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正月初三,普國歡度春節。8名原本素不相識的年青人分別從廣州、深圳、上海、瀘州、湘西和倫敦等城市匯聚在四川成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他們決定做一件很平凡卻有意義的事情——攜物資深入北川農村災區,帶領當地小孩給孤寡老人們拜年,送去新年的祝福和溫暖。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縣政府駐地曲山鎮, 距綿陽市中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轄4個鎮(曲山、擂鼓、通口、永安)、16個鄉(桂溪、香泉、貫嶺、禹里、壩底、小壩、片口、白什、開坪、都壩、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陳家壩)、1個民族鄉(桃龍藏族),全縣278個村,1381個村民小組,17個居民委員會和49個居民小組。
北川是512地震的特重災區,整個縣城成為廢墟,不能原址重建。我們這次要去的地方選在一些受災嚴重但少人關注的偏遠農村山區,每天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奔赴桂溪、貫嶺、陳家壩三個鄉下面的鳳凰村、桂溪村、金星村、金鼓村、渭溝村、太洪村、大竹村、四坪村、通寶村、西河村、龍灣村、八角村、巖林、巖路和中心村等地,最后還去了平武縣南壩鎮,到石坎的洪溪村、平溪村、興坪村等地。我們送去的物資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防寒衣物及現金紅包等。

這是一次不通過任何官方組織的純個人自發行動,有關物資也是一些個人捐贈及自行購買的?;顒拥慕M織者是來自深圳的小草,一位非常熱心關注災區的年輕姑娘,早在512地震后她就投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并于暑期組建了帳蓬學校,帶領一批志愿者老師前往災區助教,給當地小孩帶去心靈的撫慰。之后,又成立了“陽光助學小組”,很多志愿者都加入了一對一的長期助學活動,從物質和精神上幫助孩子們的學業成長。如今,八個多月過去了,災區迎來了震后的第一個春節,小草再次組織了這次拜年活動,關注的目標投向偏遠山區的孤寡老人,并期望通過活動建立當地孩子們和老人們的長期關系,讓孩子們能夠在課余時間多點幫助老人們。
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左右,每天都是一大早起床,每天都在爬山涉水,每天都穿行于殘磚瓦礫及板房帳篷之間,每天都被震撼著感動著······

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為災區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又擔任了一名記錄者的角色。一路上,在穿行忙碌中,有機會我都會隨手端起手中的相機,定格一些畫面?;氐郊液?,一直想把內心的感受寫出來,可坐在電腦旁,腦子里卻是一片空白,我知道自己沒有這種能力,無法用文字和圖片來完全表達出來了!這里引用小草發給一名成員的手機短信,也許,千言萬語,都凝聚在此了吧:
“今天我們去了貫嶺,看了幾個孩子,把剩余的東西都送了,忍不住哭了,我一定要強大起來,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