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四歲學琴,直到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鋼琴、作曲系。以其對音樂深切的執著以及做事的苛刻態度而被樂壇貫以才子之名,被媒體渲染成一位曲高和寡的神秘人物。2003年獲得25來內地歌手獲得的唯一的香港十大金曲獎,成為內地樂壇不可或缺的創作型明星。
在李泉的音樂世界里,音符是有生命的精靈,在他口中,永遠沒有世俗氣的存在,而是一種靈動的生命體。變了發型,換了穿著,完全不一樣的造型風格,李泉,帶著他的《她在北緯26°》重裝歸來。四年磨一劍,這張專輯闡述了他的各種人生態度,非常真實而透徹,在歌中不斷以抒情的手法講述他的人生感悟。拒絕讓喜歡自己的歌迷朋友失望,這是他對作品的唯一期待。
新酷英倫范兒
一向以含蓄、沉穩示人的他告別了以往“學院派”的風格,染成金黃色的頭發、戴著大框眼鏡,儼然一副英倫范兒,服裝也特別選擇了貼近其音樂風格的英國品牌Ben Sherman。這個新形象不禁讓熟悉他的歌迷們都大吃了一驚,而在他自己看來,卻是必然的,帶著他的一種思考。談到形象的用意時,李泉毫無保留:“這個形象耗費了我不少心思,其用意在于呈現真實的自己,我不是一個離人很遠的人,我是一個和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呼吸、一起思考并且一起玩樂的人。同時,最為重要的,我也是一個凡人。”
較真源于認真
李泉的名字在歌迷心中就是“才子”的代名詞,雖然他本人不喜歡這個稱謂,但對于他而言,卻是一種肯定。這四年來,李泉一直煎熬在自己的創作生活之中,一如既望地用近乎苛刻的認真態度要求自己和伙伴。苛刻一詞用在他身上是不為過的,用他的話講:“我是個喜歡較真的人,不做到自己滿意的結果不會過關,就像是吵架一樣,一定要據理力爭。”
往往認真的人投入的心血更多,成功也就越近。跟李泉合作過的詞人不多,原因是他是一個特別“招人煩”的人,會不顧禮貌半夜把人叫醒,很多人會因為這個鬧得很不愉快。說到此處他調侃說:“一旦我的詞作者知道我要開始準備寫一首歌了,就知道自己要開始過不正常的生活了,因為我會飛到那個人的城市,住到那個人家里或者住在他家附件的酒店,歌詞一直要弄到我滿意了,那個人才能過正常的生活。”
印象中的李泉
其實李泉過去就是一個做事有些“偏執狂”傾向的人,屬于對音樂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狂者。但在“偏執”的同時又不斷掙脫束縛,讓自己的音樂保持對自由的向往。他認為自己的音樂不成風格,因為他喜歡的風格很多,在不同專輯有不同的嘗試。但是他自己不太注意的是,朋友們聽到他的歌,就知道那個是他的音樂,一種非固有的卻很獨特的風格。他在國內樂壇向來有“曲高和寡”之稱,而他對于這種說法不乏自豪:“挺為自己感到驕傲的,因我沒有因為雜念而改變自己。”李泉的話語間流露著一種凝重的自信。
臺灣金曲提名
剛剛結束的臺灣金曲獎評選中,作為內地唯一受到提名的李泉,得與Jay以及方大同等人相提并論,可以說是為內地樂壇爭了一口氣。但談到這里他似乎沒有預料中那么開心,似乎還在遺恨沒有拿到獎項的事情。問起,答曰:“正是”。
臺灣金曲獎向來是臺灣人“自娛自樂”的獎項,況且也確實反映了國內音樂土地的貧瘠,雖然銷售量不下于臺灣歌手,但是單就音樂的成色以及洲際的占有率來說,還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多年前李泉就曾經感嘆的說過想要一個“內地的方文山”做自己御用詞人的話,事情到了如此結果也屬情理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