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他所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問題就是課堂教學。”聽課活動是強化教學管理的有力措施,是最具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之一。根據本人多年的工作實踐和感悟,校長聽課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能起到督促檢查、評估指導、促進提高、協調發展等作用。
一、督促檢查
現階段,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而教師又扮演著課堂教學實踐者和研究者的角色。為了確保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校長必須深入課堂,督促教師是否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并檢查實施效果情況。教學中的種種問題,通過聽課就能收到點窺見全貌的效果。
校長聽課,盡管聽課具體目的、具體對象以及所針對的實際情況有差異,但對教師的工作都可起到督促檢查的作用。校長到基層學校聽課,能收到以下效果:一是能了解學校常規工作管理情況;二是能促使教師認真、嚴謹、積極地完成教學任務;三能促使學生形成嚴肅、活潑、緊張、有序、團結的良好班風;四能最直接、最真實、最有效地掌握課堂教學的感性材料,從而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恰當的評價,避免瞎指揮、亂彈琴,進一步達到規范并優化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目的;五能使校長獲得指導教學的主動權。聽課后,要對先進的典型,適時地加以總結和激勵;對嘗試教改的教師,給予熱情的鼓勵與支持,扶植新思想的健康成長。發現問題,要正確引導,提出改進意見,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同時對教學環節的不完善方面要進行調整,有效推動教學常規的不斷完善,促進教學改革深入、健康地發展。
二、評估指導
進行教學評估,目的是規范教學行為,有效指導教學。評估要廣泛搜集實例和數據。如:課堂的教學目的是否制定準確,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是否難易適度、重點突出,板書、提問是否科學合理,作業內容、份量是否符合課標要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是否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組織教學的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否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效果是否良好,學生思維是否被激活,積極性是否被調動,是否形成了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等,這些都是評估一個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相對的綜合指標。除此之外,教師的品德素養和創新意識,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等也是課堂教學評估的基本內容。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校長聽課來獲取。在獲取大量評估信息后,才能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問題形成中肯的指導性意見,指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學校教學管理工作。
三、促進提高
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它既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又有潤物無聲的滲透效果。校長堅持開展多種多樣的聽課活動,能有效促使教師鉆研教材和教法,擬定科學的教學方案。課后組織評課活動,相互切磋,取長補短,搭建教師交流平臺,有助于促使教師虛心進取,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在反思中進步,在互動中提高,增加知識底蘊,使教師不斷發展、完善,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
四、協調發展
學校教學管理本質上是育人的管理,教學管理的過程是通過人去影響人、培養人的過程。聽課活動,對于教師,可挖掘其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教風;對于學生,能激發其思維,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養成良好的學風;對于教育的均衡發展,也有重要作用。每年都有一批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到基層學校任教,他們的思想素質、知識素質、創新意識如何,就要靠聽課才能更好地了解。在策略上,我們對青年教師采用“一年了解,二年跟蹤扶助,三年壓擔培養”管理模式,結合教師實際情況,因勢利導,促其主動發展。同時,還要做好教師結構、教學水平的評估工作,目的在于有的放矢調配教師,實現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創設和諧教育的人文氛圍。
因此,聽課活動應引起廣大教學管理者,尤其是校長的高度重視。校長的積極參與有助于校長吸收新信息,在信息交流與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出真知、長才干。堅持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要注重科學管理,更要注重發揮聽課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