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互聯網產業也面臨著融資難、增長率下降等困難,成長型、出口型互聯網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互聯網廣告收入增速下降明顯。但相對而言,互聯網產業以其創新型經營模式和靈活的危機應對機制,在整體上保持了規模增長,在金融危機下顯示出良好的抗風險特征。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果斷采取措施應對,中國的互聯網成為此次危機當中的抗跌亮點。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表示,雖然全球以及中國的很多行業因為金融危機的來臨而遭受到了沖擊,但中國的互聯網卻現出了逆勢增長的勢頭,不僅沒有倒下,反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盡管當前金融危機使經濟增長和廣告市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互聯網廣告依然保持著迅猛的增長速度。有報告預測,中國網絡廣告支出在2009年的增幅將達到40%,市場規模也將增至52億美元,中國網絡經濟規模將達到英國目前的水平。
金融危機帶來的大浪淘沙將給中國互聯網發展帶來全新機遇,參加“2009年互聯網大會”的各路IT界人士表達出的共識。他們一致認為,危機并沒有阻礙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振興必將成為引領整個互聯網的主旋律。
從現狀來看,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空前挑戰,我國互聯網依然保持了用戶和市場規模的雙增長。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舉出的數據,截至9月末,我國互聯網用戶已達3.6億,普及率達到27.1%。同時,互聯網基礎資源的規模正不斷擴大,IP地址達到1.17億個,CN域名的注冊達到3500萬,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我國寬帶接入用戶達到9933萬,寬帶網民數達到3.4億,互聯網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城市,農村地區覆蓋情況也取得較大進展。
市場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網絡經濟核心數據同樣顯示,中國網絡經濟市場依然穩步發展,今年第三季度市場規模達202.4億元,環比增長16.9%,同比增長37.7%.中國網絡游戲產業營收規模已超越傳統三大娛樂內容產業——電影票房、電視娛樂節目和音像制品發行,預計2009年將達240億元至270億元,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我國互聯網產業顯示出勃勃生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早在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就認為,互聯網在金融危機中可以大有作為。專家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重要機遇期,依托中國現有3.38億網民基數,以及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諸多新型技術和應用的推進,互聯網產業將催生新增長點并提升價值空間。
2009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拐點。備受關注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中蘊含著眾多商機,一大批移動互聯網的公司在2009年崛起,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大規模地切人移動互聯網。
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我國互聯網不但優化了結構,提升了水平,為下一個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有利的條件。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復蘇,中國互聯網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成為我們信息產業重要的力量。