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當你看到一頓、一點到底的學生作文時,你是否會搖頭嘆息?當你看到諸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狗”“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些句子時,你是否會又氣又笑?當你看到離題萬里,甚至不知所云的“大作”時,你又是否會憂心忡忡?
面對這些情況,有些老師一味責怪學生,自己卻沒有深思:學生雖然是整個寫作行為的執行者和完成者,但教師也起著鼓勵、啟發、引導和示范的作用。為此,想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光靠學生自己不行,還需要師生共同去努力。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養成多讀多想多寫多改的好習慣
我們要獲得經驗,掌握一定的知識并不需要事事躬身,廣泛閱讀也是一種直接有效的途徑。那么學生應該閱讀什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都是很好的選材,一些外國名著也要盡可能地熟讀。一句話,凡是有益的書籍都可以去看,并且對一些名句或者哲理性的語句要熟記在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廣泛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視野,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縝密,思想就會變得深刻。所以說,閱讀是學生寫作的“有源之水”。
人的大腦如同一臺機器,長時間不用則會生銹。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我一直很重視“思考”這個環節。每次在布置作文題目后,我會給15分鐘讓學生去思考,思考的內容有:一是標題,二是文體,三是提綱。并且要求學生在列出提綱后要檢查是否離題。而后通過提問或者學生自主發言等形式來檢查思考完成情況。對學生所羅列的提綱進行點評,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思路。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多寫也是一種主要的途徑,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多寫也要建立在合理有效的基礎上。我除了每周布置一篇周記外,每兩個星期還要布置一篇大作文。對于周記,學生可以隨意發揮,只要內容健康,文體和形式可以多樣化,目的只是讓學生練練筆,逐步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大作文則要求比較嚴格,目的是訓練和提高學生寫作各種文體的能力。我常鼓勵學生說,作文水平差沒關系,但一定要多寫多練。只要持之以恒,經常去寫,寫作水平就一定會提高。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多寫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取得較好的成績。
好作文有一半是改出來的。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對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作文完成后也要進行批改。至于批改作文,可以采用自改、學生互改和老師批改等形式。簡單的批改只要把握五點:一是格式是否正確,二是卷面是否整潔,三是有沒有錯別字,四是有沒有病句,五是標點符號是否錯誤。更深入的批改則要從文章中心、文章選材、文章結構、表達方式和語言等方面來把握。通過批改,讓學生找出自己寫作中的優點和不足。
多讀多想多寫多改是一個有機整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幾者的關系其實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教師應善于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
教書育人讓我們明白:再差的學生也有他的優點。同理,再差的作文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只是我們在多年的批改習慣中早已麻木,或者說就是有所察覺也不以為然。因此,當學生作文寫得不盡如人意時,千萬不能以一個“差”字完結本文生命,這樣會挫傷學生的寫作熱情!作為教師要善于當好“伯樂”,慧眼識“滴才”,深入細致地挖掘文章的亮點。比如,字體美觀大方、標點符號規范、標題新穎、某些句子用得精辟等等,這就是亮點。教師應該以學生的這些亮點作為切入點,鼓勵學生發揚優點,彌補不足,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激發寫作的興趣。
三、教師應把握作文標準,不吝惜分數
學生不想寫作文,固然有自身的因素,但是教師的評分標準和批改態度同樣不能小覷。有的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老是死摳分數不放,總覺得越嚴越好,分數越低就越能讓學生努力去練習寫作。其實,一次的低分或許可以讓學生痛定思痛,奮發進取,但是多次的低分則會讓學生感到自卑,挫傷其寫作熱情,甚至導致自暴自棄。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應以鼓勵為主,在把握好評分標準的同時做到稍微偏高的打分,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自信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達到勝利的彼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