒼蠅被認為是骯臟的代名詞,是丑惡的同義語,是文明和環保的大敵。我們曾經將其作為“四害”之一加以消滅。應當說,澳大利亞是一個文明和環保程度很高的國家,到處是青青的山,綠綠的水,藍藍的天,就連空氣也是甜絲絲的。但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的蒼蠅,為什么人們不去消滅它們呢?在與墨爾本人的交談中,我們找到了答案。原來,澳洲人認為,蒼蠅作為一種有生命的動物,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這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種需要。加上為了保護生態、凈化環境,澳洲禁止使用農藥,這樣,生命力極強的蒼蠅就繁殖得非常迅速,因而蒼蠅多也就不奇怪了,以致成了澳洲一種特有的景象。

讓大自然的每一種生命都存在下去,敬畏和呵護一切生命。澳洲人對待蒼蠅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高福利制度下的怪病

澳大利亞胖人多。

在我們所到的地方,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街頭還是海灘,都會遇見許許多多肥胖的人,他們或者與你擦肩而過,或者與你并肩而行,他們當中有老的,也有少的,但更多的是中年男女。別看這些人很胖,其中有些人行動并不笨拙,走起路來非常輕盈,有時還不時做著各種各樣的運動。當然也有些人連路都走不動,每邁一步都十分吃力。尤其使人發笑的是,還有不少胖男胖女,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加上高高隆起的肚皮和鴨子般的步態,看上去就像個小丑。

也許是因為澳大利亞經濟發達富人多的緣故吧,所以胖人也就多?

其實,正好相反,這些胖人大部分根本就不是什么富人,而是靠領救濟金生活的窮人。

這不由得使我們大吃一驚。

原來,澳大利亞是一個高福利國家。失業金、養老金、殘疾金、助學金和單親家庭補助金等一應齊全。一個人即使閑坐在家,每月也可拿到上千澳元的補貼,小孩一生下來每月就有五百澳元的“牛奶費”。相反,靠辛勤勞動掙得的收入得交很大比例的稅。這就使得一些不求上進的人干脆不工作了,有的成天在沙灘曬太陽,有的甚至在家使勁生孩子。雖然靠著這些救濟和補貼買不起別墅,坐不起好車,也不能到世界各地旅游度假,但基本生活還是不愁的。在澳大利亞這樣的發達國家,蔬菜的價格比肉類要高得多,但富人們為了預防高血脂引起的疾病都盡可能多買蔬菜吃,而窮人們因為錢少就只好買肉吃了。由于長期大量地吃肉,造成營養過剩,皮下脂肪不斷增加,這樣,肥胖的窮人也就自然多起來了。

澳洲的肥胖窮人多,還與酗酒有關,在家沒事干就喝酒解悶。有些人一領到救濟金就將大箱大箱的啤酒買回家,一瓶接一瓶地喝,不喝到酩酊大醉絕不罷休。而更多的人則是跑到酒吧里,或三五成群,盡情豪飲;或二人對杯,一醉方休;或獨自一人,悶頭猛喝。這些人一喝就是老半天,有時直到深更半夜。在悉尼、墨爾本等城市,常??梢钥吹揭恍┳砭频娜说沧驳刈咧S械倪€手舞足蹈,又喊又叫,又哭又笑,有的甚至醉倒在路邊不省人事。澳大利亞人也因此被稱為全世界第一號酒鬼。啤酒是“液體面包”,大量無節制地狂飲,人怎么會不胖呢?

據說,澳大利亞之所以酒鬼多,其始作俑者是菲利浦船長。1840年他帶著1100名囚犯從英國本土來到澳洲。這些人酗酒成性,被流放到這里后仍惡習不改,以致一代一代留傳下來,慢慢變成了澳大利亞的國病。這種說法看似有據,其實似是而非。澳洲的土著人嗜酒成性,并因此常常惹是生非,澳大利亞政府為此不得不禁止在土著人居住的地方開辦賣酒的商店。這些土著人可不是菲利浦船長帶來的啊。

吃肉、酗酒、肥胖,可以說在澳大利亞的窮人中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也是高福利制度養成的一種怪病。這種高福利制度,一方面能夠扶危濟困助弱幫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公平,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在澳大利亞,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乞丐,也沒有看到流離失所的老弱病殘等盲流現象。但另一方面,這種高福利制度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助長懶惰懈怠,鼓勵不勞而獲,使人產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思進取,坐享其成,從而最終使社會失去進步的動力,失去創造的活力。這樣,社會的發展也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停滯不前。近些年來,澳大利亞的不少有識之士已深感到這方面的危機。

