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糾正我校學生對物理知識整理、歸納不重視的習慣,教師將物理知識進行科學地重組,或者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合理的歸類,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易錯問題通俗化,抽象問題形象化,重點內容明確化,就顯得十分重要.本人從 “知識組織策略”入手,尋求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方法。
一、緊扣課程標準,精心整合教材,組織并處理好物理知識中的“間斷點”“連結點”“同類點”,并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網絡的過程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較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對教材本質的認識和靈活駕馭能力,作為教師應該緊扣課程標準,全盤考慮,對物理知識進行合理組織,靈活處理物理知識中的間斷點、連結點、同類知識,然后對這些物理知識采取有效組織策略,其中對“間斷點”知識的補充宜縮不宜擴,“間斷點”一定要及時補上,同時要注意缺多少補多少,否則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甚至會影響學生學物理的積極性.對“連結點”知識的過渡宜深不宜淺,“連結點”知識要著重研究新舊知識在層次上的差異,把握好延伸范圍和深度,例如從路程到位移,從標量的加減運算到矢量的加減運算等等,都必須明確講解,并逐步打破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缺乏科學依據的思維定勢. 對同“一類”知識的教學宜細不宜粗,同“一類”知識有其明顯的共性,對此應多角度、多層次、詳盡地進行分析、講解,逐漸提高知識能力要求,使其觸類旁通。
在備考的過程中,有不少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什么都記住了,就是考試做不好題,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二是缺少思路,先說邏輯思維能力,它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規律的思維活動,而引導學生把記憶中零散的、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建構成知識網絡,正是培養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因到果、由一般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再說思路,思路是學生在解題時的答題角度,學生記憶了大量知識但不會用,要么無從下筆,要么觀點不全,則為思路不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解題思路,讓學生構建知識的網絡,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
二、精心編制學案,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物理備考中,教師最易步入兩個誤區:一是完全依賴資料,教師照著資料講,學生照資料做,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資料的“奴隸”, 喪去了自主性和創造性;二是完全依賴教師,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羅列、總結、學生在聽、做、記,教師不是當好“導演”,而是充當“演員”;學生不是當好“主角”,而是充當“聽眾”,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講,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的活動空間,課堂容量小,教學節奏慢,效率低下,要走出以上兩個誤區,有效的方法就是編制學案,讓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檢索、選擇、判斷、推理、綜合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案應在教師深入領會課程標準、深鉆考綱、精鉆考題、系統整合教材、分析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精心編寫,學案編制既要參考資料,又不能完全依賴資料,要對資料進行重組、取舍、整合,讓資料成為實現學案目標的一個“載體”。
三、引導學生對常用的物理知識進行歸納,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及基本方法梳理清晰
把握物理學習的三個基本原則: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于基本概念,比如說速率,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關于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 前者是定義式,適用于任何情況,后者是導出式,只適用于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時常采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相成的方法,此外,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四、以知識組織為向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大多數學生學習過程中習慣于圍著教師轉,靠死記硬背公式、定理,缺乏預習教材及進行課外實驗、課外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因而通過自學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相當差,而高中的物理學習,要求學生要有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思考的主動進取精神,還要具備勤對知識進行歸類、組合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如何建立物理知識結構“樹”,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學的典型物理方法(如觀察法、理想化方法、類比法、數學方法等),指導學生在進行完一階段的學習后總結和歸納物理知識及物理方法,強調學生要抓住知識的主線,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抓住典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在著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時,要注意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閱讀物理課本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挖掘提煉,包括課本中的圖像、插圖、閱讀材料也不要放過;更重要的是閱讀教材時,要邊讀邊思考,對重要內容要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在自學過程中對有疑問的地方做好標記,上課時才能有針對性、有目的性聽,這樣更能體現出自學的價值。
五、引導學生對錯題集進行再整理,提取知識點上的盲點,真正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筆者在以前的物理教學中也要求學生使用錯題集,但基本上只是叫學生把做錯的題目抄出來,再對每一條錯題進行分析,找出所考的知識點,然后加以記憶或理解,這樣操作,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抄了厚厚的一本,回頭再看一遍都非常困難,而且比較零亂,對復習過程中的查漏補缺所起作用并不理想,還是經常出現錯過的題目一錯再錯的情況,從上學期開始,我對錯題集的做法再進一步細化,因為不同的錯題可能是同一個知識點不過關的原因造成,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對錯題集中知識點缺陷進行分類、匯總,結果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都將厚厚的錯題集變成薄薄幾頁的知識盲點篇,真正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比如說在處理質點運動的問題上,學生出錯的題目還是比較多,但你只要對照錯題集,就很容易發現學生在本章知識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大小、速度變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之間混淆不清;對位移、速度、加速度這些矢量運算過程中正、負號的使用出現混亂;還有在未對物體運動(特別是物體做減速運動)過程進行準確分析的情況下,盲目地套公式進行運算等。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