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欄目:環球
字數:1489
頁碼:1P
原標題:不炫富的公子哥
政治上日本屬于西方國家,但文化上日本還是東方文化,家長對孩子所進行的基本上都是一種望子成龍的教育。但日本式的望子成龍教育和中國的又有些微妙的區別。日本從有天皇制以后就沒有過改朝換代,講究“萬世一系”,這樣在日本人心目中“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循規守矩的思想就更加根深蒂固,用日語來說就是“青蛙的孩子是蛤蟆”。在面對望子成的“龍”上,日本人和中國人不同。中國人更加無視社會階層,會喊出“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響亮口號,而日本人則更加講究子承父業,所謂“龍”,也就是老爹從事的那個行業的一把好手。
一般來講,日本人家教比較嚴,不太寵孩子,日本有錢人家對“錢”是從何而來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比現有的錢更為重要的是來錢的渠道,或者是公司,或者是醫院,或者是一個什么別的組織,只有維持好這條來錢渠道才能保證有錢,所以對于有錢人來說,比讓孩子們享福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以便將來能夠接班。
同為有錢人家出身,同樣的嚴格,家庭教養也各種各樣。有的公子哥所用的東西和穿著不凡,全是高檔名牌,但手頭沒有現錢,一個月的零用錢只有一萬日元,而到便利商店買一個飯團子就得135日元。他們家的哲學十分明快:錢是老爹老媽的,和你無關,要用錢自己去掙去。
也有不摳門、放手讓孩子花錢的。有的公子哥只要和朋友一起出去,所有的花費全是他開銷。據其自己說,將來家里的買賣是他來繼承的,所以從小就要知道作為老板的花錢方法。雖然本人花錢如流水,但每一筆賬都要回家報銷,經過父母核對,確認是否應該花,如果被父母認為花錢有錯將會受到嚴厲懲罰。
一般日本人的家教比較注重簡樸,普通人家是這樣,有錢人家也是這樣。像現在的平成天皇家的二皇子親王上幼兒園時,戴的帽子就是他哥哥皇太子德仁親王的舊帽子。小孩子的帽子那么容易破,當時還是皇太子妃的現今皇后就這么著把老大的穿戴省下來,用剩下的東西打發了老二。而且一般國民也不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日本父母對孩子也不太采取高壓手段。一般首先表示出自己的態度,然后基本上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的例子不多見。我的一個日本朋友有兩個兒子,老大很會讀書,但老二怎么看怎么不是這塊料。那朋友也沒有逼著孩子讀書,而是對孩子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以后看看小兒子沒什么起色,就找了家直通大學的私立中學,把小兒子給打發了。
有錢人如此,工薪階層就更是這樣了。高級公務員是工薪階層,體力勞動者也是工薪階層,日本社會的貧富差距相對比較小,再加上戰后的快速經濟發展帶來的富裕,使得不滿于現有職業、想依靠更換職業的手段提高生活水平的人不多,這樣就使得在家教中產生了差別。結果是,一般說來,在日本收入較高的的人群中更加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而收入偏低的社會層次則對文化教育比較輕視,這是因為一般藍領階層并沒有希望孩子通過接受教育而改變社會階層的計劃。在他們看來,好好做一個藍領也能過上像樣的生活,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向自己根本就一無所知的領域去挑戰,那樣做的風險太大。
日本家庭在孩子們之間能夠做到比較公正,不太有偏愛行為,起碼不明顯。日本文化雖然很講究長幼秩序,家業一般都由長子繼承。體現在民法上當然是一律平等,但實際上在遺產分配時長子也還是拿得較多,這沒什么奇怪。但是在平時長子除了對兄弟們有一定的領導權之外,卻也沒有什么更多的好處,小到父母分配食物玩具這些東西,大到上中學以后的零用錢、上大學以后父母的財政負擔都非常公平,有時甚至能看到這樣很極端的例子:長子在外地上大學,花錢較多,而下面的兄弟在本地上學花錢較少,父母會給下面的兄弟與長子同樣的財政資助,就是因為要公平。
(《世界博覽》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