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外向型、國際型人才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培養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重視育人目標,在培養學生愛國意識的基礎上,要在課堂內外多渠道、全方位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一、立足教材,深度挖掘,拓寬國際視野
高中英語教師要立足教材,創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態度因素,利用教材內容不失時機地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全球化的戰略高度看問題,樹立教育國際化的理念。高中英語教師自身要有開闊的國際眼界,課堂上堅持用全英教學,重視英語文化的傳播,通過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教師只有“吃”透新課標并以之作為理論指導,認真研究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地發現和挖掘教材中可以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的題材。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高度重視情感態度目標,涉及的話題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友誼、語言、旅游、偉人、文物古跡、動物保護、戲劇、幽默、新聞等,這些主題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進學生對祖國文化和其他國家,尤其是英語背景國家的文化的了解。在教學中,必須立足教材,以教材話題的編排為線索,使學生學習和了解異國文化,培養國際意識。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第2單元的主題是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對英語語言的演變和發展歷史進行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閱讀課文過程中消除跨文化障礙,增加文化積累。教師自始至終要把握好教材的情感策略,引領學生了解英語歷史文化淵源,走進英語世界;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拓寬國際視野。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培養跨文化意識
當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姆斯基說,“語言教學就是文化教學”。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中國需要進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進一步了解中國,學習外語就是為了促進這種相互的交流。高中英語課堂應該是充滿文化氣息和國際氛圍的,這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將教學內容與情境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跨文化知識介紹,使學生在更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材料,以體會不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文化取向等方面的差別。
教育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高中英語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知識積累,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的有效手段。高中英語教師應該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廣泛收集學習資源、學習信息,并對這些資源和信息加以反復研究、對比、過濾、整合,制作開發適合高中英語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的教學課件,進行跨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際中,相互理解十分重要。在新課程下,提出的“關注并理解他人的情感”,主要是指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情感的理解。只有從國際視野認識問題、思考問題,才能和平相處,求得共同發展。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對別國文化的尊重、認同和欣賞顯得越來越重要,學習外語就是要培養這樣的文化理解意識和國際意識。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文化,不妄自尊大,積極觀察和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對問題的不同觀點和處理方法,拓寬自己的思維方式,以更為寬廣的胸懷去面對現實、面對世界。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各種角色,通過用英語對話、演講、辯論、表演、游戲以及唱英文歌等方式,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在這種英語文化氛圍的熏陶下,養成跨文化意識,拓寬國際視野。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第4單元的主題是Body language,主要講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不同,肢體語言也千差萬別,使彼此在國際交往中頻頻鬧出笑話。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因勢利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角色表演,讓他們體驗不同國家的體態語和交往禮節,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更好地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整堂課,學生詼諧幽默的動作和語言表演使得全班同學開懷大笑,在妙趣橫生的課堂中使他們增長國際見識,學會了解并尊重國際文化,增進國際合作精神,拓寬國際視野。
三、引導學生利用有效的工具進行查閱,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英語教師應更多地為學生創造學習的空間。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約束學生被動地跟著老師走。任何一門學科,如果只局限在課文知識和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范圍內,那么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作為一個教師,除教給學生知識外,關鍵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眼界,這對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是非常必要和有利的。其中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網絡以及相關的工具書。如果學生學會了利用有效的工具進行查閱,那么他們也就學會了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第4單元 Wildlife protection的教學中,教師布置了一道探究性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問題:“Why did Milu deer disappear from China? 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 know of? Why are they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wildlife? …”為了完成作業,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去了電子閱覽室,有的去了圖書館,有的則去詢問生物老師……結果大部分同學都出色地完成了作業。在查閱的時候,因為課堂上要用英語表達,他們一定會去查閱自己不會說的英文,所以同時詞匯量也增加了。讓學生課后去查閱,大家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他們在課堂上交流討論,使每個同學都分享了別的同學查閱到的內容。通過合作研討,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獵取知識的方法,更好地掌握了本單元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主題。而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關乎所有國家的全球性話題,學生在這種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增長了世界意識。
四、開辟第二課堂,體驗真實的國際交流
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局限在教室里“傳道受業解惑”。在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放眼世界,使教育真正與世界接軌。高中英語教學要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必須培養學生自覺的開放意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傳統的教室,去開辟更為廣闊的第二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高中英語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第二課堂的活動空間和發展平臺,指導他們如何去拓展自己的知識,如何開展語言交際活動,自覺培養國際意識。
具體說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理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盡量多地閱讀英語原著,獵取國際信息,拓寬國際視野;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語電影或戲劇,收看英語電視節目,收聽VOA、BBC等廣播節目,讓學生置身于原汁原味的國際背景中,了解外國文化,開闊國際視野;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用英語網絡聊天、互通電子郵件、交筆友等方式與那些英語文化背景的同齡人交往,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又能了解異國風情,親身體驗國際交流帶來的收獲和樂趣,有效地拓寬國際視野;如果條件許可,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與外籍教師或其他外國人面對面地交流溝通,學習他們的語言表達習慣,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模式、思想感情和價值取向,了解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通過他們了解對方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社會風貌等,最直接地開闊自己的國際視野。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第3單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的體裁來確定教法。這是根據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篇小說改編的戲劇。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禁錮,擯棄講解、翻譯、練習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不妨把學生領進輕松愉悅的電影院盡情欣賞原汁原味的英文戲劇,使他們置身于鮮活的劇情和英語文化背景中去學習語言知識,讓他們自己去挖掘戲劇的主題思想,了解特定歷史背景下的英國人的價值觀和社會狀況,從而有效地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必須重視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為祖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想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高中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以適應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