高福利制度,一個難解的矛盾體,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伊瓜蘇瀑布

在我所見過的自然景觀中,最雄偉最壯麗的莫過于被稱為“南美第一奇觀”的巴西伊瓜蘇大瀑布了。

去年11月29日,也就是我們訪問巴西的第六天。雖然此時當地的季節是初夏,但陽光卻很火辣,照在身上有些灼人。我們在參觀考察了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伊泰普水電站之后,便向伊瓜蘇進發。車子沒行多久,就鉆進了一片茂密的叢林。于是,一陣陣涼風撲面而來,使人一下子置身于一個別有天地的清涼世界。也不知是什么時候,從遠處的綠蔭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了一陣陣轟隆轟隆的聲音,像林濤,又像戰鼓;像山崩,又像海嘯。時斷時續,時高時低,時急時緩,使人感到一種莫名的緊張。隨著車子的前進,這種轟隆轟隆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強,越來越密,最后匯成了一片震耳欲聾、驚心動魄的雷鳴,響徹在天地之間。

循著雷聲望去,一片巨大的水簾從天際直瀉而下,我們的眼睛頓時一亮,這不就是伊瓜蘇大瀑布嗎?

在巴西友人的引領下,我們先在半山腰的一個平臺上領略了伊瓜蘇瀑布的全景。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只見在兩山之間的峽谷中,一條條大大小小的水流從高高的斷崖上轟然墜落,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巨大馬蹄形瀑布群。放眼遠看,蒼翠的山巒,飛揚的瀑練,一綠一白,一靜一動,相互輝映,簡直就是一幅瑰麗無比的天然山水畫。據說這個瀑布群一共由近300股大大小小的瀑流所組成。這還是我們在平水季節看到的景象。要是在雨季,水量增大,大小瀑布合而為一,連成一道高80米、寬4公里的大瀑布,所激起的水花高達150米,所發出的轟鳴聲遠及25公里,其氣勢之恢宏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怪不得在印第安語中伊瓜蘇是“巨大的水”的意思。當地人動情地告訴我們,這個大瀑布是一位少女的眼淚化成的。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印第安酋長的女兒愛上了部落里一位英俊的男青年。但由于門不當戶不對,酋長極力反對,并強行拆散了他們的愛情。于是這位酋長的女兒只好日夜哭泣,傷心的眼淚不斷地流啊流啊,最后匯成了大水,沖開絕壁飛流直下。想不到如此壯觀的瀑布被賦予了一個如此催人淚下的故事。縱觀古今中外,許多原本美好的事情往往由于這樣那樣的干擾而以悲劇的形式而告終。于是,人們在寄予深深同情的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一些奇山異水人格化,并化作一個個悲壯的神話傳說。這也許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吧?

離開觀瀑臺,我們便沿著綠蔭中一條曲折的石徑拾級而下。小道彎彎,景隨步移?!吧届\籠嘉樹,層巒瀉野泉?!鼻ё税賾B的瀑布不時出現在面前,有的似一匹巨大的白緞凌空飛舞,有的似一抹透明的青紗纏繞崖壁。有的如萬馬奔騰,氣勢磅礴;有的如淑女起舞,嫵媚動人。有的比翼雙飛,纏綿多情;有的單槍匹馬,盡顯英雄。我們慢慢走著,不時停下來細細欣賞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雖然水聲轟鳴,但沒有任何喧鬧的感覺,相反心里倒顯得特別的清靜。不知不覺之間,我們下到了瀑底。穿過一座九曲橋,來到了“魔鬼喉”。這是伊瓜蘇瀑布的中心,也是最驚險最壯觀之處。頭上是數百米寬的瀑流以雷霆萬鈞之勢鋪天蓋地咆哮而下,腳邊是深不見底的潭水翻滾著洶涌巨浪,四周是瀑布激起的幾十米高的水花形成的重重水霧,真可謂是飛瀑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置身此地,你仿佛感到整個世界都在震顫,整個大地都在崩塌。同時你也會感到熱血沸騰,豪情滿懷,一股對人生的激情油然而生。是啊,人生有時不就像一道轟然飛落的瀑布嗎?落差越大,所激起的生命浪花就越高,所釋放的生命能量就越強,人生也就由此變得格外的轟轟烈烈,變得格外的壯麗輝煌。

