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成,四川成都人,文學學士,美術學碩士。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成都市、四川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在電視節目“走進書畫名家”中擔任藝術顧問,以及“藝海收藏”中的藝術顧問。全國政協禮堂美石藝術珍寶館特聘書畫家。
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是很多藝術家所追求的最高創作境界,然則迫于生活壓力,只能向現實低頭者比比皆是,這或多或少的,也是專職藝術家們的悲哀所在。雖說鮮有跳出此界外者,卻也并非絕對,宋天成便是其中之一。
藝術情結
小時候的宋天成爛漫如詩,因父親從事建筑行業的緣故而對美學具有天生的濃厚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加深。曾先后師從謝厚星、蘇葆楨、段七丁三位名師,特別是蘇葆楨老師,是我國著名的畫家、教育家,上世紀40年代師從過著名畫家徐悲鴻,深得其真傳,繪畫技巧方面造詣非凡。年少的宋天成正是得到了蘇老師細心的教導,在畫功造詣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上世紀90年代初,他從中文系畢業,并考取了川大美學研究生。因為同時找到了四川省國稅局公務員的工作,很多人勸說他先工作,畢竟好的工作不是人人都有,鑒于現實生活的需要,他最終選擇了工作,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放棄藝術的執著。沒過多久,他的領導見他才華橫溢,便支持他繼續攻讀美學碩士,3年乃成。
把寫生進行到底
著名詩人陳瑞生是宋天成的學弟,他在回憶宋天成時說過這樣的話:“而當天成品類齊全的晚近畫作呈現在眼前時,我卻不知從何說起。一幅幅瀏覽,我讀得心事重重。流光拋擲了許多東西,隨時間而來的視覺經驗,使他的作品成為一種喚起,——過往人事遮蔽和隱匿的細節突兀響亮,讓我沉浸相憶,滿足著懸想昔日重現的期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行萬里路的同時,宋天成帶著從未改變的習慣跋涉著。每次出門他都會帶上紙筆畫具,走到哪,就寫生到哪,并常常記錄寫生的心得。如若整理成冊,恐怕會是一部不錯的教學手記。他從不帶相機,而是用筆把自己所見所感描繪在畫紙上,成為他創作的素材之源泉。這對一個奔波于生存于夢想間的藝術家來說或許是件難事,但對于他來說是一種修行,也正是這種堅持,使他的筆下不乏生動、婉約之美。
詩情畫意
婉約一詞也是陳詩人對宋天成的定位,一點一滴生活的積累,不追求恢弘磅礴的氣勢,而是以一種嫻靜素雅的筆法表現沉靜錯落之美。宋天成喜歡宋詞,比喜歡唐詩更甚。常在其畫旁提寫詩句,以稱心意。他始終認為早年中文系學習來的文學素養是他繪畫的基礎,至今他仍保有愛好讀書的習慣,特別是古詩詞。
他是個博曉諸多繪畫技巧的才子,不單是油畫,國畫、素描、鋼筆畫等形式也是出神入化。但在所有形式中,他始終還是偏愛于意向派和抽象派的畫風,只因那更能體現他對藝術與自由的理解。他喜歡音樂,并常常將音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用一種符合他個性的方式,展現著他對藝術的理解。
追求精品
自2007年“正式”出道藝術界開始,宋天成畫中的感染力就得到了業內的認可,成為近年來國內藝術界一顆璀璨的新星,并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網上畫展優秀作品展”和“2008‘和平頌’——太空飛行藝術之旅”優秀獎,“感恩、重建——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一等獎,以及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2009大東方當代油畫作品展”等殊榮。其作品在香港、保加利亞、韓國等地均深受好評,部分作品還被中國美術館、日本札幌美術館、澳大利亞美術館等專門機構收藏。
2007年,第一次辦個人畫展的他便在四川省藝術界引起了轟動,在他的個人畫展上,幾乎所有四川省的藝術界名流都參觀了他的作品,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的老師段七丁教授也欣慰地評價他說:“三點評價,一是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二是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三是有較大的市場價值。”這評價雖然是給自己的學生,卻不是“王婆賣瓜”。畫展未完,便當場有好幾個買家要求高價收藏宋天成的作品,結果卻被他一口回絕。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早在個展之前,宋天成就和畫廊老板講好,展覽中所有的畫都是不賣的。在宋天成的心中,對藝術和理想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用他的話說,他不缺金錢,完全是因為對藝術的朝圣而孜孜不倦地追求頂峰。他說他的畫現在還不夠火候,不想自己不成熟的作品流亡于市,這也是出自一個對自己不滿足的畫家的心聲。每天從夢中醒來,他都會對前一天的作品產生質疑,并循序漸進地努力著、充實著。他告訴我說,哪一天他開始賣畫了,那則是他認為畫出精品的時候,與其說這是一種苛刻,倒不如說這是對自己成長的無限渴望。這個能文能畫的才子,正用自己虔誠的心,向著藝術殿堂的最高境界,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