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莊文強與麥兆輝
對于新世紀低迷的香港電影來說,《無間道》和《門徒》所代表的港產警匪片算是兩劑強心針。那么,如果把《無間道》和《門徒》集合在一起,會是一針新的良藥,還是無奈中產生的混合體?
每一部警匪片都有一個噱頭,《無間道》是警方黑幫互派臥底,《門徒》是觸目驚心的販毒流程,而在《竊聽風云》里,則提供了竊聽和反貪兩大噱頭。
作為從《無間道》到《竊聽風云》一直合作的金牌拍檔,《竊聽風云》的兩位編導麥兆輝和莊文強一個說話滔滔不絕,一個回答問題緩慢謹慎,但他們共同的地方是,都不愿拿新片和《無間道》相比較。
麥兆輝:“竊聽”讓我心有余悸
“其實我告訴你吧,我們的道具人員幫我們去找這些東西的時候,發現去深圳華強北路買,比自己制作要便宜很多,那里有現成的打火機竊聽器賣,而且什么牌子都有,我們在創作時能想得到的可能性,人家早都把它發明出來了。”作為導演兼編劇之一的麥兆輝說,《竊聽風云》讓他從里到外感到心有余悸,“其實真正先進的竊聽技術比這還厲害,但是我們沒有拍,因為怕拍出來觀眾不相信。”
我們寫劇本時還沒爆發金融風暴,但當時已經覺得社會氣氛很古怪。奧運期間,香港有個新聞,說有個男人拿槍到銀行搶劫。連續三天搶了三家銀行,總共搶了17萬。被抓住以后判刑,最少坐牢25年。因為在香港拿槍搶劫是很嚴重的罪行,雖然他搶到的錢其實很少。相對來說,那些商業犯罪,提供假消息、內幕交易,動輒牽涉到幾億元的資金,但判刑卻都是兩年左右。
由于涉及警察貪污,我當初拿著劇本找投資時屢屢碰壁,幸虧碰到了爾冬升,他看了劇本覺得很好,可以拍,并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可以在警察犯罪后有個反貪的主題。他還出面找來了劉青云、古天樂和吳彥祖以及投資,《竊聽風云》得以投拍。當時我們拍完后給投資方看,他們覺得沒有大問題,但沒想到會完全沒有改動地通過。我們之前擔心那些斷手斷腳的鏡頭、血啊什么的會被剪掉,結果一出來,大家都覺得是奇跡。所以這次真的很開心。這幾年香港導演都在想著合拍片怎么和內地配合得更好一點,這次終于做到了。合拍片不是雙方對抗,而是達到真正的合作。
加入反貪這個主題后,我們在劇本里增加了廉政公署的作用。原來的劇本也有這部分,但沒有現在那么重要。電影拍完送審時,我們曾經想過一個最壞的可能,是會被要求把劉青云那個角色設定成一開始就是廉政公署的人,只是在竊聽組臥底。如果真這樣改,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還好這種事沒發生。我不是莫名其妙擔心啊,因為我確實聽說過這樣的改動。如果這樣,干脆不進內地算了。
莊文強:《竊聽風云》是“機器貓”式的故事
最初的構想和現在不太一樣。我記得我看過一個新聞,是蠻貴族的幼稚園入學,很多家長送小孩子入學。有記者就問家長,為什么要進這么貴的幼稚園。一個看起來打扮很普通的家長就說,進了好的幼稚園就能上好的小學,之后上好的中學,然后去國外讀大學。記者就問,在國外讀大學之后呢?家長就說:“大學畢業可以去信托銀行,然后炒股賺錢。”我當時就呆掉了,然后我就給阿輝打電話,說:“如果我們早就知道股市的內線,你說是不是能賺很多錢?”說起《竊聽風云》的初衷,莊文強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2007年我就有這個想法了,那時候香港股市創升到30000多點,香港人都變了,人心惶惶,很多人做起一夜暴富的夢來,覺得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了,只要押寶押對就行了。很多人辭職去炒股,甚至連我也曾經想過不要拍電影,干脆去炒股吧,肯定比電影賺得快。其實那時候演藝圈也有很多人炒股,我和阿輝(麥兆輝)在咖啡廳里談事情,聊著聊著就聊到股市,旁邊的人也都在聊股市,很多都自稱是“內幕”消息阿輝就說:“如果這些內幕中有一條是真的,那我就不用拍電影了,我就把所有錢拿去買股票了。這要做成電影還蠻好笑的。”這話說完,我們就聊了起來,于是就變成了《竊聽風云》最初的樣子。
我把故事內容講給杜汶澤聽,杜汶澤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故事很好,這是一個‘哆啦A夢式’的故事!”這個設想真的有“隨意門”,你知道了一個金融機密可以賺到很多錢,很多人都不會錯過這種機會的。《竊聽風云》就從這里出發,最終它探討的主題是人的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