這時,一個十分驚險的場面出現了,一些游人乘著橡皮艇,冒著潭中的驚濤駭浪,向著傾瀉而下的瀑布沖去。隨著一聲聲不約而同的驚叫,游艇沖進了瀑布里面,這些人也就一個個淋得像落湯雞。因為漩渦太大,小艇不停地在水面上打轉,并被拋得一上一下。聽人說這樣從背面觀看瀑布雖然很危險,但既刺激又別有風味,可以看到站在正面所看不到的飛瀑的許多奇特景象。望著這些勇敢的弄潮兒,我們不禁想起了河中那些特殊的魚類。每到繁殖的季節,它們就逆流而上,在洶涌的波濤中艱難地跋涉。有時遇到飛流而下的瀑布從頭上猛烈地砸下,而這些勇敢的魚兒卻毫無懼色,仍然義無反顧地前行,一次又一次地跳躍,一次又一次地翻騰,終于以最頑強的意志完成了生命歷程中最艱巨、最驚險也是最壯麗的一跳,從而躍上了瀑布的頂端,進入到一個嶄新的境界。我們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有很多東西與自然界是相通的。如果說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也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險灘飛瀑,那么,許多美麗的風景就隱藏在這些險灘飛瀑之中,而且,越是奇異的風光往往越是在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只有像那些勇敢的魚兒一樣,面對激流行,迎著艱險上,即使跌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這樣,我們才能戰勝一切險灘,跨越一切飛瀑,達人所未達,觀人所未觀,識人所未識,獲人所未獲,從而不斷地登上風光獨特的新天地。

伊瓜蘇瀑布,世所罕見的天然奇觀。

伊瓜蘇瀑布,人生風景的壯麗寫照。

■阿連德銅像

智利盛產銅,因而被人們譽為“銅的王國”。

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吧,在首都圣地亞哥的街頭、廣場和花園,到處都聳立著一座座精美的人物銅雕像。他們中有領導智利人民贏得獨立的國父沃伊金斯,有被稱為“美洲導師”的安德烈斯貝略,有太平洋戰爭時期的著名將領巴克達諾,有民族英雄圣馬丁,有著名詩人聶魯達,有歷史學家本哈明·比庫尼亞·馬肯納,等等,幾乎囊括了智利歷史上所有的代表人物。

但是,最使人感慨萬端的還是豎立在總統府后面廣場上的智利前總統阿連德的銅像。

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橫刀躍馬,高大雄偉,作為總統,阿連德的銅像實在太普通了,甚至普通得同一般銅像沒有任何區別。阿連德身穿西服,表情嚴肅地站立著,瘦削的臉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除了那直視前方的目光透出政治家的堅毅外,他看上去更像一位學問深邃的教授。

古往今來,無論在哪個國家,人們是不會輕易在廣場、街道等公眾場所為一個人塑像的。對阿連德,過去我們只知道他是智利的民選總統,在1973年9月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對于這樣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智利人民卻為他立像,這是我們所沒有料到的。

是出于對阿連德的同情,還是出于對肆意踐踏憲法的軍事政變的憎恨?抑或是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在與智利友人的交談中,我們找到了其中的某些答案。

原來,阿連德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作為智利社會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他克己奉公,關心群眾,作風樸實,平易近人,經常坐著吉普車深入鄉間田野,每當看到群眾在地里勞動,他都會主動下車,蹲下來和群眾談心。他的小小的會客室里總是擠滿了求見的群眾。正因為他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1970年的智利全國大選中,阿連德一舉勝出。他就任總統后,對內將美國資本控制的銅礦收歸國有,沒收富人莊園,進行土地改革,減輕人民負擔;對外反帝反殖,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并試圖讓智利成為第一個通過非暴力方式、按照民主模式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阿連德這一系列的革命性措施,引起了美國的極大恐慌。為了防止“后院起火”,在各種政治打壓和經濟封鎖不能奏效的情況下,美國策動以皮諾切特為首的智利軍人向阿連德舉起了罪惡的屠刀。這是一個血腥慘烈的時刻。一輛輛坦克封鎖了圣地亞哥的主要街道,戰斗機呼嘯著向總統府扔下重型炸彈,機關槍的子彈像雨點般地朝莫內達宮射來。面對政變部隊的瘋狂進攻,阿連德沒有絲毫的畏懼。他通過電臺發表了最后一次講話,“堅信自己的血不會白流,黑暗終將會被戰勝,早晚有一天,自由的人民會走在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大道上。”然后,他命令身邊的工作人員離開總統府,自己戴上鋼盔,挎著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特羅送給他的沖鋒槍,和衛隊一起退到了獨立廳內,但終因寡不敵眾,最后倒在了密集的槍彈下,倒在了鮮紅的血泊中。

