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選擇了幼兒教育就選擇了快樂,愛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是青海省政府機關幼兒園園長,特級教師張秀汝的心里話。在二十五年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她滿懷一顆愛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園所管理上做到了科學、規范、富有特色,并帶領全園教師在實踐中與時俱進,構建獨特的教育模式,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贊賞,被共青團中央授予“青年文明號”單位,為幼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幼兒園的辦園目標是什么?群體目標和個人目標如何整合?這是我在幼兒園發展中始終關注和不斷思考的問題。
追求創新,追求領先,追求卓越,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園的作用。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標準提升科學規范的管理水平,建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環境,形成質量精良的特色品牌,引領省內幼兒教育新發展。具體的做法就體現在我園的“一、三、五”目標系統,即“一顆愛心:愛的路上共同成長;三種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及過硬的質量觀:五種能力:制定工作目標及主題活動方案的能力、觀察幼兒及記錄分析的能力、與家長及同事溝通的能力、不斷學習及自我反省的能力、開展教科研的能力。”
為孩子創設和諧的環境,給幼兒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獲得全面發展。在《綱要》的引領下,我們對幼兒園環境影響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一一環境的優化管理要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兼顧社會長遠發展的變化,而且能夠引導家庭教育并且得到家長的尊重。近年來,我們不斷挖掘環境的教育功能,從理論到實踐力求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在物質環境方面做到:關注細節,創設安全、有序的環境;關注幼兒需要,提供可操作的教具與材料;立足本園實際,發揮原有空間的最大利用價值。營造精神環境方面做到:創設輕松愉快的、富有安全感的、充滿愛的心理氛圍;創設有序、自主選擇、自由操作的活動氛圍:創設寬松的環境,為培養幼兒交往能力提供良好氛圍;創造幼兒接觸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機會:營造富有感染力的家園溝通氛圍。
采用多種形式提高教職工整體素質,打造優秀團隊。一是創設具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學習型組織。我園始終把學習、培訓放在首位來抓,致力于全園教職工整體學習的提高。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及園內經常開展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的學習等方式,逐漸形成本園業務骨干團隊:二是培養高凝聚力的團隊。我園崇尚開放、誠實、協作的管理理念,努力打造員工的團隊意識。通過對各班組日常的管理工作評估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活動,增強每一個員工的團隊責任感和榮譽感,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和特長,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持續創新,實現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幼兒園要為教職工提供利于他們施展才華的平臺,誘發每一個教職工的創造熱情,幫助他們更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潛力。我園鼓勵班組、個人勇于創新,對具有開拓性和獨創性的建議給予積極推廣,因而涌現出一批如“主體環境和活動區域的布置”、“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教玩具”等有特色、可操作的教育活動和教學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園領導想方設法營造自由、寬松的工作氛圍,使教師們在為幼兒教育事業的奮斗中不斷樹立新的追求和目標、不斷體驗成就感,不斷實現專業化成長。
明確的目標、優秀的團隊、有效的激勵、持續的創新成為我園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充滿人文關懷的管理將使園所的發展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