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說:“只有另類的旅行者才會突發奇想冒著被土人吃掉的危險而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去探險”。雖然她的話有些無知,但新幾內亞的確是個不太開化的地方。在人類不算很短的歷史中,巴布亞新幾內亞(PNG)大部分時間處于蠻荒狀態,即便是大航海時代,情況也依然沒有改變。歐洲人在16世紀上半葉就發現了這片島嶼,他們在這里設立殖民地卻是200多年后的事情了,由此可見這個地方有多荒蕪,荒蕪得無人愿意殖民。
諾亞方舟
長期處于文明社會的邊緣地帶,讓這塊遠離大陸的島嶼上保存了許許多多的獨特的物種,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島嶼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海拔高度,某種意義上,它是一座超級大的諾亞方舟。
世界第一大島格林蘭島的確比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一些,但那里冰天雪地,做諾亞方舟不太合適,因此新幾內亞島穩坐世界第一大諾亞方舟的寶座。雖然這艘方舟巨大無比,但卻沒有我的容身之所,我從未想到在這里找一個房間會如此之難。還有一件小事值得記下,在機場辦理簽證,身上沒有當地的錢,要走出關口去錢幣兌換商那里換新幾內亞貨幣。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于是護照押在海關,人出關換錢。兌換了一百美金之后,回到海關,我身后的新加坡人向我打探美金的兌換比率如何,當我告訴她我用100美金換到多少巴布亞新幾內亞基那時,我們一起咒罵了貶值的美金。
水上村落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莫爾斯比港附近有許多水上村落,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了新幾內亞,這些木質的水上村落毀于戰火。戰后在澳洲人的幫助下,他們很快重建了自己的家園,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頭發卷卷的新幾內亞人在陸地上修建房子,他們重建了自己的水上家園。這些村落建在海邊的淺灘上,淺淺的海水下面是較為堅硬的泥沙或珊瑚礁。從空中看下去,這些房子好像是一艘艘停泊在近海上的游艇。
對于水上人家的生活素質到底如何,我并沒有什么發言權。但我個人的經歷,應該可以作為參考。我是生長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校園里的孩子,童年對我來說,好玩的不是電子游戲,不是玩具,而是荷塘夜色的那個池塘,朱自清生活過的那種破舊的窄巷,還有草場。比這還好玩的,就不在北京了,而是爺爺在農村的家,或者在小城鎮的外婆的家。北京游樂園、王府井和西單也是不錯,但絕對沒有那么好玩。因此我很有把信心地得出一個結論生活在水上人家的孩子們童年一定是非常幸福快樂的。如果有一天他們離開這片木頭棍和木頭片拼湊成的村落,甚至離開了自己并不是很開化的祖國,她們永遠記得這段快樂的時光,并且應為這段時光,在他們的心中永遠充滿了陽光。
有規劃的城市
整個村落就像一個有規劃的城市,一條條木板走廊便是城市里的公路,供村民們行走。大多數木板走廊從岸邊開始一直向海平面遠方延伸,但也有些木板走廊不和海岸線垂直,而是和海平面平行,這樣你從一條走廊去另一條平行的走廊,不需要繞一大圈。總之,這些走廊就好像城市里的公路一樣,縱橫交錯,仿佛一張很大的蜘蛛網。房子就跟著木板走廊兩側修建起來,房子與房子之間,房子與木板走廊之間都有聯系,不是捆綁在一起,就是釘在一起。這樣一來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個整體,海浪再猛烈也無法搖動整個村子吧。就好像曹操中了連環計后改造出來的那些樓船,人站在上面,穩穩得好像平地一樣。
不是所有的路段都好像城市里的公路那樣平整安全,水上人家村落中的危險路段是相當多的,需要你有超強的平衡力和一定的膽識才能順利走過去。我這樣行走江湖的人,還是需要當地人協助才能順利通過最危險的路段。我真的很懷疑,在這里人人都成了武林高手,輕功水上漂了!
清閑恬靜
村民們非常熱情,見我走過都會和我打招呼,甚至請我進去坐一坐。在這些人家里做客氣氛十分輕松,并不像在城市里拜訪別人家時那么拘謹,十分隨意地坐姿,會讓主人覺得和他更加親近。村民們多數家徒四壁,房子和地板都是木板拼成的,也算是“木板地”。懶洋洋地在村民家里的地板上休息,雖然是這家人家徒四壁,望著空中飄過的云,聽者腳下的潮汐,我忽然想起了童年也曾這樣呆呆地望著天空,看云卷云舒。自從離開了童年,就很少再有機會去看那些童年常看到的事物。
這樣的地方適合度過童年,但是絕對不適合青年。村子里的年輕人不多,會說英文的都去城市里工作了,有本事的年輕人很難留在這個除了木板什么都沒有的村子里,遠處城市里高樓的身影依稀可見,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剩下的都是些混混,整天游手好閑地在村子里晃悠,做點點小生意,養家糊口。
對于老人來說,這里的生活是比較清閑恬靜的,適合療養,不過醫療和衛生水平,有待改善。這些老人多數是二戰前后出生的,也算是見過大場面的一群人。有的老人在村口的雜貨店前坐著,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比電信公司的人還要流利和標準,語速平緩,讓人聽了感到十分的舒服。他的氣質也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有智者的風范。
強大的宗教社團力量
計程車司機帶我到了一間又一間的旅店,不是滿客就是價格太貴,也許是我A型血的關系,我總是懷疑對方是不是真的客滿,根本沒看到什么人嘛。最后在一個菲律賓商人的幫助下,才找了一個每天30美金的家庭式旅店。這個價格在這個人均收入660美金,世界排名130多位的國家,竟然算是最廉價的旅館之一!
店家起初不答應收留我,后來我的司機,也是基督教徒,和旅店的老板的牧師求情,我才得以在這里留宿。這里的旅店幾乎都有著一定的宗教社團的背景,由此可見,在這個國家里,宗教社團的力量有多么的大。從我這個外人的角度看,他們依然生活在部落的圈子里,只不過用基督教團體取代了部落,這是一種形式上的變化。旅店建在一個小山坡上,綠色的木頭房子,院子里有著紅色的花朵和一個銀色的巨大的儲水罐。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里都十分的安靜。
旅店包兩頓飯,早上7點和晚上6點準時開飯,開飯的時候盤子刀叉都被擺放的整整齊齊,銀色的刀叉和白色的盤子被擦得亮亮的,干凈得就好像五星級酒店里的餐具。大家圍坐在長方形的桌子周圍享用豐富的早餐和豐盛的晚餐,面前的籃子里還有水果,感覺很像是生活在教堂里,或者嚴謹的舊基督教家庭。
晚餐更為豐富,就是熱量偏高,還好我在旅行途中,不在乎攝入過多的熱量,雞肉、土豆和玉米隨便來。
面對現代文明,這樣的村落依然大面積地存在于太平洋的海島上,說不清為什么,從馬來西亞到印尼,從PNG到菲律賓,漁村雖然有些衰敗,但一點兒沒有準備消失得痕跡,還是如往常一樣興旺。
1概況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1545年被西班牙占領,并因該島居民面貌與非洲西海岸的居民相似,命名該島為新幾內亞。
2交通
國內大部分地區沒有公路,城市之間完全依賴航空。
3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地方語言820余種。
4宗教
居民中93%為基督教徒,傳統拜物教也有一定影響。
5貨幣兌換
巴布亞新幾內亞基納(PGK)
6時差
比北京時間早2.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