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勵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陜商領袖們紛紛發起,成立了許多陜西商會。北京市陜西商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為重振漢唐雄風,再鑄陜商品牌形象,一批批“老陜”企業家們在努力奮斗著。
20萬陜商的“家”
2007年元月6日,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助推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北京市陜西企業商會成立了。
“這,就是為在北京創業的陜西人建設一個溫暖的‘家,為陜西商人‘服務北京,發展陜西,努力營造一個更好的創業環境。”2009年2月25日,北京市陜西企業商會副會長黃輝在接受《西部大開發》雜志記者采訪時,一語道出了成立商會的目的意義。
善良敦厚的“老陜”們,打拼創業到首都北京,其千辛萬苦不必說,喜怒哀樂也不必談,他們創造的輝煌業績和重塑新陜商形象的精神,理當讓我們敬佩。
據黃輝副會長介紹,如今,在北京工作和創業的陜西人約60萬,從商的就有20萬之眾。而那些在北京闖蕩的陜商們自改革開放以來,憑著西北人質樸睿智、堅忍不拔、恪守誠信的品質,抓住了時代賦予的一次次機遇,30年來已經廣泛涉足到房地產、電子行業、IT業、金融、文化影視、傳媒廣告、餐飲娛樂、煤炭、家紡、制藥、物流、服裝等產業,創立了許多根深苗壯的企業。而在各個產業領域叱咤風云的著名人士亦不勝枚舉,比如張朝陽、馮侖、趙喜林、馮軍、張紅軍、鄭介甫、陳健、魏萬順、趙濤、李亞齊、張延、尹虹、于鳳玲等等。
其中許多商界精英都是北京陜西企業商會會員,此外,商會還囊括了陜西的眾多單位會員,如西鳳酒、銀橋、陜汽、陜鼓、標縫、利君沙、金花、杜康酒、太白酒、步長集團、東嶺集團、長江集團等著名企業,它們在北京都有分屬機構。
當然,副會長黃輝也是個響當當的陜商,他是陜西臨潼人,現任北京順風路通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想當年,他是一名優秀的軍人,離開部隊后,就毫不猶豫地投身商界,這一“入海”,就是近20年。20年來,他搏擊商海,涉足過煤炭運輸、包裝材料、客運、貨運、倉儲等領域。如今,他的北京順風路通物流公司,正一帆風順,業務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到了全國各地。
雖然在北京商界叱咤風云,但黃輝也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尤其企業陷入茫然無助和需要資金、信息、政策、法律、信心支持時,他多么需要一個能協助并提供及時服務的組織,一個“家”一樣的能團結互助、共創輝煌的平臺。
于是,和千千萬萬陜西商人一樣,創業中的坎坷和困惑,促使了黃輝和50多位先知先覺的陜商們走到了一起,在陜西省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的支持下,北京陜西企業商會誕生了。
因為有著多年的軍旅生涯,黃輝永遠也就脫不了軍人的豪爽和閑不住的特性,他又是個熱情的人,步入中年后依然充滿激情。也正是這些原因,董事長的工作之外,忙里“偷閑”,他自然將剩余“熱力”全都投入到了商會工作。自商會2006年6月開始籌備,2007年元月成立,到今天走過兩年多的風雨歷程,他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有一件事至今讓60萬陜西老鄉感激不已。那是在2007年11月,全國更換第二代身份證,為了不影響60萬鄉親在北京的工作,商會與駐京辦協作,經過反復溝通,邀請陜西省公安廳的辦證民警到京,為陜西老鄉及時辦理身份證,這項繁瑣的工作15天就完成了。
抓機遇架橋梁
兩年多過去了,如今的北京陜西企業商會,已經組建成了以陜西藝林實業公司為會長單位,以陜西中鐵海通建設公司、香港中實國際集團、北京速美佳快餐連鎖公司、陜西杜康酒業集團、北京新日電動車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步長制藥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北京順風路通物流有限公司等50多個大中型企業為理事單位的領導集體,會員增長了30%,團隊在不斷壯大。
