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應具有發展性,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強調教學要立足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今社會要求我們應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學習。所以學校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而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在終身教育的目標下的一種教育措施,所以說,生本教育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很多進行生本教育實驗的學校,我們看到最多的現象是:學生們在學習中興奮不已,積極主動講述自己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真正體現出如饑似渴的學習。在生本課堂里,學生真正處在自主的狀態,他們的潛能得到很好的激發。生本教育是怎樣做到的呢,下面談談對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
1. 生本教育的課堂特點
從生本教育的課程觀來看,課程要做到“小立課程,大作功夫”,即生本課堂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體現“教少學多”。就是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要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體系、學習材料及學習伙伴的影響下對新知識的結構內容進行自我學習的整合,而并非跟著教師一步一步有節奏的學習,這就體現了課堂的自主實踐性。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任何時候都有權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主實踐性充分體現在學生對問題、任務的獨立探索和解決過程上。
2.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是:先做后學、先會后教、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就是要求緊緊抓住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要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入手,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確立自主探究的意識,開展自主學習的實踐,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學習策略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增強自主意識,確立適度的自信心,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獲得生動、活潑、獨立、主動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知識的總量在與時俱增。課堂教學雖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捷徑,但課堂教學內容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等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因為社會才是一個大課堂,學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不斷的去探索、感知、攝入、編碼、儲存新的信息,并逐漸構建起新的信息鏈接,形成新的知識與技能,這樣才能終身受益,有利于終身發展。
3. 生本教育的評價
生本教育認為,評價應當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生本教育體系的評價帶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是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展的活動之中,與實體活動是緊密聯系的。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留有相當大的調節空間,學生可以自主調節,使評價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評價不僅起到了督促作用,更起到了激勵作用。這種評價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適應現在社會的需求。
4. 生本教育的目標
生本教育的目標就如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和“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目標實現的過程,其實質就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過程。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更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從根本出發,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無疑在培養人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和生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定會得到有效地提高。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