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社
[摘要]意象是隱喻藝術思維的核心,是象征的基本要素。只有由單個意象組成意象群,形成象征,才能構成藝術。意象具有實體的意義和獨立的價值,它決定了藝術家的思維走向,同時對藝術家的思維具有反作用。象征是隱喻藝術思維的隱在形態或抽象形態。它是以意象為基本元素、以整體為單元隱喻展示生活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藝術之隱喻價值放大和審美價值提升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意象;象征;隱喻藝術思維
意象是隱喻藝術思維的核心。相對于象征思維來說,意象思維可以說要具體得多,實在得多。從隱喻藝術思維本身來看,意象之于象征,只不過是其軌跡而已。就藝術而言,一般來說,單個的意象并不能說明什么,只有諸多意象組成意象群,形成象征,才能構成藝術。但象征也離不開意象,離開了意象,象征也就成了空洞的東西了。因為象征只不過是藝術整體的抽象而已,所以我們說象征是藝術的“虛”的層面。然而,“整體的特征是通過選擇它的細節來表達的。”也就是說象征之“虛”或者說象征之“抽象”之所以得以實現,就是因為有具體的“意象”來支撐,而且意象或者意象群之聚合和象征之間構成了一種彼此恰當的關系。因此,“抽象之所以保持下來,是因為它與它由以引申出來的價值實現的具體意義有適當的關聯,抽象的效用由此促進了整個經驗的生動性與深刻性。它激動了深處。”也就是說,如果離開了象征之“虛”或抽象之所指與架構,意象就成了一盤散沙,就沒有目的和方向,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是象征促使它們生動乃至深刻,使意象成為藝術思維的核心。因此,藝術象征屬于藝術隱喻的深層次思維。
由于“意象是感覺的遺留的代表”,因此,一般來說,作為藝術表象的意象并不能給人以藝術的滿足,因為它是模糊的。雖然意象能夠激起接受者的情趣,但僅此而已。然而,藝術意象并不是對生活圖像式的重現,而是一種瞬間的“情”“理”融合,是各種根本不同的觀念的聯合。接受者必須突破意象的思維屏障,進一步探究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系,尋找藝術意象之間的細節瓜葛,也就是意象之間的一致點,實現“意象”到“象征”的逆轉,進入藝術的理性層面,才能對藝術做出理性化的判斷。
在藝術意象面前,接受者往往感覺到力不從心。甚至無能為力。何以如此?雖然我們可以籠統地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藝術家在創造藝術意象的時候,早就對藝術意象進行了簡化、扭曲、添加等處理,意象早已不是我們所想象的平常之“象”了,它是思維的產物。是經過了思維加工,而且早已被賦予了“意義和目的”的使命。而這“意義和目的”又是存在于藝術家頭腦中的,是流淌于藝術家思維中的,是契合在藝術整體之中的,是鑲嵌在藝術象征之中的。因此,藝術的意義,對于接受者來說,只能是接受者理想的部分實現,因為接受者本身的“局外性”和個體需求的不對等性,這就決定了接受者對藝術的接受只能是“冰山一角”或“為我所用”了。當然,我們并不排除接受者“高于”藝術家或者對藝術審美價值“提升”的可能。因為就意象的不確定而言,一切皆有可能。
在意象思維中,“象”原本是孤立的,它并沒有和其他客體有什么聯系,這個時候的“象”并不具有什么意義。對藝術家而言,這個時候的“象”是屬于潛意識層面的東西。當然,潛意識并不代表沒有或者不存在。就思維而言,意象之“象”最初是游離的,是模糊的,只有當潛意識提升為前意識乃至意識的時候,也就是意識和“象”產生碰撞的時候,從藝術創造思維過程來看,就是當藝術家“驀然回首”,發現“它在燈火闌珊處”的時候,意識和“象”才能融合,意識才有了歸宿,“象”才變得明晰和確定下來,“象”才被賦予特定的含義,而且是思維層面的含義,也就是隱喻的意義。因此,“意象是先在意識之外建成,而后又作為已完成的產品出現在意識之中。”意象是受意志支配的,“象”在成為意象之后,便具有意向性。雖然一般而言,單個或者孤立的意象并不能成為藝術,但單個的意象就好像是鏈條中的一環,必不可少,它卻往往決定著藝術思維的流暢運作與藝術品的成功與完美。正因為意象思維在整個隱喻藝術思維過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才使得它成為隱喻藝術思維中最為重要的一種類型。
