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2月28日,是中國互聯網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下午2點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百忙之中來到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走進訪談直播間,親自上網,與海內外網民在線交流,回答網民提問。網民被深深感動了——這種親民、自信與坦誠,勾勒出總理的胸襟,折射出今日中國開放、民主、海納百川的胸懷。
從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在人民網同網民交流,實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與網民的“面對面”,到2009年2月28目,溫家寶總理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在網上傾聽民情民意,縱論國家大事。這又一次的“網上盛事”一經傳出,網友紛紛提問,留言數以萬計,內容涉及國計民生各個方面,網民態度認真而坦率,所提問題重要而尖銳。
溫總理這次與網民面對面,如朋友促膝談心,似兄弟實話實說,開誠布公,親切坦率。作為大國總理,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作為普通網民,他“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網絡把“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把“君”與“民”,拉得很近,聯得很緊。這可謂總理網上面對面,網民直達中南海,也直達全世界。
從總書記、總理與網民的面對面,給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怎樣積極、主動地運用互聯網這個人民群眾參政議政、表達訴求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把互聯網作為各級領導了解社情民意的透明窗口。要看到,目前我國網民數量總人數超過3億,居世界第一,而且每月還在以幾百萬人的數量增加著。還要看到,我國網民視野開擴,志存高遠,文化程度比較高,年紀比較輕,很有使命感、責任心,愿意熱切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包括一針見血地反映批評意見。他們已是13億多中國公民的中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主力。
溫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還引來了境外媒體的熱評。BBC中文網報道稱,2009年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開幕在即,中國兩億多網民自己的“兩會”已如火如荼地進行了一個多月,這被稱為“E兩會”。2月28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兩會”前夕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涉及話題不僅包括金融危機、防止腐敗、就業住房,也包括“劍橋扔鞋事件”“吃菜做飯”“打球鍛煉”等,將“E兩會”推向高潮。這種媒體參與和民眾參政熱情在西方極為罕見。
香港《大公報》用整版的篇幅報道了溫家寶與網民直接對話的消息。報道說,溫家寶已連續多年選擇在“兩會”前夕將農民工、教師、醫生、養豬戶等普通百姓請進中南海,召開座談會,傾聽大家對政府工作的意見。而此次在線交流,更是一次沒有圍墻、沒有崗哨的座談會,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認為,任何政府在做決策時都要綜合民意的反應,而溫家寶總理在交流中作出的承諾,就表明中國政府關注民生的態度和努力的方向,這種聽取各方意見的方式,對于政府今后更加穩妥地工作具有積極作用。當前中國已有超過人口總數25%的網民,其中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網絡表達訴求,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引起中國各級官員的重視。與傳統信息媒介相比,網絡能夠更加有效地反映民意,當期已成為一種新型信息媒介,是必要的信息公路。
網絡民意多是直接地反映社會原生態民意,對于政府官員在決策、管理和自身形象上都是一種挑戰,在一定程度上,中國民意原生態的互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使中國公權力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