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問題。校長是學校的“當家人”,在學校管理中扮演著“掌舵人”的角色。一名成功的校長,對學校管理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形成個性化的管理風格,“以管促改”,推動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升管理水平
課堂是教學的第一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無疑與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的高低具有內在聯系。但是如果教師僅滿足于此,而不注重教學理論學習、教學觀念的更新,就只能成為“匠人型”教師,而不能真正促進專業成長,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為此,在教學管理中,學校特別強調教師的理論學習。
為進一步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開展,韶關市田家炳中學克服重重困難,不惜花費人力、物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為教師和管理干部提供多種理論學習機會。如邀請多名專家到校講學,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優化課堂教學的理論。系統的優化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思想的理論精髓和實踐意義。學校要求教師制定讀書計劃,定期寫讀書筆記、教學反思和教育教學論文,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以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二、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效率
制度是學校發展的寶貴資源。重視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是提高教學管理質量的前提條件。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率,就必須以健全、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作為基礎。韶關市田家炳中學十分重視制訂和完善教學規章制度,并注重落實和檢查。近年,學校相繼制訂了課堂教學常規、教學科研獎勵方案、教務管理規章制度、骨干教師培養辦法等重要教學管理制度。
對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建設,學校提出了“四統一”的工作思路,即“統一計劃,統一評價標準,統一安排教科研活動,統一教師教學工作量化”。同時,學校大力開展評教評學活動,定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各科組還定期作階段性小結,交流經驗,以此增強教師自覺規范教學行為的意識。
在課程管理制度建設上,學校嚴格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試行)》的要求,開足各種課程,并制訂了校本課程建設的規劃和執行方案。嚴格按規定的周課時量安排每一模塊的學習時間,從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有效整合課程內容等方面入手,解決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以人為本,打造精良師資隊伍
教師是學校的根本,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為強化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韶關市田家炳中學提出了“一條主線,三個加強”的教師隊伍建設原則,即:以師德教育為主線,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堅持“以人為本,民主治校”的工作方針,在人格上尊重教師,在工作中信任教師,在情感上關心教師,在業務上幫助教師。通過努力,一大批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在學校成長起來。
青年教師培養是打造精良師資隊伍的重要環節。為使青年教師素質得到較大提高,學校積極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臺。如全面落實“培優幫新工程”,學校對新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跟蹤、召開新教師教學座談會、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等。
四、 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創造性教學模式
學校以轉變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加強課程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重點,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
深入學習新課改,明確教改新思路。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方面都較原來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如何使新課程能順利實施?一抓學校領導; 二抓全員知識培訓,進一步明確課改的目標與任務;三抓校本培訓,堅持全員性、自主性、實踐性原則,切實抓好以學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分類要求、分層發展、立足本職、扎根課堂、整體提高。三年來,學校組織課改輔導報告10余場,業務培訓20多次,教師每人每學期撰寫自學筆記10余篇,全體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案例評析、教學反思800余篇,教師們在不斷進取,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創新常規管理,促使教改深化。學校創新教學流程常規管理制度,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將新的辦學理念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優化教學流程管理, 如備課,我們提倡“五重視”“兩結合”,即重視能力目標和創新目標的確定,重視教學關鍵點和學生興奮點的創設,重視需要學生感情環節的安排,重視作業中的分層布置,重視課后小記的針對性、深刻性;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個人說課與集體研討相結合。其次,開展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研究,學校從課堂教學方式入手,引導和鼓勵教師將新的教育觀念運用到課堂實踐中,通過學校業務學習和教師廣泛走出學校聽課,對如何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運用于各年級,各學科展開討論,對教學方式改革達成共識。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在深化教學改革中,學校也注意了校本教材的開發。學校建立了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核心的“快樂閱讀、趣味數學、英語口語交際、綜合美術、體育游戲”等校本課程。以校本課程“呼拉圈”為例,學校結合本校學生不能吃苦耐勞而制定的“礪志教育”、“挫折教育”,使學生能通過五顏六色的呼啦圈去感覺生活,融入生活,讓學生旋轉出美好的生活,旋轉出美麗的人生;讓學生健全的人格,創造性思維,伴隨著對未來的憧憬,在五彩斑斕的呼啦圈中產生。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