阿連德壯烈犧牲的消息立即震驚了世界,包括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內的許多國家的領導人紛紛致電表示悼念。紐約、倫敦和巴黎等五大洲的許多城市,數以萬計愛好正義與和平的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游行示威。拉丁美洲的人民高舉阿連德的畫像,到美國大使館前焚燒美國國旗,憤怒抗議屠殺阿連德的暴行。智利人民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圣地亞哥市中心的圣露西亞山山頂的廣場上,鑄造了一盞“自由之火”的長明燈,讓其日夜不熄地燃燒著,照耀著,以表達對自己總統的永遠緬懷。應該說,一個經濟和社會并不發達的中小國家總統的犧牲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如今30多年過去了,圣地亞哥到處呈現一派美麗祥和的景象。白雪皚皚的安第斯山閃耀著銀白色的光芒,屹立在圣母山上的瑪麗亞圣母雕像展現著動人的風韻,碧波粼粼的馬波喬河從城中緩緩流過,縱橫交錯的街頭兩旁棕櫚樹亭亭玉立。人們紛紛在廣場上阿連德總統的銅像前攝影留念,有些人還在銅像前久久地肅立。特別碰巧的是,我們訪問智利時,智利正好又在進行總統選舉,據說爭取民主政黨聯盟的候選人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最有希望當選。而她的父親就是當年阿連德總統的堅定支持者,并因此被迫害致死,巴切萊特也由于受到株連被迫流亡國外十多年。大概是人心所向,就在我們訪問回來不久,巴切萊特女士果然以較大優勢擊敗了其競爭對手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如愿地成為了智利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不可思議,有些人看起來失敗了,卻是最終的勝利者;有些人看起來勝利了,最終卻是失敗者。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人們仿佛覺得,阿連德總統并沒有失敗,并沒有倒下,也并沒有犧牲。因為正是他的失敗,反而使他獲得了永久的勝利;因為正是他的倒下,反而使他的形象變得更加高大;也因為正是他的犧牲,反而使他在人們的心中獲得了永生。

阿連德銅像,一座普通但又極不普通的銅像。

阿連德銅像,一座發人深思的銅像。

金字塔

我站在開羅西郊的吉薩高地上。

一望無際,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金黃的沙漠。在不盡的空曠中,三座金字塔巍然屹立,直指蒼穹。

這是祖孫三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年前2690年,原高147米,底邊各長230米。雖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但在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問世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居高臨下地雄視了人類幾千年。

位居中間的是胡夫兒子哈夫拉金字塔,盡管比他父親的金字塔約低5米,但由于其所處位置相對較高,所以看上去要比胡夫金字塔高大。離哈夫拉金字塔正東方向不遠便是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高21米,長73米。據說人面是依照哈夫拉的面容雕鑿的。他之所以要把自己的面像和獅身連在一起,乃是因為人面代表智慧,獅子代表力量,以象征法老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座是胡夫孫子曼考拉金字塔,雖然高度只有66米,規模也小了很多,但從整體上看與前兩座金字塔顯得非常協調,不僅使人沒有低矮之感,反而使整個金字塔群顯得更加高低有致,更加雄偉壯觀。

凝望著這三座一字排開的金字塔,我們不禁為古埃及發達的文明而驚嘆。不要說在4600多年前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的古代,就是在擁有高度科學技術和先進工具的現代,要建造一座像胡夫金字塔這樣相當于50層樓高的建筑,也絕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如果說中國的長城占據了人類古代建筑史上的長度,那么埃及的金字塔則占據了人類古代建筑史上的高度。

不像我們現代的很多建筑,造型奇特,結構繁復,裝飾華麗,五彩繽紛,給人一種頭暈目眩的感覺。而埃及金字塔,雖高聳入云,卻用最簡單的線條,構成了最穩定的幾何結構。用最簡單的造型,構成了最撼人心魄的氣勢。用最簡單的色彩,構成了最無以倫比的壯美。正如偉大的常常是平凡的一樣,美麗的也常常是簡單的。簡單,是美的一種極致,是美的一種最高境界。

