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小朋友和其他人很快就能和睦相處,但我們班上有個小男孩卻一直不能和班上其他的小朋友很好的相處,動不動就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沖突,因此小朋友們就不愿意和他玩了,他也就總是一個人玩,這種表現讓我和其他老師很為難。
湖北省十堰市××幼兒園 樊金霞
答:合作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學會合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所以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們早期教育中必不可的一項內容。首先,應該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那么,如何培養幼兒對合作的興趣呢?就是要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幫助幼兒克服不良心理,大膽與幼兒交往合作。
其次,要注重培養幼兒愛心、友愛、互助等良好品德。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要讓幼兒有關心他人、團結同伴、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由于父母的溺愛、嬌慣,使他們處處以我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擊性行為較多,使他們不愿與人合作。還有的幼兒是受父母不良教育思想造成的與小朋友不友善,如:父母告訴幼兒別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幼兒在與人合作中處處逞強、霸道。像這些孩子在合作中是不受歡迎的。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都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及時溝通,發現孩子這方面存在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恰當的教養方法,互相配合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教育幼兒在和小朋友相處時要關心他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遇事與人商量。幼兒只有具備了關心他人、寬容、友善、互幫互助等良好的品德,才能在與人合作時感到順利和快樂,減少不必要的沖突。
第三,是要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首先創造其發展的物質條件,這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前提。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一些合作游戲,把幼兒合作的培養貫穿在幼兒的各個環節當中,如:共同疊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不放棄一切可以合作的機會。還可以打破班級界限,創造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間進行合作的機會,如:大帶小活動,這樣可以拓展幼兒合作對象的范圍,鞏固幼兒對不同合作環境的適應性。幼兒經過這樣與人商量、討論的鍛煉,使幼兒合作能力大大加強,體驗到與人合作中遇到種種問題。這樣幼兒的合作能力就會在反復的鍛煉中得到提高。
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怎么辦?
在孩子們的眼里玩具似乎非別人的不好玩,他們經常對別人的玩具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好奇心和占有欲,作為老師應該怎么面對?
江蘇省無錫市××幼兒園 劉媛媛
答:分享是一種美德,對于現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來說,分享的意識更是彌足珍貴。在幼兒園中,我們做教師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與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讓他們懂得分享,懂得享有和付出的關系,這對孩子建立分享的概念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應該然孩子懂得:世上好的東西有萬萬千,但是我們自己所能擁有的東西是有點限的,分享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寬廣,更加美麗。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玩別人的玩具是要借和歸還的。別人的玩具是要借的,別人的玩具是要還的,在這樣無數的借和還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勢力范圍和建立所有權的意識。孩子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主動歸還,并明白自己的勢力范圍: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別人的,我怎么樣才能擁有這些東西。別人的玩具,在別人不玩的時候,在經過別人的允許之后才可以玩;當別人索要的時候,需要歸還給別人的時候,必須歸還。而自己的玩具,也要在別人借后借給他人玩,在合適的時候需要索要回來。既要尊重別人的所有權,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的所有權。我希望孩子不僅僅只懂得給予,還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
怎樣引導幼兒正確使用普通話?
答我們是四川省的一個縣級幼兒園,因為離大城市較遠,說地方話的人居多,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只會說地方話,而不會說普通話了,但是我覺得應該引導幼兒從小就說普通話,我應該怎樣做呢?
四川省寶興縣××幼兒園 王曉梅
答: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因此,培養幼兒說好普通話,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怎樣培養幼兒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孩子好模仿,愿意與人交流,教師就因勢利導,用普通話和他交流,而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較高的普通話水平。在平時,教師應該規范自己的語言,保證正確發音,遇到語音不能確定的字、詞,就查字典,及時糾正錯誤,以確保在孩子面前運用正確的語言。
其次要為孩子創設普通話學習的語言環境。堅持說用普通話和孩子們交流。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給小朋友講故事,一律采用普通話,為孩子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普通話的環境。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游戲中提高孩子普通話的水平。讓幼兒參與發言,讓幼兒多聽、多讀、多說的原則。利用各種游戲活動,多給孩子練習說普通話的機會。如講故事、念兒歌、唱歌曲,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等,及時糾正、輔導孩子們發音及時和家長家流,讓孩子在家堅持說普通話。
怎樣促進托班幼兒的語言能力?
答:我是一名托班老師,我們班上有些小朋友還不到兩歲半,所以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是很弱,有時候和他們交流起來還挺困難,孩子們對學習語言好像積極性也不高,家長也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起見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我應該怎樣做才對孩子有幫助呢?
湖北省襄陽市××幼兒園 李曉霞
答: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理解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幼兒學習語言始終伴隨著具體事物的形象進行的,年齡越小,這一特點尤為突出,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造有利條件,運用各種類型的直觀手段,從具體新鮮的實物類型到生動逼真的圖片,適時地進行隨機啟發誘導,使他們有物可言,以調動每個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教師要根據季節變化及主題內容,為幼兒準備或讓幼兒自己準備各種各樣的實物。如:讓幼兒把自己最喜歡的一件玩具帶到幼兒園,相互交換,向對方介紹玩具的玩法。秋季到了,自然角里多了許多品種、大小、顏色各異的水果,讓幼兒當一回“小小介紹員”,向大家介紹一下水果的名稱、品種、吃法以及它們的營養價值等,這對每一個幼兒來說,都是很樂意做的一件事,而且也是能說能做到的。
另外,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老師應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如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中的風雨雷電、花香鳥語、春夏秋冬……教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為幼兒的觀察對象,生活中的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體驗的內容,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把幼兒所說的話記錄下來,或者讓幼兒先畫下來再講出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