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高等院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認為高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應該從目標體系、組織體系、規章制度體系、方法體系、評價體系五個方面進行整體考慮,形成縱橫交錯的全方位的網絡管理,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建議:體育專業教學監控必須充分體現現代化教育思想,重視監控的系統性和全面性;理論性與操作性相結合,注重操作的可行性;過程監控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側重過程監控。建立教、學、管各項工作科學而規范的質量管理監控體系,從而促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育質量向更高層次發展。
關鍵詞:高等院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有效的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保障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機制。但目前,對于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還沒有統一的科學標準與方法,還存在質量意識不強、質量監控力度不夠、系統化科學的教學質量管理概念尚未形成等問題。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體育教學質量監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 教學質量監控的內涵
教學質量監控就是在教學質量評價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按照一定的程序,對影響教學質量的諸要素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積極認真地進行規劃、檢查、評價、反饋和調節,以確保學校的教學工作按計劃進行,并達到學校教學質量目標的過程。換言之,教學質量監控就是通過調查、研究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因素,有針對性地解決影響教學質量的難點和關鍵,通過科學地設計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和機制,完成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從而營造良好的教風與學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 高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成要素
1. 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體系
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體系:(1)人才培養目標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等;(2)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教材的選用、師資的配備、課堂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養質量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課程合格率、優秀率、各項競賽獲獎率、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畢業率、考研率、就業率、用人單位評價等。
2. 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
由校、院(系)、室、教師、學生構成五級監控體系,根據管理的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質量監控。
(1)學校權威性的教學監控機構是教務處,它是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職能部門,并代表學校對各院、各專業教學工作進行質量管理,起到組織協調、分析反饋作用。
(2)學院是實施教學及管理的實體,也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重要的組織。學院教學質量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依據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目標以及本學院教學質量管理方案。指導教研室對所屬教師和課程進行教學質量管理,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
(3)教研室是最基層的教學單位,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直接與最關鍵的組織。其主要職責是依據校、院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所屬教師和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質量管理。
(4)學生和教師分別又是教學質量的主體和客體。學生在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監控中最具有發言權,了解教師整個教學過程,定期全面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以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教師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監控。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方法,重視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活動效果。
3. 教學質量監控的規章制度體系
學院根據上級教學管理部門的各項教學管理規定,并結合體育專業的教學特點,制定一系列體育教學質量管理制度與辦法。如教學檢查制度、精品課程建設實施辦法、教學督導制度、聽課制度、考試制度、畢業設計教學環節質量監控制度等。
4. 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法體系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秩序檢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各方面的教學反饋信息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常規教學信息收集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
(2)教學督導監控。是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經常性的隨機督導和反饋。
(3)專項評估監控。通過校內新建專業評估、精品課程評估、教材評估、實驗室評估、試卷評估等,借助目標監控輔助過程監控,利用評估的診斷功能,促進有關方面提高工作質量。
5. 教學質量監控的評價體系
(1)學生評價。是指在教學主體的學生評價基礎上,客觀反映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2)同行評價。是指教師之間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業績所進行的評價。
(3)專家評價。有課堂教學經驗及專業素養的教學督導組成員采用隨堂聽、看課和重點跟蹤的方式,從專家的角度對教師的授課質量作出評價。
三、 高校現有體育專業教學監控體系存在的不足
目前,高校現有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還存在一些不足,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改善,至少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體育教學質量監控信息采集不及時、不廣泛、不準確
學校收集對體育教學反映,一是學生反饋意見,二是根據學院的匯報。一般只在期中、期末兩次采集體育教學信息,由于間隔時間長,無法及時調整教學狀態。另外,從學生中直接聽取而又未經專家診斷的反映,難免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目前社會上某些不正之風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部分學生將對自己不作嚴格要求的所謂“隨和”的教師視為“知音”,而對具有良好師德與嚴格教風的教師則缺乏好感。他們的反映往往是非本質的。
2. 體育教學質量監控范圍較狹窄
當前,高校對體育教學秩序的管理較為重視,而對執行體育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監控不足;對教師教學活動監控較嚴格,而對學生學習、鍛煉情況的監控較松弛;對學生運動技能的考核比較重視,而對學生的體育素養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欠缺方法。
3. 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的環節銜接還存在著松散現象
體育教學質量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從市場調研、專業設置,直到畢業教育、就業指導,每個環節都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必須要及時調整,加強預見能力的培養,克服環節中的松散和不足。所以,教學質量監控全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監控時效性和實效性非常重要。
四、 建議
要從根本上解決體育教學質量問題,必須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根據以上研究,高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需要改進以下幾個方面。
1. 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傳輸渠道
為使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有條不紊、穩步前進,建議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構建“教師教學質量網絡評價系統”。學生、同行、專家可以通過網絡系統進行教學質量的評價。通過這一平臺,促進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領導和專家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給教學評價的及時性,創造一個科學的、輕松的環境。
2. 確保體育教學質量監控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體育教學質量不僅取決于體育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質量,還取決于與教學質量有關的其他質量因素,如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學條件保障等。所以,應全面開展對可能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所有因素的監控,并加強軟件、硬件的建設。
3. 理論性與操作性相結合,注重操作的可行性
構建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理論,更要具有在日常自然運行的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可操作性。質量監控系統和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適合監控與評價的目的與功能,要能為實踐所檢驗和證明。更重要的是在微觀層面的具體操作上,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有具體的操作程序,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標和明細的評價標準,使整個監控與評價過程能夠為學院各部門普遍接受和認可,并積極參與到其中。
4. 過程監控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側重過程監控
作為評價指標體系,其評判呈點狀靜態,是對某個階段的終結性評價。而作為教育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最終都可能會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注重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環節的時效性和實效性非常重要,做到全面了解監控過程,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確保監控過程在動態中升級。所以,必須做到過程監控與終結評價互補結合,而更側重于過程監控;在注重評優條件和自然狀態下的監控與評價相結合時,強調自然狀態下的過程監控與評價。
參考文獻:
[1]李曉東.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監控機制[J].體育學刊,2002(2).
[2]趙飆,孫立海.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山東體育科技,2006(4).
[3]李莉.高等體育院校網絡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5).
(江南大學體育學院)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編號:06SJD890004)
作者簡介:朱曉亮(1976-),女,碩士研究生,江蘇無錫人,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體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