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命運,成敗在于細節。學生的道德形成,應從細節開始,教育學生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積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才會懂得什么是教養,進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吨泄仓醒腙P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蓖瑫r,還指出“德育對中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經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斗門實驗中學養成教育工作逐漸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經?;能壍?,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工作上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績。
一、多元推動,潤物無聲
1. 師德領先,言傳身教。教師的行為表率是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養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師的模范行為是推進學生進行道德實踐和行為仿效的人格力量。因此,我校在狠抓學生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同時,重點強調教師的為人師表,要求用教師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遵紀守法、敬業奉獻去感染學生,要求教師做到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習慣。
2. 整合載體,各科滲透。養成教育作為德育的一部分,是可以貫穿在各門學科中的。學校要求教師重視學科的育人功能,不僅要把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把養成教育中的有關知識、道理在課堂上講深講透,并提出適當的要求。例如,政治課是開展學科滲透、進行養成教育的主要渠道,任課教師要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行為要求。
3. 家校攜手,和諧教育。養成教育的有效實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僅要依靠學校教育,還必需要有家庭、社會等各種渠道的緊密配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具有很明顯的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和全面性。正因為家庭教育具有這些特點,對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道德品質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校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引導。我們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培訓班,開辦家長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有關專家開展家教講座;舉辦親子活動,進行家庭走訪和家校懇談,由教師和家長共同討論怎樣教育好孩子;還通過家校通,及時向家長反饋信息,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通過以上舉措,家校攜手,為養成教育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4. 改善學校環境,為養成教育營造有利氛圍。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精心布置走廊墻壁,張貼名人名家、格言警句,建立榮譽櫥窗,組織各類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斗志,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到張揚。近年,我校在市、區關工委和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下,積極開展“朝陽讀書活動”,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增強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的修養。
二、完善制度,有令必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的各種制度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外顯和具體化,是學校管理秩序、教學秩序的保障。一個合理、積極的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過程,就是一個培養人、教育人的過程。根據《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斗門區中小學生禮儀常規》,我校結合實際情況,編訂了《實驗中學升國旗制度》《實驗中學學生“六要六不要”規范》《實驗中學一日常規》《實驗中學學生安全制度》《實驗中學學生管理規章制度(校規)》《實驗中學“十佳學生”“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評選獎勵制度》《實驗中學網絡文明公約》《實驗中學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實驗中學學生交通安全指引》《實驗中學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實驗中學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制度》《實驗中學學生違紀行為處分工作程序(試行)》《實驗中學創建文明班、文明宿舍實施細則》等校規校紀。
我校就學生儀容儀表、文明交往、文明就餐、住宿生管理、衛生管理等方面做了細致周到的規范,這些規范基本覆蓋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在班級里也制定了班級公約,這樣就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有規范可依。
1. 從儀容儀表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
學校專門制定了《實中學生儀容儀表規范》。為何要規范學生的儀容儀表?首先,我們都有一個常識:一個學生如果花了太多的心思和時間在打扮上,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學習上的用功。其次,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永遠都具有一條: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每一個希望能實現人生理想的青少年,都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遵守紀律的意識和能力。第三,學校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也是紀律部隊,有紀律、有制度,每個人都應自覺遵守,責無旁貸。
2. 抓日常,日常抓
斗門實驗中學把養成教育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全過程,學生日常生活基本實現了“六化”,即:宿舍管理軍事化,我校聘請新黃埔軍校的教官管理我校的內宿生,基本實現了軍事化的管理,有效培訓了學生的生活自立能力;學生就餐自主化,通過團委、學生會的干部,實行學生管理學生,培養學生自覺、文明就餐的好習慣;學生學習科學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能自覺主動地求學;養成教育規范化,初一新生、初一家長,剛踏入實中校門,便組織學習有關實中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及早明確有關的規矩;門衛管理制度化,規范門衛管理制度,確保校園師生安全;校園環境優美化。
3. 創新活動,促進養成教育
責任教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團隊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感悟要學會做人,就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感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是未來社會的需要,是營造和諧集體的需要,是創造美滿幸福家庭的需要,更是塑造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需要。我校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活動形式,讓學生自己體驗助人、體驗感恩的快樂。
秩序教育活動: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生活中都要按規律、章程、規矩辦事,給人一種井井有條的感覺。學生的校園生活秩序包括課堂秩序、課間秩序、活動秩序等。
禮貌教育活動:要求學生對長輩、對老師、對同學和他人要有禮貌,待人接物要有禮節。
友愛教育活動:教會學生學會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處,正確處理和別人交往中的關系。
激勵教育活動:激勵學生奮發上進,努力向上,學榜樣、趕先進、創優秀、攀高峰。
規范教育活動:重點放在儀容儀表、衛生習慣上。
4. 抓檢查評比,把規范落到實處
學校德育處、團委、學生會成立各種各樣的檢查小組,采取了“日檢查、周評比、月講評”制度。其中,日檢查是基礎管理,周評比是及時反饋,月講評是強化教育。以日檢查為基礎,一周一小循環,一月為一大循環,形成“教育——管理——反饋——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學生的行為規范最終能達到要求。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