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睘閷崿F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首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學生對各科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學生正是通過閱讀各種資料收集信息、接收知識、養成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p>
一、初中新生的語文閱讀現狀調查
筆者在所任教學校的七年級學生中,進行了一次人數為360人的閱讀現狀隨機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分析以上數據,可以得出鮮明的結論:①大部分學生甚少閱讀,只有極少數學生偶爾閱讀或經常閱讀;②學生課外閱讀狀況比課內閱讀更差;③課外讀物中,課程輔導類和漫畫娛樂類書籍比文學類書刊的閱讀狀況要好一些。

從上表可以得知: ①絕大多數學生的閱讀還停留在膚淺的層次。②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實現自主鉆研。
由此表可見,閱讀對象的偏差、閱讀方法不正確等因素直接導致學生閱讀效果不理想。
4. 造成這種閱讀局面的根源。在與被調查學生的了解中得知,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文本少、閱讀指導嚴重滯后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其中閱讀指導的缺乏更是導致語文閱讀質量低下的直接原因。
二、如何提高初中新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1. 加強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讓學生由“要我讀”到“我要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興趣起著重要作用。一個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高低,決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他思維能力發展的快慢。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自發地大量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第一,結合課文教學,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擴張。如學過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之后,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魯迅的《社戲》可以讓學生對比《故鄉》。這種延伸性的閱讀,不僅可以鞏固課內知識,而且能夠擴大知識面,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第二,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推薦課外讀物。學生因性別、性格、愛好、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閱讀興趣各有不同。教師推薦課外讀物應注意因人而異,喜愛文學的可多推薦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強、對理科知識興趣濃厚的可多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對政治、歷史感興趣的則建議他們多讀一些名人傳記,等等。
第三,閱讀容量要適當,循序漸進。在向學生推薦的讀物中,既要注意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適應,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這樣學生才能讀得了,讀得好。如果讓學生望而生畏,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第四,不斷激發、深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初中生年齡較小,興趣來得快,消失得也快,教師應圍繞讀書活動采取諸如手抄報、故事會、表演、競賽等多種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得以鞏固和提高。
2. 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蔽鞣揭灿蓄愃频恼撌?“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焙迫鐭熀5馁Y料文獻,教師是永遠也講不完的,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閱讀的能力、自學能力,讓他們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才能得益。引導閱讀的方法和途徑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師應在學生閱讀之前及時加以傳授。應該讓學生掌握“速讀”與“精讀”這兩種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一篇課文開始應通讀瀏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開始“精讀”,精讀的時候要隨時圈點、勾畫、批注、摘抄,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關鍵的詞句,精美的詞語,生字新詞應圈點、勾畫,疑難之處,心有所感的地方,應批注。這種閱讀方法要在教師具體反復的指導下,學生才能逐步掌握。
3.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七-九年級階段學生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闭n外閱讀既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積累,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終身的閱讀和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同樣應該給予必要的指導。
第一,指導學生選擇書籍,推薦優秀的課外書。開卷未必就有益,讀書要有所選擇,只有讀好書才能陶冶情操、凈化思想、提升修養、擴大知識面。所以,教師要向學生推薦思想健康、知識性強、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文質兼美的書籍刊物。
第二,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筆記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精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養成讀書時摘抄好詞佳句、記錄讀書心得的習慣。
第三,指導學生寫讀書心得。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博覽博聞強記,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薄發”了。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