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對教學質量實施監控,是學校進行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質量的監控,就是對教學質量形成的相關因素進行觀察和控制。對教學觀察獲得的情況,通過分析判斷,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使教學工作獲得完善,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學質量監控包括教學管理、教學過程和教學對象等方面的內容。教學管理方面的監控內容,體現了學校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與標準。在落實教學質量要求和完善教學質量標準方面進行監控,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教學過程方面的監控內容,反映了教師教學工作上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學質量形成的主導方面。在教學質量形成的主導方面進行監控,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學對象方面的監控內容,反映了學生學習的主觀努力和客觀環境,體現了教學質量形成的主體方面。對教學質量形成的主體方面進行監控,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教學質量監控的實施有以下幾個要點。
1. 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必須有科學的思想、觀點、方法作指導
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學校可以通過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政治學習、教研活動等方式,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教師現代教育理論水平和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懂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觀察分析事物,學會運用全面、發展的觀點,指導教學質量監控工作。
2. 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必須建立完整的監控系統
為了保障和提高教師每一節的課堂教學質量,學校安排有年級集體備課、學科教研活動和教師繼續教育等時間,并相應建立有課堂教學常規要求、教研活動的形式和要求,教師崗位職責、教師聘用制度、教師考核制度、教學專用場室管理制度、學生學籍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以保證學校課程計劃的實施。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必須對學校課程計劃實施過程的相關因素進行系統監控,及時發現該系統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措施,調整系統結構,改善系統功能,使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及時得到完善,發揮更大的效用,保證教學質量的形成與提高。
3. 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必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教學質量監控的數據
在教學質量監控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包括學生學習前的準備情況;學生學習過程中各次作業、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期末考試、升學考試等情況;學科、班級、以及每個學生的平均分、合格率、標準分、標準差、水平接近度等大量數據。及時掌握、跟蹤和處理相關數據,是學校和教師進行教學質量監控的必要前提。學校應當建立校園網,配置教師辦公用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現代教育裝備,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幫助教師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運用計算機網絡和計算機軟件對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從而使學校、教師、學生及時獲取教學過程的各種反饋信息,大大提高教學質量監控的時效性。
4. 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必須落實學校層級管理
學校層級管理,是學校各級常設職能部門的崗位責任管理。在學校常規崗位設置中,校級有主持全面工作的校長和分管教學、教研、教務、德育、總務、黨務、群團工作的校長;中層有教導處主任和分管教學、教研、教務的主任;基層設有科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備課組長等崗位。應當明確而且必須強調的是,盡管學校各個崗位分別有不同的崗位職責,但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除了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負有教學質量監控的責任以外,學校其他崗位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同樣負有支持、配合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責任,從而使學校所有人員在不同的層面、不同的崗位上共同發揮教學質量監控的職能。
5. 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相關措施必須適應教學對象的認知水平
教學對象的認知水平,包括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知識準備水平和接受教師教學管理的自覺水平。在教學雙方關系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干預調控措施,必須通過學生認知的內化,才能達到教師對教學過程干預調控的預期目的,收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才能分析和掌握學生目前可控與不可控的方面,平時就應當注意創設調控的條件,在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時候才能適時提出適當的要求,采取適當的辦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以及學習環境,從而使教學質量可調可控,向著教師期待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