也許就是出于這個原因,著名華裔建筑設計家貝聿銘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巴黎盧浮宮擴建時,在其正門廣場上豎起了一座玻璃金字塔。這簡單的神來之筆,立即引來了四面八方的一片贊揚聲。

埃及金字塔,用簡單創造出來的人類文明罕見的奇跡,用簡單砌壘起來的人類文明的第一座高峰。

埃及友人告訴了我這樣一組有關金字塔的數字:

胡夫金字塔共用230萬塊巖石壘成,石塊的平均重量為2.5噸,最重的達到20噸。如果把這些石塊壘成3米高、0.8米寬的墻,可以繞地球赤道大半個圈。

胡夫金字塔的建成,共用了10萬奴隸和20年時間。而最近科研認為參建的人員要遠遠大于這個數字。

除吉薩高地胡夫祖孫三座金字塔外,在開羅附近還有100余座金字塔。其中有高約60米的人類史上第一座大型石料建筑階梯金字塔,有高達110米的彎曲金字塔,有高達104米的玫瑰金字塔,有像城堡一樣的方形金字塔。

人們不妨可以粗略地計算一下,建造這么多的金字塔,共計需要多少石塊,又需要多少奴隸的勞動!

據考證,建筑金字塔的石塊大都來自開羅以南800多公里的阿斯旺地區。古埃及人先在采石場用原始的“木楔法”開采出巨塊石料,再用一種用紙莎草制作的船只將石塊沿尼羅河運到開羅,然后把石塊卸下抬放到一種下面放有圓木的特制平板上,再沿著修筑的坡路用人力緩緩地拉運到金字塔高地上。至于壘建金字塔,其難度就更加不可思議。為了把巨大的石塊搬砌上去,古埃及人在金字塔的四面用沙石修建坡道,隨著塔的升高,坡道也不斷加高。待到工程完工時,再把金字塔四周小山似的沙石坡道搬走。古埃及人就是用這樣原始落后的方法建起了金字塔這個在古代人類文明史上首屈一指的浩大工程。

一切都大大地超過了人的體力和精神的極限。這種艱巨而又繁重的勞動是我們今天無法想象的。

佇立在金字塔前,腳下的沙漠被驕陽烤得有些發燙,我的眼前不由地出現了一幅異常慘烈的圖景。烈日焰焰的沙漠上,數十萬奴隸在奴隸主惡狠狠的怒吼聲中和長長皮鞭的驅趕下,光著脊背,弓著腰身,在吃力地搬運和壘砌巨石,身上汗水污黑,肩上血肉模糊,工地上不斷有人倒下,到處都堆滿了人的尸骨。隨著金字塔最后一道機關的關閉,奴隸主又兇狠地對修建它的工匠和奴隸舉起了罪惡的屠刀,一聲聲慘叫撕裂了長空,一注注鮮血噴成了河流。可見一座金字塔,就是一部血腥史。金字塔的雄美,正是無數奴隸用血肉和生命壘砌起來的。

金字塔,浸透了野蠻與罪惡。

其實,何止是開羅的金字塔,遍布埃及大大小小的神廟,又何嘗不是建筑在血淋淋的野蠻與罪惡之上?在中部城市盧克索,我們參觀了一座名叫卡爾納克的古代神廟。在這座世界上最大的神廟群里,有用巨石砌壘的一座座高大的門墻,有用巨石雕鑿的一尊尊傳神的塑像,有用整塊石頭打造的高近30米的三座方尖碑。特別是那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大柱廳,134根用巨石建造的精美石柱,每根高達21米,直徑3.6米,大約需要10個人張開手臂才能把它合抱。這哪里是石柱,簡直就是一片巨石的森林。一位當地人說,建造這座舉世無雙的神廟,前后歷時兩千多年,耗盡了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不知有多少奴隸為此付出了生命。歷史有時就是充滿這樣的悖論,文明的,也往往是野蠻與罪惡的。可以說,文明的最初發展,離不開野蠻與罪惡。沒有野蠻與罪惡,也就沒有古代發達的文明。

埃及金字塔,用野蠻和罪惡建造起來的古代人類最偉大的文明。

懷著一種好奇和神秘的心情,我們登上了胡夫金字塔。

沿著公元9世紀盜墓者開鑿的凹凸不平彎彎拐拐的“馬阿蒙”入口,磕磕碰碰地向上爬了近20米,接著便進入了一條向上延伸的長約40米的原始通道。由于高度和寬度都在1米左右,我們只好匍匐而行,不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腰酸腿痛??煲С植蛔r,眼前突然出現了一條高8.5米、寬3米、長47米的大走廊,上面鋪有木制階梯。穿過大走廊再攀上一座垂直的梯子,就是胡夫高大寬敞的墓室。

