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廣建筑節能在我國刻不容緩,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論述了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發展建筑節能在我國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建筑節能;節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TU1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1-7953(2009)02-0035-02
“節能建筑”要求從外墻到內墻,從屋面到地面,從陰臺到陽臺,從外窗到分戶門;從樓梯到衛生間;從上下水、衛生潔具到家用電器要實現全面節能;如果形象一點來說,就是要給建筑物“穿好棉襖”,“戴好棉帽”,“穿好棉鞋”。做到冬暖夏涼,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同時采用潔水型衛生潔具和節能型家用電器。
所謂“建筑節能”,就是在滿足居住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熱保溫的新型墻體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調設備,達到節約能源、減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視,節約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關注,在我國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能源問題將成為本世紀的熱門話題,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出發,使建筑盡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資源,降低對外界環境的污染,并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與自然和諧的工作及生活空間。
1 我國建筑節能的基本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深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改善,相應地對建筑物服務水平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隨之對建筑面積及建筑室內環境的舒適性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建筑物面積的不斷增加以及人們對室內環境舒適性要求的不斷提高,意味著采暖、空調、家電等建筑能耗系統和設備將得到大范圍的普及和應用,相應的能源消費將大幅度提升。建筑物能耗成為我國未來能源消費的主要增長點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國的建筑能耗量約占全國總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據統計,1994年全國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熱水的情況下為1.54×108t標準煤,占當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12.27×109t標準煤的12.6%。與此同時,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礦物能源,使周圍的自然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同時由于我國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氣等優質能源作為主要能源消耗的國家,每年由于燃燒礦物燃料向地球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因此,中國對于全球氣候變暖承擔著重大的責任,而作為耗能大戶的建筑,其節能也就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1]。
我國節能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能源浪費又十分嚴重。如我國的建筑采暖耗熱量:外墻大體上為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的4~5倍,屋頂為2.5~5.5倍,外窗為1.5~2.2倍,門窗透氣性為3~6倍,總耗能是3~4倍。如果聽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建筑能耗增長的速度將遠遠超過我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這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將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幾千萬棟建筑要消耗掉幾十億噸林木、磚石和礦物材料,造成森林的過度砍伐,材料資源的大量開采,帶來土地的破壞,植被的退化,物種的減少和自然環境的惡化。
建筑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條件、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最直接、最廉價的措施,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 建筑節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可行、經濟上合理、自然環境和社會都可以承受的措施,減少從能源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有效、合理地使用能源。節能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少用能源,節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而建筑節能則是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減輕環境污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調整房地產業結構和轉變建筑業增長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是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與工作環境,走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是節約能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環節;是探索解決建設行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根本途徑;是改造和提升傳統建筑業、建材業,實現建設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工作。
建筑節能是建筑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節能的領域的組成部分。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37%,其中,包括采暖、通風、空調、照 明在內的民生能耗又占能耗的80%以上。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25%,且由于近年來住宅建筑迅速增多,年增長率高達15%。而我國采暖空調標準遠低于國際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特別是采暖空調能耗,呈增長趨勢。那么,節能建筑有哪些主要優點呢?主要是:1)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冬暖夏涼有利于身體健康;2)可以減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的運行費用;3)節約國家能源消耗,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4)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故是一件利國利民,涉及到國家全局和人類前途的大事。如果再不節約能源,將嚴重制約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為了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提高環境質量,必須節約使用能源,逐步扭轉能源浪費嚴重的局面。在世界范圍內能源問題日益急迫、建筑能耗不斷增長的今天,在我國討論建筑節能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十分重大[2]。
3 我國建筑節能的基本技術措施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節能建筑規劃設計:根據建筑功能要求和當地的氣候參數,在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中,科學合理地確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狀、空間布局、外觀體型、間距、層高、選用節能型建筑材料、保證建筑外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等熱工特性及對建筑周圍環境進行綠化設計,設計要有利于施工和維護,全面應用節能技術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建筑物能耗量,獲得理想的節能效果。
2)增強維圍護結構的隔熱保溫性能:一棟建筑物的圍護結構就好比是建筑物的棉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房屋的舒適質量,建筑物的節能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減少圍護結構的散熱,前者要求適當控制建筑體形系數,即建筑物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建筑物的外形盡可能規整,避免不必要的凸凹變化;加強門窗、屋頂和地面的保溫,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復合,使用多層門窗;而墻體是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主體,其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影響建筑的耗熱量。我國以實心粘土磚為墻體材料,保溫性能不能滿足設計標準。在節能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推廣空心磚墻及其復合墻體技術。并同時提高建筑物的氣密性,選用密封性能好的門窗并加密封條,用密封材料填實穿墻管線連接處裂隙;
3)空調系統節能技術措施:主要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鍋爐的負荷率,改善鍋爐運行狀況,采用管網水平衡技術,以及加強供熱管道保溫等等。
4)新發展的節能技術措施如蓄冷技術和冷卻塔供冷技術等:冷卻塔供冷技術是指在室外空氣濕球溫度較低時,關閉制冷機組,利用流經冷卻塔的循環水直接或間接地向空調系統供冷,提供建筑物所需的冷量,從而節約冷水機組的能耗,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較快的節能技術。如當室外濕球溫度降至某個值以下時,冷卻塔出水水溫與空調末端裝置(如風機盤管)所需水溫接近,此時可關閉人工冷源,以流經冷卻塔的循環冷卻水向空調系統供冷,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5)空調系統的維護管理節能技術措施:在實際運行中,對于系統形式相同和建筑規模相似的建筑物,其運行能耗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加強運行管理,合理降低設備的運行能耗可以大大的節約能源,并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如:提高運行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合理的用能計費制度、管路系統的檢漏,檢垢、調節新風量、在過渡季節利用室外空氣的自然冷量、合理設定設備的啟動和停止的時間等。
為了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筑節能勢在必行。只要結合我國國情和實際情況,綜合利用各種節能技術措施,趨利避害,選擇經濟合理的節能方案,必定可以獲得顯著的節能效果。
參考文獻
[1] 建設部建筑節能辦公室,建筑節能技術標準規范匯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 編委會,最新建筑節能設計施工與技術標準規范及政策法規實務全書[M].吉林:吉林電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