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企業(yè)安全文化中的無責備和當責理論的內涵論述,探討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的關系。認為無責備文化并不適用于整個安全管理的全過程,它的積極意義主要存在于特定的領域,也就是在險情、隱患的報告過程中。而當責文化需要在事故調查階段得到充分重視。科學的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社會安全發(fā)展、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企業(yè)安全文化;無責備;當責;安全管理;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U692;F27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7953(2009)04011403
No Blame Accountability in the Safety Culture
CONG Jian
(Vetting Department, S Q Division Dalian Ocean Shipping Company,Dalian Liaoning 116001,China)
Abstract: Discussion in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 blam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safety culture of an enterprise, study to the interaction of company's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dvantages of no blame existed in the designated area only, for instance, near miss and potential risk reporting system, rather than the entire proc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accountability to be entrusted to an adequate importance during the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follow up process.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safety culture in a company could definitely contribute to the social safe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pany's safety culture;no blame;accountability;safety management;harmonious society
1 對安全的理解
安全(Safety)是什么?不同的人也許給出不同的答案,很多安全理論也都提及了安全的概念,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一種能保持安全的狀態(tài)。源于法語的sauf,是指受到保護從而避免受到物理、社會、精神、經濟、政治、情感、職業(yè)、心理、教育或其他類型的失敗及其帶來的后果,包括損壞、錯誤、事故、傷害或任何其他所不期望發(fā)生的事件,這可以是一種通過采取保護的形式以免受事件影響或者暴露在能夠導致健康或經濟損失的環(huán)境中。包括對人或物品的保護[6]。
這里存在兩個含義略有不同的“安全”,例如,家居安全可能包括建筑物抵制外來損害的作用,如防止外來的傷害事件(如天氣,家庭入侵等);第二,其內部設施(如家電,樓梯等)對于居民來說是安全的(不構成危險或傷害)[3]。
對于一個企業(yè),廣義上來說,安全是一種不會對企業(yè)主體(包括人員、財產、聲譽等)帶來損害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維系的越持久,對企業(yè)發(fā)展越有利。這方面,一種良好的企業(yè)安全文化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統(tǒng)計表明,事故都是由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在某一特定時刻發(fā)生聚合而造成的,如果能堵住這系列的漏洞之中的任意一個,事故將不會發(fā)生。道理雖然簡單,現(xiàn)實卻不容樂觀[1]。
本文希望通過對構筑良好的企業(yè)安全文化的角度,探討一下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重點是無責備與當責的關系。
2 企業(yè)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同企業(yè)文化密切相關,其中無責備文化(no blame culture)曾被廣泛推崇,尤其是由各國際大石油公司組成的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組織(Oil Company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推出的油輪船東自評估(Tanker Management and Self Assessment)第一版,曾提出企業(yè)要推動無責備文化以鼓勵未遂事件的報告,(要素八,事故調查與分析,3.1,Element 8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Stage 3.1,In order to ensure accuracy,A no-blame culture encourages detailed reporting,especially of near misses and incidents[7].為了保證準確性,應提倡無責備文化以鼓勵詳細報告,尤其是未遂事件和事故。)
實踐證明,無責備文化并不適用于整個安全管理的全過程,它的積極意義主要存在于特定的領域,也就是在險情、隱患的報告過程中。有專家認為當責文化(accountability culture)是一種比無責備(no blame)更為科學的安全文化。相信下面的例子可以幫助解釋這一論點:
情形之一,清晨5:30,在某一條寬闊的城際高速公路上,幾乎沒有車輛行駛,一名資深駕駛者以時速140公里驅車飛奔,到達某一轉彎路段,被路邊值勤警察攔下,警察告知其超速,因為公路最高限速120公里/每小時,對其教育批評之后,并未作任何形式的處罰,而是放行。
情形之二,案例事實還是這個駕駛員在凌晨車輛稀少的高速公路超速,警車攔住之后,查看了駕駛執(zhí)照,向其說明超速行為違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某章某款,根據(jù)規(guī)定罰款200元,駕駛證扣3分。
研究表明第一種處理方式,該駕駛者在同樣環(huán)境下再次超速的可能性會達到90%,而第二種處理方式,同一駕駛者相似環(huán)境重復超速的情況低于10%。上面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可以分別用來象征企業(yè)安全文化中的無責備文化(no blame culture)和當責文化(accountability culture)。
