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國平 李錦云
1、江蘇省鎮江市第二中學, 江蘇省鎮江市2120042、江蘇省鎮江市外國語學校,江蘇省鎮江市212004お
物理和數學是緊密聯系的,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是高考要求的五種能力之一,近幾年的高考實驗題均對該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圖像是一種特殊且形象的數字語言和工具。它運用數和形的巧妙結合,恰當地表達各種想象的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形象,動態變化過程清晰,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明確。遇到圖像問題時要注意圖像“斜率”、“面積”、“截距”、“坐標”等的特定意義,真正做到“慧眼識圖”、“巧手畫圖” 。
1 慧眼識圖
識圖就是給出一個圖像,能明白此圖是什么樣的圖像,它反映出什么樣的規律?它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等等。
例1(07上海) 實驗中得到小車做直線運動的s-t關系如圖1所示。
①由圖1可以確定,小車在AC段和DE段的運動分別為
A.AC段是勻加速運動;DE段是勻速運動
B.AC段是加速運動;DE段是勻加速運動
C.AC段是加速運動;DE段是勻速運動
D.AC段是勻加速運動;DE段是勻加速運動
②在與AB、AC、AD對應的平均速度中,最接近小車在A點瞬時速度的是____段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題意結合s-t圖像的規律得:如果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應的s-t圖像應該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如果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對應的s-t圖像應該是一條拋物線。所以①的答案為C。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瞬時速度的極限思想得到②的答案為AB段。
例2(07江蘇) 如圖2-a所示,質量為M的滑塊A放在氣墊導軌B上,C為位移傳感器,它能將滑塊A到傳感器C的距離數據實時傳送到計算機上,經計算機處理后在屏幕上顯示滑塊A的位移-時間(s-t)圖像和速率-時間(v-t)圖像。整個裝置置于高度可調節的斜面上,斜面的長度為l、高度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結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①現給滑塊A一沿氣墊導軌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圖像如圖2-b所示。從圖線可得滑塊A下滑時的加速度a=___m/s2,摩擦力對滑塊A運動的影響_____。(填“明顯,不可忽略”或“不明顯,可忽略” ) おお
②略
③將氣墊導軌轉換成滑板,滑塊A換成滑塊A′,給滑塊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圖線如圖2-c所示。圖線不對稱是由于_____造成的,通過圖線可求得____(用反三角函數表示),滑塊與滑板間的____。
解析 由題目中給出的物理模型,結合所給的A的v-t圖像可以知道:滑塊A先沿斜面向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速度為零,然后再沿斜面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滑塊A的v-t圖像得到滑塊A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大小等于斜面向下加速度大小。故①中的答案為6m/s2、不明顯,可忽略。
如果模型如③所給,結合A′的s-t圖線得到滑塊A′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不等于斜面向下加速度大小,原因是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在由數學的知識得到滑板的傾角θ=arcsin0.6 ,動摩擦因數μ=0.3 。
2 巧手畫圖
畫圖,就是在所給的條件下畫出必要的圖像,畫圖過程中要注意坐標軸的含義、正方向、臨界點及畫圖的準確性。
例3(06江蘇) 現在按圖3-1所示的電路測量一節舊干電池的電動勢E(約1.5V)和內阻r(約20Ω),可供選擇的器材如下:
電流表○A1、○A2(量程(0~500μA,內阻約為500Ω),滑動變阻器R(阻值0~100Ω,額定電流1.0A),定值電阻 R1(阻值約為100)電阻箱R2、R3(阻值 0~999.9Ω),開關、導線若干。
由于現有電流表量程偏小,不能滿足實驗要求,為此,先將電流表改裝(擴大量程),然后再按圖3-1電路進行測量。
(1)測量電流表○A2的內阻。
按圖3-2電路測量○A2的內阻,以下給出了實驗中必要的操作。
A.斷開S1。
B.閉合S1、S2。
C.按圖3-2連接線路,將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調至最左端,R2調至最大 。
D.調節R2,使○A1的示數為I1,記錄R2的值。
E.斷開S2,閉合S3。
F.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 ○A1、○A2的指針偏轉適中,記錄○A1的示數I1。
請按合理順序排列實驗步驟(填序號):____。
(2)將電流表○A2(較小量程)改裝成電流表○A(較大量程) 。
如果(1)中測出○A2 的內阻為 468.0Ω,現用R2將○A2改裝成量程為20mA的電流表○A,應把R2,設為______與○A2并聯,改裝后電流表○A的內阻RA為______Ω。
(3)利用電流表○A電阻箱R3,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用電流表○A、電阻箱R3及開關S按圖3-1所示電路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時,改變R1的值,記錄下電流表○A的示數I,得到若干組R3、I的數據,然后通過作出有關物理量的線性圖像,求得電池電動勢E和內r。
a.請寫出與你所作線性圖像對應的函數關系式______。
b.請在虛線框內坐標中作出定性圖像(要求標明兩上坐標軸所代表的物理量,用符號表示)。
c.圖3-3中____表示E。 圖3-3中____表示r。
解析 (1)此為替換法測定電流表○A2的內阻,兩次調節使○A1中的電流不變,則電阻箱R2的值為電流表○A2的內阻。
(2)某電流表改裝如圖3-4所示,○A2的滿偏電流I2=500μA,改裝后電流表的最大電流I1=20mA,則通過電阻R的電流為I=I1-I2,則R兩端的最大電壓U=I2R〢2,則由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得:R=I1R〢2I1-I2,代入數據得R=12Ω,改裝后電流表○A的內阻
RA=R?R〢2R+R〢2=12×468.012+468.0=11.7Ω。
(3)電阻箱電阻為R3,電流表電阻為RA,電源內阻為r,電流表讀數為I,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知:E=I(R3+RA+r),則R3+RA=EI-r。
其圖像如圖3-5所示,圖中直線的斜率表示電動勢E,縱軸截距的絕對值表示內阻r。關鍵是作圖是要注意斜率含義和截距的含義。解決該題需要理解實驗原理,從對數據處理看,是一個圖像試題。
(欄目編輯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