當然,一般情況下,單個意象并不能說明什么。但有時候,實際上單個意象就是藝術本身,這個時候,意象和象征重合,也就是韋勒克、沃倫所說的意象被轉換成隱喻,如以個體人或物為對象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就屬于這種情況。同時,“意象在其功能上是不會有助于理解的”,但“意象的結構”卻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意象。所以,意象作為隱喻藝術思維的一種類型,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它是獨立的,但要真正表現藝術的意義和思想,還得組成意象群,或者上升到象征的層次。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意象實際上是藝術思維中的一種道具,或者藝術中的一種符號,或者我們說它是隱喻藝術思維的符號性類型。
作為隱喻藝術思維的基本類型,意象又可以依據人的感受器官將其分為諸多分支類型,韋勒克和沃倫將其劃分為視覺的、味覺的、嗅覺的、動覺的、觸覺的、移情的和靜態意象、動態意象、聯覺意象以及限定的意象、自由的意象等等。嚴云受、劉鋒杰把意象分為主導意象、重復意象、逆變意象、伴隨意象等。由于我們討論的重點并不在此,所以此處就不再展開討論。
從以上分析來看,意象是隱喻藝術思維的具體類型,相對而言,象征就是隱喻藝術思維的抽象形態。
究竟象征是什么?黑格爾認為。象征是一種符號,是經過藝術家對藝術素材的組合與分解、強調、排序、刪減和補充、變形的符號,也就是隱喻的符號。然而,黑格爾并沒有指出這種符號實際上是虛擬的,并不存在的,也就是心靈符號。因而,黑格爾所謂的“符號”,實際上是指“意象”。余秋雨認為象征是有限形式對于無限內容的直觀顯示,這里所謂的“形式”實際上也是就意象而言的,因為藝術中的象征實際上是依賴于意象而存在的。因為與所表現的生活對象相比,“藝術既多又少。多,因為實在本身以特定的偽裝再次出場;少,因為即使最粗糙的標志或符號或許足以發揮對實在進行藝術表現的功能。”藝術的這種功能,也是其最突出的功能,都是在意象的營造中實現的。而對意象的這種處理,當然使藝術的“意”得到最大的模糊化,這種模糊化的“意”就是象征。因此,藝術表現的趨勢就是“假象”顯現。就藝術整體而言,意象的功能只能是“象征性的”。因此,“意象既不圖解思想,也不支撐思想”,它只是構成象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象征的基本要素。而“象征所體現的是事物之間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它構建了一種關于意義的偉大鏈條”,“在象征的世界里,沒有什么事物是純粹自然的或單獨存在的”,“象征的世界是一個具有時間統一體和事物連續性特征的世界。”所以,作為隱喻藝術思維的一種類型,我們說,象征就是以意象為基本元素以整體為單元隱喻地展示生活的一種特殊類型。
雖然象征是隱喻藝術思維一種“虛”的類型,但象征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礎上的,它本來的意思就是指“拼湊”
“類比”。所以,象征這一類型思維方式便是尋找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事物的相似性,用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因此,在象征思維過程中,藝術家基本的思維出發點就是:用小事物來暗示、代表一個遠遠超出它自身含義的大事物,用具體的人的感覺可以感知的事物來暗指某種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類情感或觀念。