3 當責理論的解讀
筆者認為,無責備的限度是沒有破壞制度沒有違反規(guī)定或者公共認知(common sense),包括積極的信息反饋,或者在按照制度規(guī)定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意外,有助于改善安全管理現(xiàn)狀,但萬不可以濫用,否則對于安全管理有弊無利。當責文化,是指當事人或者行為人主體具有相當?shù)恼J知能力,比如前面的超速案例,駕駛者應該是對相關法律、規(guī)定具有知曉義務的正常人,并取得了駕駛執(zhí)照,這種情況下,需要為其行為承擔責任,簡單說即當責。
責任有兩個層次: 負責(Responsibility)和當責(Accountability)
這一觀念,事實上已延伸應用于所謂的“銳西法則”(RACI)中,應用于美、歐大小公司的流程管理、項目管理、產品開發(fā)、軟件開發(fā)、跨部門、跨國、跨公司管理;應用以理清角色與責任,又稱“責任圖解”(responsibility charting)。
這個定義廣用于微軟公司、杜邦公司、美國PMI、英國ITIL組織、許多大中小企業(yè)、許多顧問公司及許多管理論著中。
所謂當責,不同專家有各種解釋,這里采用的是從安全管理角度來說的基本含義,也就是對過失需要承擔責任的情況[2]。
實踐證明,當責理論應用于安全管理,可以規(guī)范員工安全行為。在無責備報告制度的基礎上,要求員工對應當擔負的安全管理責任知曉并切實履行。出現(xiàn)事故的時候,要嚴格依照國家生產安全總局所提出的“四不放過原則”來處理的。即指發(fā)生職工傷亡事故以后,事故原因沒有查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教訓沒有吸取不放過,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4 案例分析
某企業(yè)實踐數(shù)據(jù)驗證了上述論斷。
2005年開始,某航運企業(yè)D引入了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組織(Oil Company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建議的油輪船東自評估(Tanker Management Self Assessment),推行了near miss報告制度,并在執(zhí)行此制度的時候實施無責備(no blame),即鼓勵報告。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以near miss數(shù)據(jù)同人身傷害數(shù)據(jù)的比對可以看出,連續(xù)三年near miss數(shù)量上升迅速,人員傷亡數(shù)2007年和2006年相近,但2008年顯著降低。
客觀地說,獨立企業(yè)的三年統(tǒng)計分析,從采樣豐富性、多樣性角度來說可能略顯單薄,但是從該企業(yè)本身發(fā)展歷史縱向比較來看,則完全能夠說明這樣的結果是同無責備near miss報告制度以及很好地處理了無責備和當責相結合的企業(yè)文化有直接關系的。
5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過無責備與當責的有機結合, 能夠合理地利用無責備和當責來構筑科學而理性的企業(yè)安全文化,把安全管理的重點由事后總結變成事前防范,達到全面風險管理,將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前面提到的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組織(Oil Company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推出的油輪船東自評估(Tanker Management and Self Assessment 2)已經更新,第二版在二〇〇八年七月開始實施,要素八中的3.1已經不再直接提到無責備文化(no-blame culture),而是代之以“企業(yè)安全文化”的提法,(Element 8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Stage 3.1,In order to ensure accuracy,A company safety culture encourages detailed reporting,especially of near misses and incidents.)[8] ,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證實了本文的論點,無責備不會適用于企業(yè)安全文化的所有方面,相對應的,當責文化,簡單說也就是知曉情況下或者應當知曉的情況下違背,需要承擔責任的。
簡言之,如果當事人按照規(guī)則、程序、指南或公司要求進行操作,出現(xiàn)的險情、事件,報告人應該適用無責備,鼓勵報告。同時應該探討相關規(guī)則、程序、指南或公司要求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包括外力的影響都要加以分析,從而辨識危險或者缺失,推動系統(tǒng)的持續(xù)改進。
反之如果當事人在應當知曉的情況下,違背規(guī)則,沒有遵守風險評估的符合性和完整性,引發(fā)的事件、造成的損失都應適用當責原則,必須使用跟蹤問責程序。
人在安全生產中具有能動性和主動性的特征[5],因此在安全生產中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大力實施人本管理,充分發(fā)揮人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和積極影響。科學而有效的企業(yè)安全文化就是對員工的引導。
把做好人的工作作為工作的基點,著力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啟發(fā)人的安全覺悟、調動人的積極性。逐步確立全員認同的安全文化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以企業(yè)安全文化建設為突破口,樹立無責備同當責的合理結合,營造和諧的安全管理環(huán)境,是保證企業(yè)效益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尚權.安全文化緣起及國內安全文化研究建設現(xiàn)狀[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
[2] 張文隆.當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
[3] 詹瑜璞.關于安全與生產安全概念的法理探討[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7(10).
[4] 焦麗萍.淺談企業(yè)安全文化與安全生產的關系[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4(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11.
[6] Safety,Near Miss,accountability,RACI,http://wikipedia.org/.
[7] Tanker Management and Self Assessment,OCIMF,2004(3).
[8] Tanker Management and Self Assessment 2,OCIMF,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