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的課改中,新課程明確提出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核心內容,物理教學應該而且完全能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方面發揮它特有的作用。
一、啟迪創新意識,觸發創新思維靈感
創新意識,是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新認識、新觀念的反映,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萌發”創新思路的“導火線”,教學時,要有機地滲透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相關內容,觸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靈感和意向。
物理“必修Ⅰ”走進物理課堂之前的教學,就是學生體會“研究性學習”方法的一個完整過程,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創設物理場景,把自己融入此場景中,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發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分析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又如教材中亞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結論與人們生活經驗相吻合,禁錮人們思維近兩千年,伽利略如何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通過設計實驗加以確證,分析、推理,最終提出結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從中得到情感體會,教師點明新課程下物理科的學習方法、特點、要求,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滲透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活動中去,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有關物理學史、典型實驗、課后閱讀材料及現代科學知識等內容,啟迪學生創新意識,觸發學生創新思維靈感。
二、鼓勵創新思維,激發創新欲望
創新思維往往從質疑好奇開始,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現象正是法拉第由奧斯特發現“電能生磁”逆向聯想到“磁能生電”,疑而思,思而悟,悟而進,最后發明發電機,可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在質疑誘導上下功夫,鼓勵、激發學生創新欲望;學生則要在深思、領悟上顯本領,逐步提高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欲望的方法很多,有啟發想象、教會聯想、激勵求異、殊途歸一、逆向求果等方法,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介紹一些創新事例,組織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欲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多種學習方法探尋物理規律,如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讓學生根據物理教材特點,再現物理情景,教師加以啟發和指導,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出物理規律,例如,在學習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洛侖茲力)時,通過運用“左手定則”判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安培力)、電流方向、磁場方向的關系,結合電流方向的規定、運動電荷的特點等,啟發學生自主總結出運用“左手定則”判定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與正(負)電荷運動方向、磁場方向的關系,這樣,將學習物理的方法、探索物理的途徑、尋找物理的規律教給學生,使他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解決身邊物理問題,使學生有種“學物理能使人深刻”的感覺,使學生體會掌握知識的成功喜悅,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三、實施創新行為,促進創新能力發展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教師通過各種形式、各種途徑的訓練,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去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培養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啟迪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欲望、實施創新行為、形成創新能力、塑造創新個性這些階段合理組織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備課過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落實好教學目標,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的過程,在例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變化條件、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變,啟發和培養學生求異思維,使學生思維從單一性向多向性、靈活性發展,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注重實驗的探索性、創造性、開放性及實驗的多變性,以此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及科學技能的創新,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設計性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通過創設新的物理情境,改革研究對象,讓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驗原理和實驗要求,正確選擇實驗器材,設計獨特的實驗構思、合理的實驗步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獨立進行實驗操作,測出有關物理量,求出未知物理量,從而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達到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