再說,象征作為隱喻藝術思維“虛”的類型,它的思維的出發點就是要“把實在之物變成不實在或不那么實在之物”,因此,對象征的營構,必須做到:或者離開實在而至超越,從而使讀者不被實在的關系和含義所束縛,能在超越實在的情況下,去思索作品的意義;或者脫離具體而進入抽象,將具體包括、消解在抽象中,從而得到有關人生的抽象思考的哲理成果;或者安排必要的途徑,讓接受者從此岸以達彼岸。這幾個條件具備一個方面即可。所以我們說,隱喻藝術思維之“虛”的類型,同樣有它的藝術魅力,而且它的魅力遠比“實”的類型更具有思維價值和審美價值。因此,象征這種隱喻思維類型越來越受到藝術家的青睞,尤其是現代藝術,大有“把全部藝術表現還原為假象”的趨勢。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象征這一隱喻藝術思維類型的優勢與生命力。
象征這種隱喻藝術思維類型,也在隨著環境和時間的改變而變化。應該說,現代藝術象征思維更加注重其“虛”的本質。耿占春先生在對當代詩人王小妮的詩歌分析后認為:當代詩歌發展到今天,詩歌中所寫的“一個事物不是單獨的存在,它存在于某種象征秩序之中”。象征這種類型的特征更突出地表現為“一個隱喻結構,”隱喻藝術思維的整體性特征也由此得到更為強烈的凸顯。藝術發展到今天,人類的藝術隱喻能力才得到空前的發展與成熟,作為隱喻藝術思維的象征才真正成為象征,象征的藝術之形而上思維本質才真正得到體現。海明威、畢加索、梵高、薩特等人的創作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從個體象征向秩序或者結構象征轉變,應該說是象征的一大進步,象征的隱喻價值因此也得到更大提升,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而并非悲哀。過去更多的個體象征是屬于象征主義的,是技術性的,而并非藝術思維層面的,雖然我們看到了更多的“象征”,但象征的藝術價值和隱喻價值卻大打折扣。
象征這種隱喻藝術思維類型,由于其基礎元素——意象——的模糊和隱喻性質,使得藝術象征呈現出無限的張力,因而也使得象征的“內容與外形之間,總常有價值之差。即象征本身和依仗象征而表現的內容之間,有輕重之差。”。當然,這種差距的情況是復雜的。也是因為有了這種差距,才使得象征這種隱喻藝術思維類型頗受人們關注,甚至我們可以斷言,所有的藝術家在思維過程中都運用了象征這種類型,因為惟其如此,藝術的隱喻價值才會得以無限放大,藝術的審美價值才能得以無限提升。
對于象征這種隱喻藝術思維的類型的營構,藝術家一般是首先確立思維核心,進而確定主導意象。主導意象往往承擔著象征隱喻的透射,而且具有復雜性、衍變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圍繞主導意象的衍變,可以展開多方面的隱喻意義延伸,因此也充分體現了主導意象的中心地位。
從抽象走向象征,是現代藝術達到隱喻彼岸的一種手段。在傳統藝術里,往往把隱喻看做是一種手段,隱喻的方式就是在事物間的相似性中尋找機緣,也就是用熟悉的東西來說明陌生的東西。然而,在現代隱喻藝術思維體系中,“隱喻不再被看做某種純粹的裝飾,意在使文學陳述更富有色彩,并證實作家在不相似的東西中發現相似的妙技。”也就是說,現代隱喻更傾向于抽象的表述。以達到象征的效果,即“把兩個或更多的現實部分組接起來”,“從現實情境中蒸餾出生活的較為深層和基本的方面,惟其如此。藝術才創造出現實的形象。”因此,隱喻直接成為象征,成為一種抽象的象征類型,從而大大拓寬了象征這種隱喻藝術思維的內涵。
當然,象征隱喻要想達到暗示、意指他物的目的,首要的條件是藝術創作主體要有作為先在心理結構的要素的意象庫存,有了這種意象才可能形成隱喻象征,才能發現此事物與彼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鄰近性、替代性等關系,藝術家也才能把自己的心理意緒投射于其中。這當中,記憶意象很重要。它起著一個“材料庫存”的作用。而當藝術家一旦進入創作過程中時,他必然要從自己的意象庫存中擷取最能夠充分發揮隱喻象征功能的意象,從而形成更為龐大的象征隱喻系統。既然象征是“意指”的,那么,象征這種類型就必然地“總是同暗示、含蓄、隱喻、深邃、模糊、多義等聯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