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ucks
西雅圖的“文學咖啡館”
如果你是咖啡狂熱愛好者,必定不能抗拒這里的誘惑。英語教師Jerry Baldwin、歷史教師Zev Siegel與作家Gordon Bowker于1971年在西雅圖派克市場創辦了全球第一家星巴克。由最初主要出售高質量的咖啡豆和咖啡器材開始,到今天發展成全球知名的跨國咖啡連鎖店企業,星巴克Starbucks這名稱,幾乎是每個以咖啡店為業的朋友終身夢想的成就!
星巴克得名于麥爾維爾的著作,《白鯨記》中亞哈船長的大副名字—Starbucks。雖然星巴克咖啡在世界上到處都喝得到,但能坐在派克市場的第一家咖啡店,卻又多了一層歷史意義。這里的“拿鐵”咖啡為冬日飽受寒冷海風侵襲、饑不可耐的西雅圖人提供了溫暖,也因它的成功,把這種溫純的口味滲入到較中性又從未被開發的咖啡市場,使得星巴克能席卷全世界,把西雅圖咖啡的精神象征帶到全球各地。
星巴克本店,建于派克市場戶外菜販區旁的一層陳舊建筑,在旅客眾多的派克市場上并不起眼,但是要找到它卻并不困難,因為大門外總是有不少好奇窺視或排隊買咖啡的人。由于店內空間不算大,只有少量站立的位置,所以買了咖啡的旅客也只能帶走。星巴克派克市場店多年來已有多次翻修,與別的星巴克裝潢也相近,走進店門,右前方就是一個標注“First Starbucks Store”、“Established 1971”的大型銅徽飾,傳達著這家店的身份。
Gerbeaud
布達佩斯的“雅士咖啡館”
布達佩斯最有名的咖啡館,是1858年已經開業的Gerbeaud。這家咖啡館之所以有個法文名,是因為它以咖啡館第二任東主、瑞士人Emile Gerbeaud命名。以甜點聞名的咖啡館,最出名的特產是香噴噴的小松糕、和上面加了奶酪的Pogasca、Burgonyos,據說早在百多年前已是雅士甚至奧匈帝國王后伊麗莎白的最愛。一個半世紀過去,咖啡館的洛可可風格天花、水晶吊燈、層層綢緞簾子、青石桌面、桃木座椅,仍然散發舊世界的優雅;咖啡館一重又一重的有很多個大廳,每個廳都有自己的色調,從淺米色到貴族的紅,從玫紫色到深宮情調的緞綠和金色,大廳之間都用低垂的絲絨帷幕間隔,華貴、幽深之中,彌漫著一種變幻的舞臺氣息。難怪麥當娜、安東尼奧班達拉斯這樣的大明星,也會禁不住前來感受百多年前的氣氛。
咖啡館里本來就有一個極棒的爵士樂隊常駐表演。今年是Gerbeaud開張150周年,更有連串慶祝活動,夏天更有音樂表演、街頭生日派對、文物展覽、甜點烹飪示范等。今年到布達佩斯的游人,更不能錯過這間老店了。
Cafe tortoni
阿根廷的“自由咖啡館”
1810,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宣告獨立,而Cafe tortoni則從1858年起正式開門待客。第一任主人是從法國杜昂(tortoni)地區來到地球的另一端創業的移民,因此將咖啡廳的名字取自一家著名的巴黎餐廳,以寄托相思之情。從一開始,彌散不斷的懷舊情緒就這樣被注入了Cafe tortoni的每一塊磚瓦中。
今日的Cafe tortoni依舊保持著與往昔別無二致的裝潢風格,建筑師Alejandro Christopherson還設計了這條大街上的不少建筑,據說沿街的咖啡座便是從那時開始流行的。墻上的黑白照片、繽紛的繪畫猶如無聲的注腳,向人們提醒著這里的歷史,甚至連侍生略帶“粗糙”的服務態度也構成了Cafe tortoni獨特氛圍的一部分。想來挑剔的著名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對這間咖啡館絲毫不吝嗇溢美之辭,認為對往日情懷的追思造成了Cafe tortoni的滄桑魅力,令其永葆時光的舊貌。在漫長的經營歲月里,這間咖啡館迎來送往了阿根廷歷史上許多有名的學者、政治家和藝術家。
它最著名的客人是鋼琴家魯賓斯坦,以及在阿根廷無人不知的探戈歌星Carlos Gardel,如今在咖啡館的斑駁的墻壁上便掛滿了這些文人政客的照片。閉上眼試想一下,充滿憂郁旗幟的阿根廷詩人Alfonsina Storni和Federico Garcia Lorca在咖啡廳的一角打發漫漫長夜的景象,帶有波西米亞味道的鄉愁在一盤棋、一副骨牌或者一長桌球中悄悄揮發。
你可以在Cafe tortoni光線柔和的靠墻一隅自由談論藝術、文學、政治,以及阿根廷人為之瘋狂的舞蹈——探戈。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許多咖啡館和餐廳一樣,每逢夜幕降臨,Cafe tortoni的地下室便會上演最純粹的探戈舞。在陳舊的木制裝飾、斑駁的光影點綴映襯之下,即使是最喧鬧的時刻,都會不自覺地帶著一種落寞的表情:昏黃微紅的色調中帶有探戈特有的顫抖,觥籌交錯的繁華間那熱烈的氣息充滿塵世的愉悅。Cafe tortoni將往昔歲月中最好的那段珍藏至今,而今天的一切仿佛也在以能夠看見的速度在漫漫沉淀,變成未來的一部分歷史。
Cafede Flore
巴黎的“浪漫咖啡館”
泡咖啡館感受巴黎浪漫情緒,巴黎的可樂都比咖啡貴,要挑一個容器裝浪漫情緒,咖啡杯最適宜。法國以咖啡立國,巴黎的咖啡館誕生于16世紀末,全盛于19世紀,現有超過25000家咖啡館。巴黎人的咖啡店還供應酒和簡單的套餐。巴黎啤酒協會主席施密特曾經感慨:試想一下,假如巴黎失去了咖啡館,哪怕是一分鐘,將是什么情形?
花神咖啡館于1865年開始營業,原址在rueSt.Benoit,是個小店面,現已改為紀念品專賣店。現址在圣日耳曼大道上與雙偶比鄰而居。咖啡館以古羅馬女神Flore為名,館內也花團錦簇、綠意盎然。由舒適的長椅、鏡墻、桃花心木護壁組成溫馨柔和的畫面。這里是薩特與西蒙·波伏娃聯袂出現的咖啡館,當然也深受其他文藝界人士的喜愛。當時的名人常坐的固定座位,現在都特地標著銅牌。二樓為英國式裝飾,簡樸且幽靜,是獨坐靜思的好地方。招牌咖啡cafe Express Flore有撲鼻的杏仁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