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NYP)在職業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代表性地向世界彰顯了新加的坡職教理念和模式,其辦學特色集中體現在:一是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二是具有較強的超前意識,人才培養緊密貼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三是具有較強的危機意識,立足本國,面向世界,用開放性的世界眼光辦教育;四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高度重視校園組織文化建設。
當前,以《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為標志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6號文強調高職教育要“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要加強“校企合作”,“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學習、研究和借鑒NYP的職教理念和經驗,對我們找準定位、理清思路,結合自身特點,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落到實處,促進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將有很大的益處。
一、“教學工廠(Teaching FactoryTM)”辦學理念
“教學工廠(Teaching FactoryTM)”是NYP前院長林靖東先生在借鑒德國“雙元制”等西方發達國家先進職教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新加坡經濟發展需求和職業教育實際而創新提出的辦學理念,也是一種辦學模式。教學工廠直觀地說就是以辦企業的模式辦學校,是將實際的企業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之中,由“模擬”到“模仿”到“融合”,將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現有的教學系統中全方位營造工廠式的教學實踐環境,培養受企業歡迎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開發型專業技術人才,實現學院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
1. 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開發
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中,是教學工廠辦學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或者說是支撐。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是在教師的主持和指導下,學生以小組輪換的方式參與完成。NYP每年尋求和接受來自于企業的真實項目和自主研發項目達上千個,可以順利實施以“項目課題”為導向的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現場教學模式。這樣做,在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兩方面都取得了收獲。大量的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也為NYP實施“雙軌制”課程體系構建提供了保證。
2.“雙軌制”課程體系構建
“雙軌制”是NYP對各專業整體課程體系框架設計的歸納表述,指學生在校三年學習期間,前四個學期主要進行基礎培養和專業培訓,并不間斷地從事小項目研究。第五學期全部學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在校進行專向學習(專業方向的教學),B組學生又分為B1和B2兩組,前3個月B1組到企業頂崗實習,B2組在學校做專門的項目研究,后3個月B1和B2兩組輪換;第六學期與第五學期的做法相同,只是A、B兩組學生輪換。這種“雙軌制”的運作,項目教學貫穿三年教學的始終,在學習、實踐和時間上保證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減輕了學院滿足學生頂崗實習需要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壓力。
3. 教學工廠是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高境界
NYP以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贏得企業信任。教學工廠是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的,而校企合作一定是以學校為本位而不是以企業為本位的合作。林靖東先生說,學校是要開展教學的,需要培養人才和提升教師的能力,校企合作一定要以學校為主。搞校辦工廠或者從企業引進資源辦校內廠,有太多的商業化色彩,不太適合大學創新、突破、超前的辦學理念。大學要密切聯系企業,與企業發展保持同步,甚至超前企業的發展,以前沿技術引領企業發展。以誠為本,維護雙贏,這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
4. 科技中心的龍頭建設
NYP以“學院”→“學系” →“部或中心” →“小組” →“個人”構建它的組織體系。與我國高職院校以專業建設為龍頭的做法不同的是,NYP是以“科技中心”建設為核心和龍頭構建高科技含量的教學環境,其核心活動包括實踐教學環境建設、專業建設、專向教學、在職專科培訓(專能開發)、工業項目開發和科研創新項目開發。專業教學與管理是科技中心主持、建設和管理的核心項目。科技中心及其專能基礎的強化促使教學工廠模式得到提升,并加深了教學與企業環境的結合。同時,教學工廠模式也成為學院專能開發和教職工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5. 教學工廠模式是一種發展的模式
NYP教學工廠是與新加坡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創新模式,它既不是英國的“三明治”課程模式,也不是德國的“雙元制”課程模式;它不僅僅是企業項目,也不僅僅是企業實習。NYP教學工廠是學校教學與企業項目、企業實習的有機結合,它不具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隨著學院的成長和發展與時俱進的,這就是超前的發展觀,是NYP教學工廠模式持續發展,顯示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構建教學工廠模式,學校的“本錢”是什么?是人才,是教師。教師要增值而不是被淘汰,就要不停地培訓和學習,要不停地提升專能,能夠服務企業;學生培養要適用,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做到了這些,企業自然會來找你合作。這是NYP“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1. NYP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放在重要的地位
學院在營造優美、自然、和諧、智能化的校園環境,實施環境育人、陶冶情操的同時,在管理上注重更新與創新,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加強團隊建設,用好人才,激勵師生敢于創新、善于應變的創新精神,努力實現“1+1>2”的人才效應。教師方面,在教學評估、獎勵晉升制度上注重教師的創新和超前理念,注重教師的工作質量、工作態度和實際貢獻,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破格提拔使用,破格晉升工資等級。在學生方面,實行形成性考核評價制度,取消了傳統的畢業論文和答辯環節,以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的開發能力進行評價考核,培養出企業適用人才。在新加坡的企業,人才不叫人力資源,而是叫人力資本。
2. NYP把教師能力提升作為學院發展的重要策略
NYP選用教師要求大學學歷并具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個別緊缺專業也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經歷,這是職業教育雙師型隊伍的基礎要求。NYP十分重視教師專能開發和專業培訓工作。教師主動到企業調研,學院與新加坡經濟經濟發展局等政府部門建立密切關系(林靖東先生曾任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人力資源開發署署長),請企業專家來院講座,積極預測企業技術發展趨勢,保證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與企業發展保持同步,超前兩年應對企業發展未來做技術技能的準備。NYP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專任教師1000多人。學院對每位教師每年平均有200小時在院內外和國外學習、培訓、進修要求;每年保持20%左右專業教師輪崗從事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的開發研究工作。這些措施,在保證教師專業知識不斷拓展的同時,不脫離企業科技發展前沿,專業能力和技能得到提升,使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3. NYP把“無界化”的管理理念應用在學院的整體建設上
無界化理念的實質就是全院一盤棋,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無界化理念就是強化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學系、學系與學系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實現資源和人才的共享,促進學系間的項目合作和教學活動交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綜合科技創新與應用機會,強化師生的專業能力和學院應變的靈活度和反應能力。無界化的理念也體現在學院與企業的關系上,學院與企業是合作伙伴的關系,不僅僅是法律協議上的“甲方”與“乙方”的關系。NYP教學區所有建筑都是連通、智能化管理的,這是校園環境建設的無界化。無界化理念應用,對教學工廠模式的運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NYP把“量身訂制”的人才培養觀應用于教學過程
“量身訂制”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據企業需要進行人才培養上的“量身訂制”,根據企業需求進行項目研發上的“量身訂制”。NYP教學工廠的教學過程實施分級教學模式,對每位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量身訂制”。“量身訂制”的關鍵是保證每位學生在掌握必修課程的同時,對自己所學課程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在教學方法上,NYP歸納總結出“綜合科技教學“的理念。綜合科技教學是一種融合多元化科技與多層次整合教學的有效學習途徑,倡導針對學生主體的“整合式”、“反復式”、“啟發式”及“漸進式”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適合他的教育,使每位學生專業能力得到相應提高,成為企業適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毛才盛.新加坡“教學工廠”的育人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 (06)
2. 明廷華.“教學工廠”: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模式[J]. 職教論壇, 2007,(16)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