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價的原則
1. 正面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所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和想象、積極創造和認真實踐,維持和進一步激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評價,使學生找到積極的參照點和方法,調適自己的學習行為,提高探究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水平。
2. 過程性原則。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探究成果的質量,如它的科學性、可行性、新穎性,但更關注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的態度、狀態和表現,其中包括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等。
3. 實踐性原則。研究性學習評價重視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去,聯系工作和生活實際,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4. 重視體驗。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性活動中,成為教與學互動中的積極主動的一方,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良性發揮,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獲得感悟和體驗,克服被動受教的局面。
二、評價的主要內容
1. 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許多外顯行為表現出來,如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課題組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做好資料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在學習中不怕困難和辛苦等。
2. 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精神。主要是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如是否主動和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樂于幫助同學、對班級和小組的學習作出積極的貢獻等。
3.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主要考察學生在研究活動中從發現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來的探究精神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可以通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4. 學生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主要評價學生對查閱資料、實地觀察、調查研究、整理材料、處理數據、運用工具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水平。
5. 學生各種良好思想意識的發展狀況。主要評價學生的社會素養和對社會責任感,如服務意識、環境意識、安全意識、效率意識等。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1.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如果有的學生成果獲獎或在報刊上公開發表,則意味著媒體也扮演了評價的角色。
2.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
3. 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四、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方案
1.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主要環節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伴隨著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旨在激勵與啟發,重在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著眼學生發展。操作時,應用各種形式對學生的研究情況有序地進行跟蹤評價,避免研究過程失控。重點搞好以下幾個環節的評價工作。
(1)開題評價。開題評審會由校內外專家、教師組成專家評審小組,聽取研究小組的匯報。在評審過程中可由研究小組一名學生為主陳述,其他學生共同參與回答專家小組的提問。開題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具體方法上,可通過自我評價、開題報告會等,對選題的研究價值、科學性、可行性、創造性和研究方案的合理性等進行評價。
(2)中期評價。中期評價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執行情況。主要內容包括:研究中有關資料的積累情況、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情況,以及研究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情況。主要是評價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自主性、創新性、科學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結題評價。結題評價不僅包括對研究成果的評價,而且是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成果展示和交流、答辯等的評價。主要評價內容:①結題報告的科學性、實踐性、邏輯性、創新性;②課題研究成果與原計劃中目標的達成度;③課題研究材料的完整性;④陳述研究成果時的條理性、科學性、熟練性、自然性;⑤學生答辯時的應變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⑥研究小組成員的合作與團隊精神;⑦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創造性的建議、創造性的設計方案、創造性的小制作等;⑧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和研究結論的信度和效度。
2.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方法應努力克服教師包辦的舊模式,倡導民主評價。正如教育評估性理論家強調的:“要使評價成為學生自己的事。”在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重在學生自我評價;有統一標準的評價和關注個別差導的評價相結合,重在差異性評價;對研究小組的評價和對研究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在對小組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個人表現,評出個人成績;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綜合評價與分解性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等方法。而在具體評價時,可采用量表進行表現性評價。
3. 研究性學習評價結果的表示
評價結果的表示有以下幾種方式。
(1)等級。采用等級式,分為“A:優秀”“B:良好”“C:一般”“D:需要繼續努力”四個等級。
(2)學分。采用學分制。學分制可以分為基本學分和獎勵學分。對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的給基本學分,對有創見的另加獎勵學分。
(3)評語。采用描述評價評語。
(4)分數。采用先定性,后對其“賦值”,進行“二次量化”,使評價結果更加明確和直觀。
4. “研究性學習”評價細化量表
“研究性學習”評價細化量表主要包括:
(1)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評審表。
(2)研究性學習研究過程評審表。
(3)研究性學習結題評審表。
(4)研究性學習課題組成績評定表。
(5)課題組成員課程成績評定表。
(6)社會、家庭反饋評價表。
(7)對學生研究性的總評。
例如,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評價表可設計如下。
五、評價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注意對材料的收集。要求學生注意收集研究過程中動態的、真實的和完整的記錄。這些記錄包括研究方案、調查材料、小型設計、實驗觀察數據、讀書筆記、學習總結、心得體會等。這是研究性學習評價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重要依據。
2. 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與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3. 注意評價的激勵功能。要鼓勵學生的新想法和創意,努力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熱情,使得廣大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在學習中積極實踐、勇于創新。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