此處的高度,大約離地面100米。

出乎我們的意料,在胡夫墓室里,除了一具石棺,空蕩蕩的什么也沒有。

答案無需多問,這是幾千年來反復盜墓所導致的結果。

實際上,每一座金字塔,都是一座價值連城的文物寶庫。

這是因為古埃及的每位法老一登基,就開始為自己修建豪華陵墓,里面仿照帝王生活,一切應有盡有。

在埃及國家博物館里,一共陳列有12萬件文物。另外,還有近30萬件文物收藏在英、法等國。而這些只不過是極少的一部分,古埃及的絕大部分文物,或者在歷史的風雨中灰飛煙滅,或者在盜墓者的手中損毀散失。事實也確實如此,無論是開羅的金字塔,還是盧克索的國王谷和王后谷,都歷經無數次的洗劫,以至一物無存。

唯一躲過盜賊之手的是新王國時期的圖坦卡蒙法老陵墓。1922年11月,當英國考古學家卡特打開這個法老陵墓的中央墓室時,借著昏暗的燭光,他被眼前不可估量的珍寶驚呆了。從重達17.23公斤的法老純金面罩,到法老的包金寶座、包金大床、包金二輪大馬車,從各種金制飾品,到尖刀弓箭和衣服鞋襪等,簡直應有盡有,一共3500多件。史書記載這位法老只活了19歲,在位10年,且一直沒有掌握實權,他的陵墓在埃及眾多法老中還是最寒酸的。由此可以想見,在長達3000多年古埃及幾百位法老的墓中埋藏有何等驚人的財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只不過是零星的遺留罷了。

于是,我不由地想起中國古代的皇帝來。他們在登上皇位后,不也是立即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墓么?秦始皇就曾命令幾十萬工匠把其陵墓的頂壁做成天空,日月星辰依次排列,墓底按照風水格局布造,用水銀灌成江河海洋,墓中擺滿各種奇珍異寶,墓前置有眾多的軍隊?,F已挖掘出土的兵馬俑,不過是其冰山一角。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幾千年前,兩國根本就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為什么最高統治者會在修建陵墓上顯得如此驚人一致?莫不是生前統治一切,身后也要君臨天下?莫不是生前享盡榮華,身后也要獨占富貴?正是從死后也要永享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富貴出發,他們才如此熱衷于為自己修建宏偉壯麗的陵墓。

從胡夫金字塔出來,一個特殊的歷史現象始終在我腦海里盤旋。縱觀世界發展的歷程,凡是王陵建筑宏麗的古代文明最后都滅亡和衰敗了。所以,金字塔等王陵雖然為我們這個星球留下了人類最偉大的智慧和意志力的象征,為我們留下了人類古代最寶貴的精神和物質遺產,為我們填補了許多歷史的空白和解開了不少的歷史謎團,從而使歷史變得更加完整,更加燦爛。但是,再壯觀的王陵也是一種落日的輝煌,也是一種死亡的排場。所以,就其本質來說,金字塔又是一種頹廢的文化,一種炫耀的文化,一種沒落的文化,一種衰亡的文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金字塔又不應受到贊美。

金字塔,一個多面的三角體。

金字塔,一座難解的無字碑。

劉上洋,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業余時間從事創作,在《十月》、《散文選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等報刊發表散文作品,其中《廢墟的輝煌》、《九江賦》等作品入選漓江出版社《中國當代散文排行榜》、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國精短美文100篇》等國內多種權威選本,有作品入選中學生課外讀本。《一張小桌和一首名詞》獲全國報紙副刊好作品評選一等獎。著有作品集《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廢墟的輝煌》。

責任編輯姚雪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流白浆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免费看美女毛片| 亚洲综合狠狠|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色婷婷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99成人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91丝袜乱伦| 黄色福利在线| 福利在线不卡| 91网站国产| 久久性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偷拍|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97视频免费看|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成人91在线|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国产区网址|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免费高清a毛片|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国产特一级毛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国产区91| 91视频99|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色135综合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视频久|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第一区在线| 99久久性生片|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香蕉在线| 久久动漫精品| 亚洲欧美天堂网| av性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