商會還先后成立了榆林、安康、漢中等分會。據了解,榆林商人在京投資的各類企業近千家,涉及煤炭、房地產、IT、金融、廣告傳媒、餐飲、科技開發等產業,為京、榆兩地的經濟繁榮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造就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其中資產過億者就有200多位。
商會用實實在在的活動將會員企業聯系在一起,他們成功舉辦了“陜西小吃周”、“會員企業產品及項目論壇”、“兄弟商會聯誼”等活動;會員們還通過商會平臺,抓住每一次機遇,參加了西洽會、北京項目推介會、密云開發區項目推介等貿易洽談會;同時,商會還巧借外腦,通過學習節、報告會、專家講座等形式,為會員們提高管理能力創造了學習機會。
與其他陜西商會不同的是,北京陜西企業商會不僅要為國內陜商服務,為企業招商引資,為企業之間、政府之間架起橋梁,同時還要為港澳臺、海外的陜商們,以及商會機構鏈起與政府的溝通聯絡,起到橋梁紐帶作用。
近兩年的西洽會上,黃帝陵祭祖活動最為世界華人所關注,而商會就要為參與的外籍陜西商人跑前跑后,為他們盡善盡美地服務,一直到所有行程結束。黃輝說:“雖然商會的所有成員,為此要前前后后忙一個月,幾乎每天都緊緊張張,但心中可是真正的開心,感覺無比的自豪,因為這就是為陜西為自己的家鄉增光彩,每次向那些充滿好奇的華人介紹我們陜西,都是滔滔不絕,在那種情景下,說起陜西不知怎么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好像就是夸自己一樣幸福。”
今年,在即將舉辦的第十三屆西洽會上,“寶馬汽車贊助項目”就是北京陜西商會牽線促成的,為西洽會展會投資300萬元,參會客商都可以自由試駕。而且,為進一步打開杜康酒在北京以及國內外市場,提高杜康酒的品牌形象,商會也不遺余力,正與杜康酒企業董事長張紅軍協商,一起出謀劃策,積極運作。
西洽會成果應多“回放”
多年來,作為企業家的黃輝參加了很多國內外貿易洽談會,可謂五花八門。而每一屆的西洽會,作為陜西人,他都要場場親臨,用他的話講就是“的確想感受一下家鄉的變化,力圖尋找在陜西發展的新契機。”但是,通過與北京以及其他省份的貿易會相比,他感覺其中還是有一些缺憾,一些美中不足。
他認為目前西洽會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西洽會已經辦了十幾屆了,在國內外也有一定的影響了,并且在西洽會上洽談成功,已經在陜西和西部建成、運行的大項目也有很多,那為什么不在來年的西洽會上進行一次完整的回放和隆重的宣傳呢,給以視覺展現,真實地報道這些洽談成果當前的進展、成效如何等等,讓參會客商們耳目一新,心中有數,同時也展示西部一年一年的前進腳步,給人以鼓舞。”
還有,西洽會的各個展館確實是氣勢宏大,裝飾宣傳五彩紛呈,但西洽會一結束,企業客商各走各的,沒有了“下文”,缺乏后續報道;每年的大會好像就是為了那些最后的簽約結果,各個數據可以說是巨大的,但是具體實施情況如何?實際上,人們并不在乎每年的簽約數據是多大,真正在乎的是那些所謂的“上百億的簽約成果”到底落實了多少,是否也能氣派地展示一下。所以,簽約不要太形式化,重要的是抓落實。
同時,西洽會也不能僅僅滿足于展覽的形式,與會的人是蜂擁而來、熙熙攘攘,好像是農村的大集貿市場或是逛廟會,與西洽會本身的國際定位很不相適;其次,還應該多設立一些內容豐富多樣的企業交流平臺,就是在現場設立一個企業之間、商界人士之間,進行面對面深入洽談的場所,這種場合,應該更親切溫馨,更適于自然溝通交流。
此外,如今的貿易洽談會很多,在金融危機下,各個領域都遇到了困難,辦會也要遵循科學,實實在在,一步步來。我們陜西舉辦這樣規格的洽談會,應該務實勤儉,該花的錢必須花,不該花的一元錢都不應該浪費。
談到商會的未來發展,他說:“據文字記載和歷史遺存,明清時期的陜西和山陜會館多達247所,形成了‘會館最多數陜西的局面,成為當時遍布全國的一大風景。”
因此,他希望在2009年北京陜西會館能建成,同時陜商銀行也能早一天掛牌營業,并遍及全國各省份。
還希望隨著陜西商會的壯大,進一步促進陜西人精誠團結,顯示陜商的實力,推動商會和企業的共同發展。因為在北京這個最大最氣派的世界窗口,正是展現陜西文化的最大舞臺,世界各地的人來到北京,就會領略到陜西的文化風采、人文魅力。世界各地的投資機構、有志之士,都會在這里有所感受,他們的眼光也許就會被更深層的陜西魅力所吸引。如何讓他們投資的腳步不自覺地走進擁有數不盡寶藏的陜西,走進波瀾壯闊的中國文化精髓之地——關中,走進中國的科威特——陜北,走進廣闊無垠的綠色產業基地——陜南。為此,北京陜西企業商會愿意作出更多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